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老鼠
尻参科海棒槌属下的一种无脊椎动物
海棒槌(Paracaudina chilensis),别名海老鼠,是尻参科海棒槌属无脊椎动物,因其体呈纺锤形,后端伸长成尾状,外观似老鼠,故名海老鼠。其口周围有触手15个,生活时为肉红色或带灰紫色,乙醇标本为浅肉色、灰白色或白色。
海老鼠在中国分布很广,从辽宁大连到广东湛江均有发现,特别以黄海沿岸数量尤多;世界范围内在大洋洲、印度尼西亚日本阿留申群岛加利福尼亚州等海域均有广泛分布。
海老鼠生活于低潮线附近,在沙内穴居。在沙中潜行很快,采集时易断。繁殖季节在5月中旬到6月中旬。
特征
形态特征
海老鼠体呈纺锤形,长约10厘米。后端逐渐延长成尾状,并带横皱纹,生活中分伸展时尾长约为体长的1.5倍。体壁薄而光滑,略透明,常能从体外透见其肌和内脏。口周围触手15个,各有4个指状小枝,上端2枝较大。肛门周围有5组小疣,每组包括小疣3个。
内部特征
海老鼠体内波里氏囊和石管均为1个。呼吸树发达;石灰环各辐板有短而分叉后的延部;各间辐板的前端有一尖的突出部。体壁骨片多数为四角形的十字形皿状体,它的穿孔比较规则,皿状体周缘有短而钝圆的突起,凹面或开口面有规则或不规则的十字形横梁。生活时为肉红色或带灰紫色,乙醇标本为浅肉色、灰白色或白色。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海老鼠在中国分布很广,从辽宁大连到广东湛江均有发现,特别以黄海沿岸数量尤多;世界范围内在大洋洲、印度尼西亚日本阿留申群岛加利福尼亚州等海域均有广泛分布。
栖息环境
海老鼠生活于低潮线附近,在沙内穴居。
生活习性
海老鼠穴居于潮间带的泥沙滩中,穴道呈“U”字形,身体横卧于沙内。穴口附近有一凹陷,靠近尾处的穴口聚有一堆由排泄物形成的泥沙。
生长繁殖
海老鼠的繁殖季节在每年5月中旬到6月中旬,生长缓慢3-4年才能长大。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研究,海老鼠主要含蛋白质、粗纤维、脂肪、灰分等化学物质。用菠萝蛋白酶对海棒槌胶原蛋白进行酶解、所得产物可清除臭氧阴离子自由基。采用超滤和Sephadex G-25凝胶柱对酶解液进行分离纯化,得到清除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能力较强的组分。
保健作用
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味甘、咸,性平;滋补强壮。补肾壮阳、益气补阴、通肠润燥、止血消炎。主治病症:适用阳、遗精肺结核再生不良性贫血、肠燥便秘等病症。
食用价值
海老鼠体壁很薄,品质较差,体内含有毒皂苷,不宜食用。
参考资料
海棒槌.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2023-11-22
目录
概述
特征
形态特征
内部特征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化学成分
保健作用
食用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