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魅影
1986年上映于法国的音乐剧
音乐剧 《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改编自法国作家加斯通·勒鲁(Gaston Leroux)1911年发表的同名爱情小说,后经音乐剧大师安德鲁·劳伊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改编,于1986 年在百老汇进行演出。
《歌剧魅影》主要讲述的是发生在歌剧院的女演员克里斯汀与剧院魅影之间浪漫、坎坷、诡异的爱情故事。魅影是一个长相丑陋的人,长期潜居在歌剧院。邂逅克里斯汀后,魅影通过与她交流、交往,并教授克里斯汀唱歌,内心重拾温暖与希望。但好景不长,克里斯汀遇到故人劳尔子爵并与其坠入爱河,魅影认为自己遭到了背叛,设局报复克里斯汀与劳尔子爵。但最终克里斯汀用爱感化魅影,使其幡然悔悟,成全二人。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歌剧魅影》是安德鲁·劳伊德·韦伯大胆改造、创新的成果。韦伯运用歌剧与音乐剧元素实现古典音乐及流行音乐的高度整合,并灵活运用美声唱腔赋予音乐剧艺术氛围。舞美方面,利用光影实现时空交错效果,运用声光电打造神奇视觉效果,并利用吊灯营造诡异氛围,整体舞美效果华丽繁复,为丰富剧情起到了重要作用。
《歌剧魅影》与《猫》《西贡小姐》与《悲惨世界》并称世界四大音乐剧。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在经历了35年近14000场演出后,《歌剧魅影》于当地时间16日结束了在纽约百老汇的最后一场演出。
创作人简介
安德鲁·劳伊德·韦伯是英国音乐剧作曲家、现代流派音乐剧的代表人物。
1948 年3月22日,韦伯出生于英国伦敦。他的祖父是男高音歌唱家,父亲是英国的音乐学校的校长、风琴演奏家,母亲是小提琴演奏家,姨母是剧院的演员。受家庭环境影响,少年时代的韦伯对古典音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7岁开始学习作曲,9 岁时写成第一部音乐剧专业。之后韦伯进入皇家音乐学院、伦敦市政厅音乐与戏剧学院以及牛津大学学习深造。
1971 年,韦伯与合作伙伴蒂姆莱斯合写的 《耶稣基督巨星》在纽约上演,这一创作使其共获得七项托尼奖,六项戏剧论坛奖,此项作品令韦伯的事业达到巅峰。此后,韦伯先后创作了《艾薇塔》《歌与舞》《星光快车》等,均广受好评。
1986年,韦伯改编的《歌剧魅影》融入多元化艺术风格,将古典主义风格、流行主义风格、浪漫主义风格融合在一起,在百老汇大道演出后获得成功。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20世纪80年代,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空前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们生活日益富足,消费观念发生转变。这些发展和变化表现在音乐剧领域,进入了舞台艺术为主的时期。以明星、通俗剧情、流行曲风、舞台特技和高昂的制作费用为特色的巨型音乐剧大受欢迎。
与传统音乐相比,20世纪80年代的音乐发生了激烈的变革。在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消流畅的旋律,频繁使用不协和和弦,创作无调性乐曲,使用十二音音乐语言,节奏自由多变,还出现了微分音音乐、电子音乐等新的音乐品种。
创作人文化背景
韦伯出生、成长、生活在潮流、对冲的文化氛围内,身体里流着追求时代潮流、反传统和求变的血液。韦伯有很好的古典音乐修养,虽然熟悉现代作曲方法流派,但早期在音乐选择上仍然偏古典风格。韦伯的初期作品如《星光快车》与《猫》并没有强烈的故事性及戏剧张力,但是从1986年的《歌剧魅影》后,真正的“戏剧音乐”开始慢慢确立,甚至模糊掉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鸿沟,成为真正的跨界音乐,戏剧音乐开始以流畅的旋律线贯穿整部戏剧,跟随着故事情节走,深刻而有力地表达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
音乐剧中的音乐有别于传统音乐, 20世纪的音乐的内容以及题材和表现形式也都发生了变化,韦伯就刚好经历了这样的创作氛围的熏陶,他为音乐剧创造的音乐受到了广泛的喜爱。在创作音乐剧《歌剧魅影》的时候,他借鉴了传统的音乐剧创作中设计精巧、艺术感染力强、表现方式独到等优点,对《歌剧魅影》大胆进行改造,将浪漫与激情、想象与现实结合,把张力和表现力充分的融入到节奏和曲调中,这是音乐剧《歌剧魅影》的一个创新。
作品简介
音乐剧《歌剧魅影》主要讲述的是女演员克里斯汀与魅影的爱情故事,他们之间浪漫、坎坷、诡异的爱情故事在音乐剧中展现出较强的艺术魅力。
魅影是一个长相丑陋的男孩,被众人称为“恶魔之子”,在生活中一直受到歧视。他一直隐藏在歌剧院的一间密室之中。虽然有着丑陋的面容,他却有“音乐天使”般的美妙歌喉,他还具有极强的音乐创作能力,可以为歌剧院写很多极其优美的音乐。女主克里斯汀也是被遗弃的孩子,生活在歌剧院。与魅影不同,克里斯汀拥有一副天使般的美丽面孔。克里斯汀的出现使魅影黯淡无光的生活出现光明与色彩,他们在黑夜中相互交谈,魅影教授克里斯汀唱歌,并将她打造成了巴黎歌剧院最闪亮的新星,克莉丝汀因而将其视作音乐天使,对魅影崇拜有加,但这一情愫却让魅影误以为克莉丝汀与自己心意相通,彼此爱慕。
魅影与克里斯汀度过了一段幸福美好的时光,然而劳尔子爵的出现打破了这种美好,他是克里斯汀小时候的朋友,在与克里斯汀相处中也爱上了她。当魅影发现克里斯汀与劳尔私定终身后,感觉自己遭受了欺骗与背叛,嫉妒致使他内心发生扭曲。
克里斯汀与劳尔悄悄订婚,魅影却出人意料地在歌剧院的化装舞会上现身,逼迫剧院上演他创作的歌剧《唐的胜利》,并指明女主角由克里斯汀来扮演。在《唐璜的胜利》首演当天,魅影竟杀死男主角,亲自上场与克里斯汀演对手戏。当剧情行进至高潮时,克里斯汀当众扯下魅影的面具,魅影仿佛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将克里斯汀强行带到他的地下王国。劳尔赶来与魅影进行决斗,却被魅影用绳索勒住了。魅影以劳尔的生命威胁克里斯汀答允他的求婚,克里斯汀吻了因爱而变得疯狂的魅影。这一记深吻使其幡然醒悟,他成全了二人,独自回到深暗幽冷的地下迷宫终此一生。
角色介绍
克里斯汀
作为女主角,克里斯汀是整部作品的核心人物。她的性格有三个维度,其一是纯洁天真,其二是追求梦想,其三是忠于爱情。克里斯汀与魅影相处过程中,并没有因魅影的外表而歧视、厌恶他,反而因为魅影悉心教授她唱歌,将他认定为最尊敬的人, 这说明了她的纯洁天真;因为父母早逝,她很早就在歌剧院谋生,虽然命运坎坷,但克里斯汀内心一直是有爱的。她开始担任角色后,更是一丝不苟的饰演,并能很快进入音乐和角色中,她对梦想的追求是难能可贵的;她对劳尔忠贞的爱,对魅影的于心不忍,也表现出她对爱情和忠贞和她的善良。
克里斯汀有五个主要唱段,分别是:Think of Me、Angle of Music、The Phantom of the Opera、All I Ask of You、Wishing You Were Some How Here Again。
魅影
魅影天生样貌丑陋,童年成长期间被身边人当做怪物,他的世界满是嫌弃和殴打、谩骂。他在骂声中长大,没人能够理解他,更别提爱他,于是他变得仇视一切。长大后的他戴上面具,离开社会,躲入地下,以魅影的身份隐藏在歌剧院如幽灵一般生活。魅影有着高超的音乐天赋,他能够挖掘克里斯汀的歌唱才华,并悉心教导她成为主唱。魅影的性格一半是魔鬼 , 一半是天使。他戴着面具的极端形象的外表下,是一颗脆弱的心,虽然向往美好,却用恐怖来武装自己,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与克里斯汀遇见并相处,让他重新感受到美好,并且克里斯汀的美丽也是对自己丑陋的填补,于是他将他最为真挚的爱一厢情愿地寄托在了克里斯汀身上。当他发现克里斯汀并不爱他的时候,极端的他以为那是背叛,于是开始报复,但后来还是在克里斯汀的引导下唤起了内心的良善,最后的放手和宽容正可以窥见他真正的性格。
魅影著名的独唱曲目是The music of the night,在歌曲中,魅影对克里斯汀吐露对她的爱意。
音乐风格
古典与流行相结合
韦伯在创作中兼容了古典、流行、民间、现代先锋派的创作手法,创新了美声与通俗同台演唱的声乐唱法,实现了传统交响乐团与流行电声乐队相结合的器乐演奏。这些多元、 创新的音乐创作表现手法大大增添了《歌剧魅影》的舞台审美性。
在音乐创作上,韦伯灵活运用歌剧与音乐剧元素实现古典音乐及流行音乐的高度整合,采用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音乐表现形式,将大量古典音乐加入作曲中,巧妙的将传统歌剧元素大胆融入到了该剧的音乐创作和表演中,从而实现以通俗唱法为主、美声唱法为辅的演唱方式。运用宣叙调、咏叹调等方法来演唱音乐剧中的歌剧情节,而在古典歌剧情节中则运用西方传统的意大利美声唱法来演唱。对传统的音乐剧进行了创新,赋予了音乐剧全新的多元化风格。
灵活运用美声唱腔
《歌剧魅影》的故事情节发生在19世纪的法国巴黎歌剧院,韦伯利用这个契机,在音乐创作上借鉴了19世纪到20世纪初浪漫主义歌剧的元素。 浪漫主义古典时期追求抒情性,以表达人物情感为主旨,那时候的歌剧大都以咏叹调为主。这与《歌剧魅影》的音乐主题不谋而合。在形式上,以质朴的独唱旋律作为音乐剧主要表现媒介,并把重唱和合唱作为音乐剧戏剧表现的辅助手段,用意大利美声音乐赋予音乐剧艺术氛围;在唱腔上,音乐剧中最经典的选段“think of me”,在结尾处采用了美声唱腔中的花腔来完成旋律的走向,体现女主角的灵动性。Think of Me,All I Ask of You,Wishing You Were Some How Here Again 这些经典的唱段就是咏叹调运用的最好体现。
韦伯在《歌剧魅影》中加入了明显的现代民谣风格。民谣不同于歌剧,它本身就来源于大众,自然使观众更接受,因为这就是 他们自己的音乐风格,通俗易懂。其次,韦伯还采用了现代音乐中的流行手法。例如,乐节乐段的多次反复,连续切分节奏,配器中电声乐器的引入 来加强作品时代感和表现力,唱词从音乐的“弱拍”开始进入等等。这些典型流行音乐的创作手法,彰显出现代派音乐剧的特点。
舞台效果
在《歌剧魅影》中,剧场是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因此经常采用戏中戏的表现手法。演出者要在实际的舞台上营造出另一个虚幻的舞台,并且呈现那个舞台的台前台后,台上台下,并要做到变换自若,给观众带来一种分不清现实和虚幻的感受。
《歌剧魅影》的舞美壮观、宏大、奢华、繁复,采用了各类高科技的声光技术措施,按照情节需求在舞台上建造了如梦似幻、光怪陆离的舞台世界。
巧妙运用技术技巧为剧情增色
克里斯汀的青梅竹马劳尔第一次在剧院聆听她唱歌时,他与其它演员出现在舞台旁上方的包厢里。当克里斯汀唱完Think of Me,幕布被拉开,所有观众影像被投影在舞台上的白色背景幕布。她面对幕布里的影像观众谢幕。当魅影在唱The Mirror 时,魅影和克莉斯汀的影像被投影在舞台上黑色背景幕布。在第一幕第九场的《哑仆》,及第二幕第一场的 Masquerade,部分演员从观众席走道走上舞台。当众演员在唱Masquerade 时,魅影着装大红礼服及戴大红帽子的影像被投影在舞台上白色背景幕布。这些场景的设计,让舞台并非只是一块局限的场地,而是整个剧院。利用简单的影像投射技术,加上色彩变化的灯光,将有限的舞台场地,创造出虚拟舞台空间,甚至创造出二倍大的剧院观众席空间。现实与虚拟舞台空间的交错互动,营造出置身其境的剧场幻觉
魅影第一次带领克里斯汀来到地下迷宫的场景,舞台上烟雾弥漫,散发烛光的蜡烛架艺术品缓缓地从舞台上升起,魅影手持划桨划着船,克里斯汀坐在船上。透过舞台上烟雾弥漫的设计,呈现地下迷宫阴暗、阴森的气氛,并塑造船行走在水面的幻觉。船在舞台上行走的设计,是利用遥控器在后台控制它的移动,让它在剧院舞台呈现神奇的效果。舞台地板里的凹槽,藏有烛光光影的幕布,利用电脑控制,让它上升下降,来制造出神奇的视觉效果。
歌剧院的大吊灯是故事中的重要道具之一。按照剧情,当第一幕进入尾声时,吊灯在气愤的幽灵的操作下,跌落到女主角的身旁。这盏庞大的道具灯事实上被安放在剧场一楼的观众席上方,伴随剧情的推动,它应声向观众头顶坠过去,而直到紧要关头制动装置才会启动。此时,惊慌失措的观众便能对幽灵螳螂所制造的可怕氛围感同身受。这样的布置对幽灵偏激性格的塑造和整个剧情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充分运用灯光烘托剧情
《歌剧魅影》灯光设计追求简单,强化音乐性。去除常用的光色修饰,彰显单一美感,不去渲染光色对比度,而注重光色。尽量突出主角个性与情感变化;突出个体在灯光中的形态,从动态的灯光结构中揭示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情感变化。利用光色的区别营造出不同氛围。分隔空间,表达出同一场地的不同场景的区分。在人物群像处理上,灯光设计使用基础光大范围打亮,从而烘托群体的立体感、雕塑感,调节光色和角度,使之具有强大力量。
幕后故事
剧院老板的扮演者是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
美国表演者乔治·李·安德鲁斯在23年的时间里,出现在《歌剧魅影》中超过9000次,这使他成为在百老汇大道演出中表演最多的演员的吉尼斯世界记录保持者。
作品影响
由于音乐剧《歌剧魅影》的创作和演出的成功,使它被誉为欧美音乐剧“四大名剧”之一和上世纪80年代以来票房纪录最高的音乐剧。
从1986年10月9日在伦敦的女王剧院首映开始,音乐剧《歌剧魅影》在18个国家共上演了65000场,累计观众人数已经多达8000万,到2003年8月,《歌剧魅影》迎来了第70000场演出。除了骄人的票房和生命力之外,《歌剧魅影》还曾赢得50多个奖项,其中包括3项英国戏剧权威奖劳伦斯·奥利弗奖、7项托尼奖、7项纽约戏剧委员会奖和3项纽约外剧评人奖。1987年,由迈克尔·克劳福德( Michael Crawford )和莎拉·布莱曼倾情演绎的音乐剧原声大碟面世,成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原声碟,销量高达4000多万张,由此也让英国音乐剧首次荣登唱片榜榜首。
男演员迈克尔•克劳福德因成功扮演了魅影一角,一举夺得1988年百老汇大道“托尼奖”最佳男演员奖。
扮演克里斯汀的女演员莎拉•布莱曼也因此驰名于音乐界,成为国际乐坛上兼跨古典、流行两大流派的天后级歌手。
作曲家韦伯因这部音乐剧的成功取得了世界范围性的赞誉,以后韦伯又创作了十几部精彩的音乐剧,于1992年被授予英国皇家爵士头衔,1997年晋升为终身贵族。
对中国音乐剧的影响
受到《歌剧魅影》影响,进入21世纪,中国的音乐剧产业发展进入了大胆创新阶段,开启了“大投资、大制作、大场面”的“三大战略”。中国开始走“国际化”路线,高薪聘请外国专家加入,从剧本制作、舞美设计、导演等都是外国的音乐剧专家来操作。这一尝试是有益的,但也难免经历“不伦不类”的尴尬过渡期。此外,音乐剧投资渠道也变得多元化,最开始的音乐剧创演主要以各级政府单位为主,如中国歌剧舞剧院,各省部级歌舞团。而受《歌剧魅影》等世界级音乐剧影响,国有文化企业、私有文化企业也开始投资创演音乐剧,使我国音乐剧的发展更符合商业性。音乐剧产业链开始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音乐剧团队开始重视项目策划、广告宣传、衍生产品制作等,推动了音乐剧产业的健康发展。
2012年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音乐剧更是走向了百花齐放的阶段,引进、搬演、原创剧目越来越多。引进剧目《猫》、《摇滚高校》、《摇滚莫札特》、《玛蒂尔 达》等;搬演剧目有《妈妈咪呀》、《洗衣服》、 《长腿叔叔》等;原创剧目更是丰富多彩,如都 市现代剧《因为爱》、《秋裤和擀面杖》;历史神话改编《宁采臣 和聂小倩》、《一个犹太人在上海》;电影改编《不能说的秘密》、 《寻找声音的耳朵》、《把我哥带走》等等。此外中国音乐剧创演和引进的传媒公司也是越来越多。在不断蓬勃发展的同时,中国音乐剧的质量也越来越好。
作品评价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爵士被誉为当今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音乐剧作曲家之一,韦伯的天才创作极大地推动了音乐剧的发展,并且开创了音乐剧的新纪元。
音乐剧《歌剧魅影》以引人入胜、悲怆凄美的三角爱情关系为素材,又集合了音乐、戏剧、文学、表演、服装、道具、布景、灯光、舞台美术等于一体,使其成为一种动态性的、三维性的、综合性的戏剧艺术,赋予了音乐剧极为精妙的艺术魅力。
剧中很多时刻还有“剧中剧、戏中戏”的场面,作曲家韦伯灵活运用歌剧和音乐剧元素,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高度结合,成功拉近了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的距离,收到了雅俗共赏的音乐审美效果,亦凸显出在人物形象、剧情发展和音乐形象的结合上,处理的也极具匠心。
我国女主持人、资深媒体人、企业家、慈善家杨澜说:“我是韦伯的崇拜者,这位低调羞怯的音乐家创作的虽然是西方音乐中的‘通俗歌曲’,却以其无穷的创造力和深厚功底被奉为当代肖邦——当年肖邦不也是流行音乐家吗 ?”
相关资讯
无限期停演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在经历了35年近14000场演出后,《歌剧魅影》于当地时间16日结束了在纽约百老汇的最后一场演出。
关于该剧停演的原因,报道称,新冠疫情期间该剧一直处于停演状态,在疫情消散后逐渐恢复演出。但是,该剧每周的运营成本接近100万美元,总演出收入往往不足以抵消这些成本。这样耗资的奢华演出要想在不赔钱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其经典的口碑是不可能的。
中文版不受停演影响
2018年,上海文广演艺集团与《歌剧魅影》等作品的版权方英国“真正好集团”宣布了针对中国市场的“魅影中国计划”,不但包含《歌剧魅影》原版的再次巡演,还有中文版制作计划。当百老汇宣布停演,期待已久的剧迷自然把目光投向了已启动计划4年的中文版。
虽然百老汇版本即将落幕是一件很让人惋惜的事情,但《歌剧魅影》在三十多年来在全球各地有十多个语言版本上演,其中像是中文版计划这样的版本并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歌曲列表
参考资料
剧院魅影:幕后故事.悉尼歌剧院.2023-05-31
歌剧魅影.1905电影网.2023-05-31
目录
概述
创作人简介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创作人文化背景
作品简介
角色介绍
克里斯汀
魅影
音乐风格
古典与流行相结合
灵活运用美声唱腔
舞台效果
巧妙运用技术技巧为剧情增色
充分运用灯光烘托剧情
幕后故事
剧院老板的扮演者是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
作品影响
对中国音乐剧的影响
作品评价
相关资讯
无限期停演
中文版不受停演影响
歌曲列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