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蟒
蟒科蟒属的一种蛇
球蟒(学名:Python regius),又叫国王蟒、皇蟒,为蟒科蟒属动物。球蟒体长为1~2.5米,成年球蟒有明显的性别二态性,它们身体粗短,头颈分界明显,头背黑色,头部两侧从鼻孔到眼睛各有一条黄色条纹,眼睛后面各有两条黄色条纹,上下唇色为白色,体色为淡褐色,具有不规则的暗褐色斑纹,背部颜色整体较暗,带有黑色轮廓的大圆形或椭圆形黄色斑点图案,有象白牙色或米黄色的腹部,通常分布着暗色斑点,有明显的后肢残迹,尾巴很短,占全长的10%以下,有直条花纹。
球蟒广泛分布于非洲大陆西海岸,栖息在热带稀树草原、开阔的森林、灌木丛、旱地雨林、草原,并且存在于已被开垦用于耕种的地区。
2020年,球蟒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近危(NT)。2023年,球蟒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
球蟒对中非和西部非洲农村社区的经济重要性在于控制啮齿动物,球蟒因较易养活,也是一种受欢迎的宠物。
发现与命名
英国动物学乔治·肖(George Shaw)是最早对球蟒进行科学描述的人,他在自己1802年的专著《普通动物学中将球蟒称为“皇家蟒”。随后的1844年,法国动物学家杜梅里尔(Dumeril)和法国动物学家比伯伦(Bibron)把球蟒划分入蟒属(Pyrhon),并命名为Pyrhon regius。
球蟒(Pyrhon regius)的种名“regius”来自于拉丁语词汇“rex”(意为“王”),因此这种蛇在德语国家被称为“Konigspython”(意为“皇家蟒”)。Python regius在美国更被人熟知的名字是“球蟒”,因为其在防御时会将自己卷成球形。“皇家蟒”这个名字在非洲和法语国家较为常用。
形态特征
球蟒是一种体型庞大、肌肉发达的蛇,其体长为1~2.5米,体重为1.5千克,最大可达4千克。球蟒身体粗短,头颈分界明显,头背黑色,眼睛没有眼皮,被一层薄薄的透明鳞片覆盖;头部两侧从鼻孔到眼睛各有一条黄色条纹,眼睛后面各有两条黄色条纹,上下唇色为白色,其嘴部两侧的周围各分布着5个唇窝。每个野生型个体的体色和斑纹都略有不同,典型的野生型球蟒的体色为淡褐色到深棕色,具有不规则的暗褐色斑纹,背部颜色整体较暗,带有黑色轮廓的大圆形或椭圆形黄色斑点图案,背鳞(覆盖背部的鳞片)有51~63行,它们有象白牙色或米黄色的腹部,通常分布着暗色斑点,腹鳞(腹部的鳞片)有191~210枚,尾下鳞(从泄殖腔到尾尖的部鳞片)有27~37对,球蟒有明显的后肢残迹,它们的尾巴很短,占全长的10%以下,有直条花纹。
成年雌性球蟒比成年雄性大,雌蛇的吻部也比雄蛇更长,这种性别二态性在幼蛇中不存在,但在成年球蟒中很明显。刚孵出的球蟒幼蛇体长为25~43厘米,有明黄色花纹,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变为米黄色。
分布范围
球蟒广泛分布于非洲大陆西海岸,原产于西非贝宁科特迪瓦加纳、多哥等国家)、中非刚果、中非等国家)和东非乌干达南苏丹等国家),分布范围的中心包括科特迪瓦、加纳、多哥和贝宁等国家。
栖息环境
球蟒栖息在热带稀树草原、开阔的森林、灌木丛、旱地雨林、草原,并且存在于已被开垦用于耕种的地区,球蟒更喜欢草原、热带草原栖息地和农田,最常栖息在啮齿动物的洞穴或废弃的白蚁丘中。
生活习性
节律行为
球蟒是夜行性动物,在黎明和黄昏时最为活跃,白天则隐藏在地洞、啮齿动物的洞穴或白蚁丘中。
蜕皮
球蟒通常在夜间蜕皮,蜕皮期间它们会躲在地下深处,根据年龄和生长情况,球蟒的蜕皮周期有每四周一次(幼体和健康个体)或一年一次(很少进食的成体)。蜕皮的征兆有球蟒覆盖眼睛的鳞片变得不透明,呈现乳白色,体色变得暗淡,甚至在腹部出现轻微的乳白色。在蜕皮前2~4天,球蟒覆盖眼睛的鳞片会变得透明。蜕皮时,旧皮会在在唇鳞处裂开,慢慢脱落,完整蜕下。从眼睛开始变白到蜕皮结束,根据球蟒体型的大小,整个蜕皮过程会持续10~20天。
穴居行为
球蟒是典型的地栖性物种,会寻找被啮齿动物遗弃的洞穴以及废弃的白蚁丘作为日间的躲避处,通常球蟒单独生活在洞穴里,在交配季节可能雌雄会生活在一起,孵化季节可能一条雌蛇和刚孵出的幼蛇一起生活。
觅食行为
球蟒是肉食性动物,啮齿动物占其食物结构的很大一部分,主要捕食的啮齿动物有冈比亚巨囊鼠(非洲巨鼠属 gambianus)、黑鼠(家鼠属 rattus)、褐鼻鼠属(Oenomys spp.)、非洲水鼠属(Dasymys spp.)和草鼠(Lemniscomys spp.)。球蟒很少进食,它们可通过进食和禁食来调节胃肠功能。
雌雄球蟒和雄性球蟒所捕获的猎物不尽相同,雄性球蟒更倾向于捕食鸟类,而雌性球蟒更倾向于捕食哺乳动物,这与其体型大小有关,短于70厘米的个体更倾向于捕食鸟类(主要是早成雏),而超过1米的个体则更倾向于捕杀哺乳类。
球蟒上下颚可以移动,它们移动方式为直线运动,善于伏击猎物,取食策略是头颈后缩,快速出击,然后吞下猎物或通过收缩固定不动。球蟒的唇窝可以感知温度的变化,夜间它们依赖唇窝的感应捕食猎物,紫外线在球蟒捕获猎物的能力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会追踪其哺乳动物猎物的气味踪迹,因为这些踪迹会反射紫外线。
防御行为
球蟒为避免被捕食者发现,有很多防御措施,其中以“球形”保护机制最为著名,面对威胁,它们会缩成一个以头部为中心的紧密球。球蟒较暗的体色和斑纹方便其高度适应稀树草原的生境。
生长繁殖
繁殖
球蟒的繁殖季节主要是9月中旬到11月中旬。雌性球蟒的生殖成熟期为27~31个月。雄性在16~18个月时达到生殖成熟。在交配季节,雄性球蟒会变得好斗,当两条雄性球蟒相遇时它们都会将身体的前三分之一段抬离地面,试图将对手压在身下,较弱的一方会逃跑,而较强的一方会短距离追逐。在交配季节初期,许多雄性球蟒会数周不进食,这可以被看作是它们想要交配的信号。排卵前3~6周,雌性球蟒会开始拒食并持续到产卵后,共计2~3个月不吃东西。求偶时,雄蛇会向雌蛇吐舌、爬上雌蛇并固定其身体,用后肢残迹刮雌蛇来刺激雌蛇与之交配。交配时,雄蛇会将尾巴贴在雌蛇的尾巴下方将双方的泄殖腔对齐。
产卵
雌蛇的妊娠期为44~54天,大多数球蟒在旱季的后半段产卵,即从2月中旬到4月初。雌蛇会在排卵后的三周蜕1次皮,再过4周就会开始产卵,一窝有1~11个卵,卵通常相互粘附。
孵化
雌性球蟒会盘绕在卵窝周围直到孵化(大约2个月后),雌性球蟒产卵后会保护自己的卵并通过盘绕在卵的周围以保持最佳的孵化温度。球蟒不像其他蟒蛇那样,以收缩肌肉产生的热量来给卵加温,而是在阳光下吸收热量以升高体温,然后用身体来为卵加热。雌蛇会选择相对开阔的地方,不会位于树木或灌木的下方。在此期间除了晒太阳提升体温外雌蛇将不会离开卵,也不会进食。孵化前几天,卵会失去粘附力,在卵不再附着并准备孵化后,幼蛇会用它们的卵齿撕开蛋壳,然后努力爬出来。
生长
刚出生的幼蛇体重为65~103克,平均86克,出生后就能独立生活。在野外,球蟒的寿命一般为10年,在圈养环境中,球蟒的寿命一般可达到20年或30年以上,最高可达到47年。
人工饲养
球蟒的体型较大,外观漂亮,适合人工饲养,因其是一种体色、斑纹变异极大的一种蟒蛇,是宠物玩家最为追捧的蟒蛇种类之一。截止2023年,有超过7500种不同的球蟒变异种。
保持合适的温度是成功饲养球蟒的关键因素,持续保持饲养环境的温暖。在雄性和雌性配对之前,将球蟒围栏的环境温度降低,数周可能会增加交配成功率。
正在发育的球蟒应每周喂食一次,成年球蟒(3岁以上)通常每2~4个星期只需要进食一次,具体取决于食物的大小、一年中的时间和繁殖活动。
注:球蟒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在中国禁止私人饲养。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在1999年至2008年期间,尼日利亚四个受到良好保护的地区,平均球蟒个体数量下降了69.8%(雄性)和82.3%(雌性),截至2010年,这些地区球蟒的数量仍在下降。
虽然圈养繁殖球蟒物在宠物贸易中广泛存在,但2020年大多数西非牧区国家报告野生球蟒数量呈下降趋势。
2021年,加纳成年球蟒的种群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34条。
保护级别
2020年,球蟒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近危(NT)。
2023年,球蟒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
保护措施
一些西非国家试图通过繁殖场项目和固定的出口配额以确保球种群蟒数量的稳定。在贝宁,球蟒受到当地传统和禁忌的保护。
199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和加纳政府开始了一项新的合作项目:捕捉野外怀孕的雌蛇进行人工饲养,待雌蛇产卵后再将其放归野外。2005年,所有在德国饲养的球蟒都必须去当地登记,并在交易或死亡时取消登记,私人饲养者需要证明球蟒的合法来源。
致危因素
球蟒在其分布地的主要确定致危因素是人类捕捉,丛林大火也会影响球蟒的种群数量。此外,高度机械化农业的改变和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也会影响球蟒的存活率,从而影响种群数量。
主要价值
球蟒对中非和西部非洲农村社区的经济重要性在于控制啮齿动物。球蟒因较易养活,成为了一种受欢迎的宠物,每年大约有3万~5万条球蟒出口到美国,其中大部分是野生蟒蛇的幼崽。
种间关系
寄生
蜱虫是球蟒主要的寄生虫,雄蛇被蜱虫寄生的概率高于雌蛇,在球蟒内部也发现了寄生虫,例如瓦拉尼锥虫(Trypanosoma varani)。
天敌
球蟒的天敌主要有人类、食肉目动物、鹰形目的大型猛禽黑颈眼镜蛇(Naja nigricollis)等。
与人类的关系
在非洲的部分地区,球蟒被视为神圣的动物,球蟒成了一种与人类共生的动物,人类的农业活动吸引了啮齿动物,而球蟒会捕食这些危害农作物的啮齿动物,例如人们总能在种植木薯的农田里发现大量的球蟒。
参考资料
Ball Python.IUCN.2023-05-30
..2023-05-30
Ball python Python regius.Cites.2023-05-30
..2023-05-30
Python regius (SHAW, 1802).The reptile database.2023-05-30
Ball Python.Archive.2023-05-30
MORPH LIST.World ofballpythons.2023-05-30
目录
概述
发现与命名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节律行为
穴居行为
觅食行为
防御行为
生长繁殖
繁殖
产卵
孵化
生长
人工饲养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保护级别
保护措施
致危因素
主要价值
种间关系
寄生
天敌
与人类的关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