第三套人民币(英文:The third series of RMB)是1962年由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可在市场上流通的法定货币,也是继1948年发行的
第一套人民币和1955年发行的
第二套人民币之后发行的一套可
流通货币。其于2000年7月1日正式停止流通,历时共38年。
相较于第二套人民币,第三套人民币取消了3元券的发行,在设计上取消边框格式,采用开放式构图,同时
票幅比例有所缩小。第三套人民币自1962年4月20日发行1960年版1角纸币起正式流通于市场,与第二套人民币面额等值,二者在市场上混合流通。至1974年1月5日发行1972年版5角纸币,第三套人民币历经12年,发行了多种版别的票券,因印制方式、纸币材料等存在的差异而可至少划分24个版本。其中主币共有四种,分别是1元、2元、5元、10元;辅币共有三种,分别是1角、2角、5角。
第三套人民币具有印刷工艺精美、别结构合理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设计过于保守、流通时间过长等局限。第三套人民币的票面设计图案主要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科技水平和国情。第三套人民币同时也是中国首次独立设计、印制的纸币。
发行面额
在第三套人民币共有7种面额的票券,依照面值的不同可划分为包括1元、2元、5元、10元在内的4种主币,其相较于第二套人民币取消了3元券的发行,以及增加了包括1角、2角、5角在内的3种辅币。全套人民币面额合计18.80元。
发行历程
发行背景
第三套人民币在1955年起开始研究制定及设计发行方案,1959年,由于彼时的中国遭遇严重的经济困难,货币需求量激增,旧版人民币的生产能力与库存严重不足,组织所自行刻制的改版5元券是当时面值最高的票券,因此在形式所逼之下,须尽快印制第三套人民币解决经济问题。
1959年1月23日,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首次向国务院上报请示,请求更换新版人民币,并于当年2月14日正式提报第三套人民币的设计画稿于中央政治局,此后周恩来总理提出相关的修改意见,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重新设计了第三套人民币并提交新方案。
投入生产
1959年6月6日,第三套人民币的设计修改稿再度上报于中央政治局,在这期间,除了10元券和5角券外,其他面额的票券均通过了审批并陆续投入生产。其中,10元券因正背面图案及水印内容问题存在争议而直至1965年6月18日才被批准通过;5角券在周总理提出将轻工业应用于角券当中的意见后,时隔多年没有完成定稿,直至1972年7月24日才将新的设计样稿上报并在此后获批。
正式发行
1962年4月15日,
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行第三套人民币,其与第二套人民币在市场上混合流通。1962年4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发行枣红色的1960年版1角纸币,该票券同时是第三套人民币的开始。1964年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发行了2元纸币和2角纸币。1966年1月10日,带有天安门水印的1965年版10元纸币和1962年版1角纸币正式发行,但彼时发行的1962年版1角纸币由于与1964年发行的2角纸币背部过于相似而在1967年12月被回收。
1967年12月15日,
中国人民银行调整了1962年版1角纸币背面颜色,并在之后重新发行了1962年版1角纸币。1969年10月20日,开始发行5元纸币和1元纸币。1974年1月5日,5角纸币正式发行。1980年4月15日,开始发行包括1角、2角、5角和1元在内的四种硬币。
停止流通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入新时期,社会对货币的需求量进一步提升,对现行货币的总量与结构有了新的要求,因此,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起开始发行
第四套人民币,并在之后逐步取代第三套人民币。2000年7月1日,第三套人民币正式停止流通。
版别
参考资料:
图案设计
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主题
第三套人民币的设计展示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成就、新风貌。1角纸币的正面图片的主题是教育与生产,象征着文化教育新改革;2角纸币的正面为
武汉长江大桥,其代表的是
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5角纸币的正面是象征轻工业发展的纺织车间图。这三种角券的背面分别采用菊花、牡丹花、梅花、棉花等多种鲜花组成图案,象征社会主义文化、科学和艺术等领域实现百花齐放。
1元纸币的正背面分别是女拖拉机手和羊群,代表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2元纸币的正面为
车床工人图,5元纸币的正面为炼钢工人图,都代表着中国工业的发展,2元、5元券背面为石油矿井和露天煤矿,代表着发展能源工业;10元纸币的正面为“人民代表步出大会堂”图,象征着人民当家做主,参政议政,背面是
牡丹与彩带所衬托着的
天安门,象征中国的团结与国富民强。
边框设计
相对于
中原地区旧式货币将图案被包围在一个矩形里的封闭式设计,第三套人民币在第二套人民币改为上下边框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取消上边框,同时将主币的下边框改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图案,辅币除最初的枣红色1角券仍保留变形的下边框外,全部取消边框并采用开放式构图。
色彩与图案
相对于色彩单调的第二套人民币,在印刷技术的提高之下,第三套人民币除了票面的基本色调之外,还采用了多色印刷,画面更加活泼、丰富,同时也提高了纸币的防伪性能。此外,第三套人民币除了主要的图案设计完全由美术专家手工雕刻以外,纸币上的花符和衬底的花纹更多地采用了机雕技术,其中在票券的衬底图案中还采用了防伪能力更强的接线技术。
票幅大小
第三套人民币的各种面值票券相较于第二套人民币的票幅比例有所缩小,这是由于彼时的中国农业连续两年遭受自然灾害,而为了减少制造纸币造成的纤维原料损耗,
中国人民银行于1961年10月16日向国务院上报缩小第三套人民币的票幅并最终获得批准,这一举措不仅节约了印制成本,同时也便利了流通使用。
增设壮文
第三套人民币在第二套人民币印制蒙古文、维吾尔文和藏文的基础上,增设了第四种少数民族文字壮文,并重新按照按蒙、藏、维、壮的顺序进行排列,并调整了四种少数民族文字的印制位置。其中主币均在正面印制汉、蒙、藏、维、壮五种文字,背面印刷拼音字母;而其他辅币均在正面印制
文言文,在背面印制蒙、藏、维、壮文及拼音字母。
硬币设计
第三套人民币硬币伴随着纸币发行,其中,第三套人民币一元硬币的背面主图是万里长城的图案,而包括五角、二角和一角在内的角币背面主图为麦穗图案,因此第三套人民币硬币也被称为长城麦穗币。
特点
历史背景
截至2019年,第三套人民币是中国流通时间最长的一套人民币,长达38年,由于发行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故各种面值的纸币都具有相应的时代特征和历史背景,如一元纸币的“女拖拉机手生产图”便反映出当时中国农业的发展及妇女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当家做主,而五元纸币的“炼钢工人生产图”和“露天采矿图”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在工业生产的发展以及矿产资源的丰富。第三套人民币展现了当时中国人民齐心协力,一同为
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的风貌以及彼时中国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方针。
此外,第三套人民币发行时正值
中苏交恶时期,这一历史背景使得中国无法借助外力制造钞票,因此相较于前两套人民币,第三套人民币是中国首次运用自制设备和自主技术设计和生产出来的人民币。第三套人民币在发行期间还经历了10年文化大革命和
改革开放等重要的历史时期。
技术
相比于前两套人民币,第三套人民币在经过中国多位印钞专家改造和研制平
凸版印刷四色接线机、平凸版双面多色接线一次印刷干胶印机、轮转四色凹印接线机等设备后,突破了多色接线技术和间接接线技术。这些自研的印刷技术使得第三套人民币的质感更强、套印更准,并且可以印制更丰富的颜色及层次效果,防伪性和艺术性更强。此外,第三套人民币上的图案除了主景是采用手工雕刻以外,纸币文字的衬底花纹与图案更多的是采用机雕技术。
收藏价值
“五珍”
1960版枣红一角
1960版枣红一角被称为第三套人民币“币王”,该角券是新中国唯一一次使用干纸进行正背面双凹印刷的纸角币。该纸币因发行量少而颇具收藏价值,其在此后为降低成本改将背面改为绿色,印刷方式也更换为单面凹。由于历史原因,1960年版的枣红色一角纸币在发行后遭到回收销毁,因此存世量进一步降低。
背绿水印一角
背绿水印一角发行于1966年,字体花纹与其他一角纸币票面没有区别,但却因背面的部分区域颜色为
墨绿色而被称为“背绿水印”。其也因背面图案像展翅的蝴蝶而被称为“蝴蝶券”。背绿水印一角因图案与彼时发行的2角券背面颜色相似而在发行仅一年就被收回。背绿水印一角是第三套人民币中存世量最少的纸币。而根据有无水印,背绿水印一角又可再细分两种版式,其中带水印的背绿水印一角存世量更加稀少。
1960版二元古币水印券
1960版二元古币水印券的正面图案为
车床生产间,象征着中国工业的发展,正面主色是墨绿色和黑色,正面花纹有极强的凸凹感,背面图案为石油矿井作业,两侧以葵花相衬,背面主色为绿色、粉红色、黑色,古币水印存世量较少。
1960版拖拉机古币水印一元券
票面正面图案为女拖拉机手,象征农业为基础,正面主色为红色,背面图案的羊群象征发展畜牧业,背面图案还有国徽、棉花、梅花、牧场,背面主色为黑色、红色、蓝色、黄色,有古币水印和空心五角星水印两个版别。
1960版国旗五角星水印五元券
主图描绘工人手握钢钎,钢所指之处,配以放射状底纹,仿佛使人看到了画外炉火通红、钢水四溅,轰轰烈烈的炼钢场面,创作艺术与雕刻艺术完美结合,作为我国纸币精品,赢得了国际钞界“最佳钞票及世界最佳纸币”设计大奖。
市场价格
相关人物
第三套人民币图案人物原型
金茂芳——
中国人民银行1962年发行的第三版人民币1元纸币上面有位女拖拉机手,金茂芳是图中女拖拉机手的原型之一。1933年11月,金茂芳出生于
济宁市。1952年5月,新疆军区在
山东省招收女兵,她从乡下跑到县城报名,响应国家开发建设
大西北的号召。19岁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代女军垦战士。
第三套人民币设计人员
周令钊——
中央美术学院教师。第三套人民币选取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主景图案,周令钊特意请擅长人物素描的
侯一民、
邓澍夫妇,使得各行各业的人物形象都在他们的画笔之下呼之欲出。在第三套人民币的票面图案上,可以看到女拖拉机手的意气风发,机床工人的精准细致,炼钢工人的爆发力量,这也反映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
社会主义的新成就以及新风貌。
侯一民——新中国第一代美术家、美术教育家。第三套人民币中1元券上的女拖拉机手、2元券上的机床工人、5元券上的炼钢工人、10元券上的工农兵代表均由他绘制。
优缺点
优点
印制工艺精美
第三套人民币继承并发扬了
第二套人民币的设计艺术及工艺水平,其采用的开放式图案设计使人民币主景更加开阔和深远,整体色彩丰富,画面明亮。此外,由于所采用的机雕技术较前二套人民币更为先进,第三套人民币上的图案和文字更加精细、立体感强。
券别结构合理
第三套人民币采用了1元币、2元币、5元币的奇偶数混合类券别结构,相较于世界各国所采用的其他券别结构,第三套人民币所采用的券别结构更具科学性和经济性,减少了印刷和发行张数,大幅度地降低了生产票券所需要的成本和原材料。
缺点
第三套人民币由于受制于政治和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在设计上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为纸币的主景过于单调,设计风格过于保守,没有借鉴当时国际主流的印制方式,纸币上的人物形象也较为笼统,没有选用如国家元首等标志性人物作为代表。另一方面,第三套人民币过长的流通时间造成了印制能力和资金成本的浪费,进一步影响到货币发行的各个环节,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意义
在设计第三套人民币的过程中,由于国际形势不允许中国寻求外国支援,只能走独立自主的道路,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管理局在组织了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对印钞专用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最终解决了第三套人民币的印制问题,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着国际领先地位,除了满足本国的货币需求,还承担了一部分援外货币的印制任务。第三套人民币的发行也结束了中国依靠外国印制本国货币的历史。
此外,第三套人民币自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发行起,历经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等重要历史时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历史意义。由于发行于特殊时期,第三套人民币的票面图案设计的主题集中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经济与政治状况,展现了中国在彼时的经济建设总方针与
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轶事
在第三套人民币于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之后,
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第三套人民币的兑付时间于2000年12月31日截止,但由于信息闭塞,多次出现边远地区的农民在兑付期过后才前往各金融机构要求兑付但均遭到拒绝。2004年8月,四川遂宁的一位中年农妇王学飞积攒了240张第三套人民币的1965年版10元纸币,但在需要兑换新币使用这笔资金时,却因超过兑付期而被多家银行拒绝兑付。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人员则表示,持币人须出具乡镇以上政府的相关证明,再到银行兑换。2005年,手持70多张第三套人民币10元券和5元券的一位中年农民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
相关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