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征阵亡烈士墓
广东广州市黄埔区的景点
东征阵亡烈士墓位于广州市东郊黄埔长洲岛万松岭。墓园依山建筑,在纪念坊后为石砌墓道,凉亭、墓冢,最后是纪功坊成一轴线,南高北低,前临珠江,气势雄伟。国民革命军东征阵亡烈士墓是纪念黄埔军校师生在1925年两次东征中光荣牺牲的516位烈士的墓园。墓园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由纪念坊、墓道、凉亭、墓冢和纪功坊组成一中轴线。墓园坐南向北,面临珠江,后枕万松岭,依山而建,气势雄伟,有“小黄花岗”之称。
建立历史
1924一1925年,黄埔军校师生先后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两次东征,讨伐军阀陈炯明,平定滇桂杨希闵、刘震寰军阀叛乱,“六二三”沙基反帝示 威游行,前仆后继,屡建奇勋,对统一广东省,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1925年12月,军校在万松岭修建大型墓园,安葬各次战役中为国捐躯的师生。1926年由校长蒋中正主持墓园落成典礼。
年代进程
纪念坊矗立江边,1928年建成,坊高约10、宽约47米,全部用长方形花岗石砌成,正面开有3个大石拱门,中门较大,坊上石额的篆文“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为蒋中正题书,周围镌刻棕色陶瓷lace,棕色琉璃瓦顶,庄严美观。进入纪念坊,是依山势用花岗石铺成的宽敞墓道。墓道两侧,遍植常绿乔木,各建1座绿色琉璃瓦顶凉亭。烈士墓冢成正方形,高1.85米,四边各有宽约31米,面积为1000余平方米,四周绕有铁枝栏杆,碑亭在正中建石碑高约3.4米,中刻“东江阵亡烈士墓”7个大字。墓冢前面有l座水磨石米的长方型大拜桌。墓后有城楼式纪功坊,全为花岗石砌成,高约10、宽14.3米,坊上刻有“东江阵亡纪功坊”,款署“民国十五年八月 张仁杰敬题"。坊内两侧分别有楼梯可拾步而登,坊内的石壁上镶嵌有《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东征阵亡将士纪念碑》、《陆军中将刘君墓碑》和 《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东征阵亡将士题名碑》。原为1928年刻建,“文化革命”期间被砸毁,现碑石为1984年据原碑拓本重刻。题名碑上有烈士姓名、职务,共238人(收录不全,在各役中牺牲的黄埔军校师生共516人)。纪功坊后原为军校入伍生和学生墓“文化革命”期间亦遭破坏,1984年重建。
两翼墓家
烈士墓园的两翼还有墓家,东翼为蔡光举烈士墓,面积约42平方米,墓四周有钢筋水泥栏杆,并以铁链环绕。石碑高约4米,正面刻楷书蔡光举烈士墓”,款署“民国十五年八月”、“谭延闿敬题”(部分文字被凿毁)。蔡光举,贵州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1925年2月参加第一次东征,任营党代表,在淡水之役牺牲。西翼为军校出身的中国国民党少将17人合葬墓。“文化革命”期间被砸,1988年修复。
东征阵亡烈士墓有“小黄花岗”之称。1962年7月,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和1988年省人民政府曾先后拨款修。
参考资料
东征阵亡烈士墓.广州本地宝.2024-04-06
东征阵亡烈士墓.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政府门户网站.2024-04-06
东征阵亡烈士墓.广州图书馆.2024-04-06
目录
概述
建立历史
年代进程
两翼墓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