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英文名:Executive
硕士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简称EMBA),旨在培养具有高度政治素养、责任心和职业道德、能够胜任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高层管理工作需要的中、高层管理者。学制为2-3年
中国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最早诞生于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1999年,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在中国大学中第一个创办了EMBA项目。在此之后,教育部批准了多所学校设立EMBA课程。2014年,中央发布文件禁止干部参与EMBA项目。时隔两年后教育部发布新规,要求新规明确要求从2017年起,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将纳入中国统一的硕士研究生入学,由教育部统一划线、各学校按需调整录取。
国际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属于学位教育,达到毕业要求颁授学位证书。中国EMBA大多按照与全日制相同的类型招生,考生需要参加中国统考与招生单位复试,按总分择优录取。EMBA的课程包括必修课、核心课以及选修课,在达到毕业要求将颁发研究生学历与硕士学位双证,受国家认可。设立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是为了培养具有良好的商业道德,具有较强开拓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掌握系统的现代管理知识和国际经济、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具有国际经营战略头脑和总揽全局的决策能力,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企业家和高级职业经理人。
历史沿革
发展背景
人类己迈进二十一世纪,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各类企业都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和挑战。新世纪凸显出新特点:知识经济初显端倪,知识在国家与国家、企业与企业间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掌握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国家和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优秀企业家成为中国最可宝贵和稀缺的资源之一。继10年前中国开办
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后,中国的EMBA教育开办了。
开办EMBA教育将为企业中管理人员提供一个系统学习新管理知识,总结交流管理经验,获得提升管理能力的机会。这对推动中国的企业改革,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发展历程
国际上的发展
EMBA项目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的美国。它旨在满足有经验的管理人员的教育需求,这些人由于工作原因无法全日制攻读MBA学位。
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通常被认为是1943年推出第一个EMBA项目的学校。该项目最初被称为“高级管理项目”,并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在美国得到广泛效仿。由于美国的EMBA教育起步早、规模大,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EMBA教育多多少少都受到美国办学思想和模式的影响。
中国发展
早在1995年,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就创办了中国第一个EMBA项目。
1993年,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推出香港首个EMBA课程,是
亚洲首创EMBA课程的高校。
1998年,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首开中国工商管理教育先河,与
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管理学院合办EMBA项目。
1999年,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在中国大学中第一个创办了EMBA项目。
200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委托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对26所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进行了教学合格评估。
2002年7月24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出《关于开展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积极发展EMBA专业学位教育,规范管理,强化质量意识,确保EMBA教育培养质量。
2002年8月28日,中国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专业学位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2002年9月18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高等院校在开展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专业学位教育工作中收费问题的通知》。
2002年,中国首批批准
复旦大学、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等30所高等院校开展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各院校开始陆续招生。
2009年,学位办批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32所高校为新增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
200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对EMBA教育有关招生工作加以说明:从2009年始,批准北京大学等10所院校年招收EMBA的限额为400人;
北京交通大学等20所院校,年招生限额为200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32所院校,年招生限额为100人。2007和2008年EMBA招生中,超出招生限额的高校予以通报,同时指出,上述院校须在2012年前将超招部分在现已下达的招生限额中予以解决,逾期不能解决者,将停止EMBA招生授权。
2014年7月31日,中央《关于严格规范领导干部参加社会化培训有关事项的通知》(中组发〔2014〕18号),不但严禁领导干部参与EMBA这类高收费项目,而且还要求已经参加的要立即退出。
2016年3月28日,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发布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规范意见》)。教育部的这一《规范意见》对
工商管理硕士的招生纪律、合理定价、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范,新规明确要求从2017年起,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将纳入全国统一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由教育部统一划线、各学校按需调整录取,从2016年12月1日开始,各院校不得再自行组织EMBA招生考试。
专业特点
学生身份限制
EMBA学生一般任中层以上管理工作,并且具有承担更多管理责任潜力的企业中高层经理人员的工商管理硕士教育。
实用性
这是针对所有应征者都是在职管理人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学习内容在工作中的实用性。学生在日常工作中基本上会运用自己的学习内容,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技能。这也是对学习知识的一次适时的考验。他们可以在较快的时间内发现自己的缺点,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理论知识系统化
EMBA学生在日常工作中有很多来自自身实践经验的理论知识,但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这些理论知识。这类人才需要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梳理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把通过各种实践获得的知识片段连接成一个整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使用起来更舒服。
培养标准
学制学位
学制为2-3年。中国EMBA大多按照与全日制相同的类型招生,考生需要参加中国统考与招生单位复试,按总分择优录取,达到毕业要求将颁发研究生学历与硕士学位双证,受国家认可。
培养目标
高校对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培养目标有所不同,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
学生应当具备多元环境下的沟通能力:学生能够在东西方文化环境下进行商业交流,学生能够用中国传统管理精华进行商业交流,学生能够与不同行业背景人员进行商业交流;学生应当具备高级管理人员的领导力:学生能够掌握领导力创建的技巧与方法,学生能够识别和挑选行业内外被供整合的资源,学生能够实现资源整合目标并有效管控;学生应当具备应用前沿管理工具的能力:学生将能熟知战略性决策相关的前沿工具,学生将能应用管理工具解决战略性决策问题;学生应当掌握商业伦理规则并承担相应社会责任:学生能够识别和阐明商业活动的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学生能够将商业伦理规则嵌入到重大决策与日常管理之中。
知识要求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习并掌握本专业相关知识,复杂情境下的决策知识,
全链智能环境下的业务创新知识,以及面向战略的职能管理知识。
专业招生
招生条件
招生对象必须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一般应有
学士),累计有八年以上工作经历。
根据国家对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研究生招生政策,对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以上学历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考生,招生单位经审核后,可以接受其报考;具有国际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学历以上的考生,经招生单位审核后,可以报考。
报名方式
所有考生均须登录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填报网上报名信息、网上支付初试费,并按照所选报考点公告要求进行网上确认。
报名流程
中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
招生规模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2002年国务院学术委员会发布EMBA教育的课程设置方式,EMBA课程分为必修课、核心课以及选修课,除了规定的基本课程,国务院学术委员会允许各高校根据本学校办学特点和学院实际需求,制定符合本学校的EMBA课程体系。
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EMBA 教育采用在职学习,学习期限为两年,每个月选定一星期的周四至周日上课。不能按期毕业者,可申请延期,最长不超过5年。EMBA 培养环节包括课程学习、论文环节;课程包括:通识课、基础课、专业课,其中通识课与基础课修读不少于11门,课内总学时不少于500,总学分不少于32。
课程设置
实践教学
武汉大学全面吸收国际先进的教学模式,所有课程均以讲授和启发式、互动式教学为主,以自学思考为辅。实践教学包括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研讨和论坛、
计算机模拟、实战演练、阅读等形式。
毕业写作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毕业写作采用学位论文的形式,硕士学位论文应集中体现学生的新见解、新思考或做出的创造性工作。其写作要经历从选题、开题、撰写初稿、修改和定稿、评阅和修改、印制、答辩等一系列的工作环节。
师资队伍
申请开办EMBA项目的院校应当授课教师中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占授课教师总数的50%以上,有企业实践经验者占授课教师总数的80%以上,能够聘请国际或境外有较好EMBA教学声誉的教师占授课教师总数的30%以上。
教学条件
申请开办EMBA项目的院校应当有较好的
案例教学和
多媒体教学环境、图书资料、光盘检索资料库、企业管理模拟实验室、
计算机、网络接入条件等教学设施。
以
天津大学为例。天津大学EMBA中心配有配备多媒体设备的教室8个、配有投影设备的EMBA专用教室4个、EMBA专用案例室5个,均配有投影设备、用于EMBA教学的计算机实验室有3个、专门用于EMBA英语教学的48座语音室2个。
开设院校
专业排名
参考资料
网报公告.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2023-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