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九是
金庸武侠小说《
碧血剑》中的女性角色之一,原名
朱徽娖。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生于北京,是大明崇祯皇帝
朱由检的次女,
封号长平公主。
阿九第一次在《碧血剑》的第十回中出现,一出场就是十六七岁模样,美丽绝伦,气度清雅高华,她是青竹帮帮主
程青竹的女徒弟,武艺高强,大明亡国时,阿九被父亲崇祯帝斩去左臂,阿九与《碧血剑》主角
袁承志两情相悦,但袁承志与
夏雪宜的女儿
温青青相识在先,袁承志不想辜负温青青的一片痴情,所以袁承志和阿九只能“有缘无分”。国破后,阿九落发
出家,称号九难,木桑道人之徒,成为一代武林高手,在《
鹿鼎记》中收了
阿琪、
阿珂、韦小宝为徒,江湖人称为
独臂神尼。
阿九最初是一个活泼开朗气质高雅的,她遇到爱情的慢热,其中扑朔迷离的感情,让读者更意味深长,直到家破国亡人物形象才转悲情色彩,让人们对阿九所处的政治和生活环境的了解更加有欲望。作者塑造在
封建社会的阿九是一个勇敢顽强的悲情人物形象,特别是阿九又处于权贵阶层的女性,爱而不得的悲情角色,是政治的牺牲品。
形象设定
身份
明崇祯皇帝
朱由检之女,
朱徽娖,虽是公主,但却与幽居深宫的公主不同,她一生下来,
钦天监正给她算命,说她要是在皇宫里娇生惯养,必定夭折,因此崇祯才许她到外面闯荡。前期为青竹帮女徒,原著中阿九即以青竹帮弟子的身份出场:“后面跟着一个垂髻
青衣少女,一瞥之间,但见容色绝丽。”
中期是木桑道人女徒:是阿九被父亲砍断一臂后,拜师在木桑道人门下,,以铁剑门弟子
出家为尼,学习更高深的武艺。
后期是《鹿鼎记》中韦小宝等人的师傅,以九难师太这个亡国公主身份存在,奔波于江湖。
外貌
金庸曾用“容色绝丽”“美貌绝伦”“清丽绝伦”“明艳无伦”“秀丽无伦”等顶级词汇来形容阿九,声音是吐字如珠,柔和清脆,动听极了,足见阿九之美。出场描写:神态天真,竟会有如此明珠美玉一般俊极无俦的人品,气度高雅,出身帝皇之家,自幼颐指气使惯了的,神色间自然而然有股尊贵气度。
武艺
阿九使用的武器有,两根细细的竹杆,金蛇剑。武功是双枪枪法。
阿九使用的细竹杆,原著上说她的杆来如风,迅捷之极,把山东八寨中黄石坡寨主秦栋打得个满头土灰,一身冷汗。用竹杆的武功是双枪枪法,此枪法利用竹杆的柔性,盘打挑点,百忙之中还找敌人穴道,甚是厉害。
人物经历
初次登场
一场争夺珠宝的江湖风波,阿九当时身份是青竹帮帮主的弟子,代表青竹帮出战各路豪侠。比武期间,被人陷害打伤。
袁承志出于侠义之心,将其救下。为表达感激之意,将所“赢”的第八箱珠宝赠予袁承志,并说“谁也不许碰”,其中维护之意露于言表,有那份属于公主的“颐指气使”,也对袁承志有
爱慕之意。
身份暴露
阿九回到宫中,以为此生再难见所爱,便画了袁承志的肖像日夜思念。袁承志因寻访五毒教,一直暗访到皇宫,为了让同伴安全离开,无意之中闯入公主寝宫,此时得知公主就是当日的阿九。为躲避皇宫卫士搜捕,阿九将袁承志藏在自己床上。自山东道上一见之后,常自思念,此时居然同床合衾,
袁承志大喜之余,暗自庆幸。只是,在危机时刻的温柔,总是短暂,阴谋在皇宫里无声地进行,阿九认为袁承志贪念温柔,不肯起来,只说以后还有这样的时刻,虽然袁承志想的是到底帮不帮崇祯,但确实也舍不得起来,还告诉阿九:“你说过的话可别忘了。”
断臂国破
闯王军队攻陷北京城,阿九正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这时父亲为妻儿不受叛军的欺凌,挥剑砍杀。阿九被父亲
崇祯砍掉左臂之时,袁承志奔向宫殿及时救下阿九,阿九劝袁承志放走杀父仇人崇祯帝,袁承志只好带走阿九离开。这场政权大战中,阿九不仅失去了一只手臂,更是失去了所有亲人,而且还成为了亡国公主。
藏边出家
阿九被救下后,知晓
袁承志其实另有意中人—
温青青,又联想到自己父丧国亡,心中的郁积。木桑道人欲收阿九为徒,以及报救命之恩,带她前往
西藏自治区。离别之际,阿九许下等袁承志三年,若三年后他不来,就出家为尼,袁承志虽信誓旦旦,但阿九摇头,已经预见到永不相见的结局。三年后阿九含泪落发为尼。
收徒路上
在《鹿鼎记》里阿九变成出家人九难,弟子
阿珂、
阿琪。因想复国去争夺二十四章经,收下韦小宝这个徒弟。九难已是不近尘俗的世外高人,白衣飘飘出尘,冷峻而严厉。九难遇上小宝,就没有了办法,小宝花样百出,讨好奉承,侍候周到,甜言蜜语,九难也要为之心喜,露出微笑。
旧人泪聚
九难与曾经的丫鬟
陶红英相聚,虽九难平日高贵气象,镇定从容,但在皇宫中听到要和陶红英相见,就急不可待了,关切之意溢于言表。及至两人相见,陶红英心情激荡,语不成声,而九难也泪水涔涔,想到天翻地覆的变化,两人都是感慨万千。
心冷悔悟
九难最后心中也有所悔悟,是因为她误以为阿珂是
吴三桂之女,为报国仇,将她偷走,教她刺杀吴三桂,想到她那样对阿珂,确是过分和不公的。时间是泯灭恩仇和治疗心灵创伤的最高明的魔术师,时过境迁,结局是九难连李自成也放过,没下杀手,实已心灰意懒,万念俱灰了。
人物关系
父亲-朱由检
朱由检是明崇祯帝,对待女儿阿九甚是疼爱,因请人算命,说阿九如在宫中娇生惯养,必会夭折,便放任女儿闯荡江湖。直到国家灭亡当天,为了不让侵略者欺凌狠心砍其妻儿,阿九被砍中手臂后昏迷。朱由检自在后山自尽身亡。
师傅
程青竹是阿九从小的江湖师傅,闯荡江湖以青竹帮身份行事。
木桑道人是阿九家国亡后的师傅,学习高超剑术只求复仇。
爱人-袁承志
阿九这段矢志不渝的爱情,却有碍自己身份。与袁承志立场不同的两人,爱恨交加。袁承志从最初的牵挂,到中途的相逢知道阿九公主身份时的立场纠结,再到阿九成为亡国公主后的同情,分别后的相思慰藉。
徒弟
阿珂、
阿琪、韦小宝:三人出现在《
鹿鼎记》中,阿珂是当时九难误认为是
吴三桂之女,为报家国仇,才收的徒弟。韦小宝是因当时形势所迫,同时喜欢阿珂阿琪才做的九难徒弟。
甘凤池、白泰官、
吕四娘等:
雍正年间英侠豪杰里面曾提到是九难徒弟。
丫鬟-陶红英
出现在《鹿鼎记》里面,忠心为主。为复国大业一直扮演成一位隐藏在清廷后宫,随时等公主诏令。偷取经书为韦小宝所救,最后成了生死之交。
形象分析
孤苦悲情
阿九的孤苦悲情可以从阿九出场到阿九
出家,一路感情不得愿。第一是
袁承志让阿九的爱情成了悲情,阿九出场就把袁承志迷住了,袁承志在各种场合也表现出思念阿九,让
夏雪宜的女儿
温青青都吃醋连连。特别是表明身份后的阿九更是气质高雅,袁承志在躲藏寝宫时的辗转反侧和皇宫沦陷时救下阿九,都看得出袁承志的偏爱与在乎。即使与袁承志相互倾心,但袁承志最初遇到的是温青青,以相互许诺照顾一生,最后也不得不与阿九有缘无分。第二是亲人离去的孤苦,国之将亡之时,身为公主是最大的不幸。父亲的狠心砍下阿九左臂,
姨母姐妹都同时死去,国破家亡的阿九没有了亲人,最后
出家为这段感情画上句号。
勇敢坚强
阿九的勇敢坚强可以在国破家亡时体现出来。阿九虽年轻,但已经不是天真浪漫的小女孩,父亲永远紧锁的眉宇,但阿九也无力回天。“人人都反我,连我的亲生女儿也反我!”崇祯一席话,让忧国忧民的阿九,再也不能多言。即使到了父亲崇祯帝砍掉自己手臂后,也不是破罐子破摔,拜师木桑道人,之后落发为尼。在这样一个皇家没落前后的阿九,依然散发出坚强和光辉的力量,让后世人不能忘怀。
善良爱民
阿九的善良爱民表现在没有公主架子和救济百姓。她是皇家贵胄,又因有江湖经历而对世道有所了解,至少比其父要清醒。明朝末年,内忧外患,看到百姓流离失所,四起造反,外敌又铁骑铮铮,大明江山摇摇欲坠,无人能拯救。她常将宫里的金银拿出去救济受苦的百姓,但这无疑是杯水车薪。乱世流民想要的是安定与温饱,当朝公主亦没在安逸的生活中软化,站得越高责任越大,可能力却是有限。后续《鹿鼎记》中九难放下仇恨,是看到执政者爱民为民。
原型探究
历史上的长平公主在清朝
顺治二年向皇帝上疏,请求出家,书中“九死臣妾,高天。”
金庸先生大概取其”九死“之意,取名她为“阿九”“九难”。 而历史上的长平主要的时间节点和金庸先生的阿九重合度极高。其中阿九闯荡江湖的形象是作者再创的,历史上的长平公主十六岁时,
崇祯将其许配给
都尉周显(又称周世显),然而婚事却因流寇逼近而暂停。给当时面临家破国亡的长平公主,被清朝政府利用政治安抚反清势力,让长平公主嫁给了周世显,成婚不久,长平因思念亲人而去世。特别是断手臂,是历史上其他公主没有的。断臂未死,更是悬念颇多,为后世编撰长平公主的故事更多遐想。
人物争议
三版原著受到争议,对于阿九,2001年的第三版本《
碧血剑》里,阿九成了
袁承志“深爱之人”,第一版1956年的《碧血剑》则有所不同,1970年的二版原著里不存在争议,三版原著也不存在争议,只不过男主角爱的人有了错位。回顾三版原著袁承志对阿九的爱,不知何样心情。但对阿九的描写太少,她的心事,只能猜测了。在93年的《
新碧血剑》电影里,阿九的性格人物形象有很大翻转,变成了搞笑讨喜的人物,把原有的悲情色彩给抹掉了。
人物评价
金庸说,重写《碧血剑》,女主角会是阿九。因为阿九比温青青更有可塑性,她的悲情命运不仅抨击了腐败的
封建社会,也展现了爱情的残缺美。此外,按照金庸的授意,2007年版《
碧血剑》加重了一些配角的戏份,但大的故事走向没有改变。
金庸借主角之口,在《碧血剑》第十六回,袁承志对阿九的评价:“所认识的女子之中,论相貌之美,言动可爱,自以阿九为第一,无人能及。”
相关作品
文学作品
《倚睛楼七种曲》之《帝女花》,一对金童玉女欲结连理,下凡人间。于乱世惊涛之中,寻寻觅觅,至死不渝。玉女是的幻影正是长平公主。明朝亡国,崇祯剑刃帝女。公主未死,辗转至庵堂避难,巧遇郎君周世显,双双殉情,飞往天界。
在《
碧血剑》中的阿九村姑打扮,行走江湖,相貌极美,气质高贵,描写阿九这位长平公主家国仇恨爱情复杂的少女情怀。
在《
鹿鼎记》中,阿九的别称为
独臂神尼,身负家国大仇,收的徒弟也是为了更好的报仇雪恨,只有韦小宝逗乐缓解氛围。
影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