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春晓图
明代画家仇英创作的彩仕女画
《汉宫春晓图》是明代画家仇英创作的一幅绢本重彩仕女画,纵30.6厘米,横574.5厘米,被誉为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现收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汉宫春晓图》画面共描绘了113人,用手卷的形式描绘暮春时节宫闱之中的日常琐事场景:画后妃、宫娥、皇子、太监、画师,妆扮、浇灌、折枝、插花、饲养孔雀、歌舞、弹唱、吹奏、围炉等,人物衣着纤华,姿态各异,既忙忙碌碌又无所事事。画面从左到右,人物刻画精雕细琢,彰显个人身份和神采,再配置以楼阁台榭、栋宇彩绘、山石花木穿插其间,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汉宫春晓图》画题即概括了绘画的题材与内容:鼎盛与繁华象征的“汉宫”,引人产生无限遐想的“春晓”。仇英用这样的名字概括了这幅画的题材和内容,表达了自己对宫廷浮华美好生活的赞美。该画作被后世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在中国重彩仕女画中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对明代人物画有挽衰振弊之功,对后来的尤求禹之鼎等人都有直接的影响。
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仇英(1498—1552),名英,字实父,一作实甫,号十洲,又号十洲仙史,太仓市(今江苏太仓)人,移家相城区(今苏州市)。他出身工匠,早年为漆工,兼为人彩绘栋宇,后从而业画。他与沈周文徵明唐寅被称为“明四家”。
仇英擅长画人物、山水、花鸟、楼阁界画,尤长于临摹。他以临仿唐宋名家稿本为多,如《临宋人画册》和《临萧照高宗中兴瑞应图》。画法主要师承赵伯驹南宋“院体”画,青绿山水和人物故事画,融入了文人画所崇尚的主题和笔墨情趣。他的存世画迹除了《汉宫春晓图》外,还有《桃源仙境图》《赤壁图》《桃村草堂图》《桃花源图》等。
时代背景
仇英所居,地处江南吴浙一带,资本主义萌芽不断地上升,经济发展较为快速,依托于当时的经济,文化艺术也随之急剧发展。据张瀚写到:“今天下财货聚于京师而半产于东南,故百工技艺之人亦多出于东南,江右为多,浙直次之,闽粤又次之。”商贾聚集之地,商品经济发达,绘画需求也应不在少数。明代的社会经济对于当时的文化艺术产生影响。其次,明代世俗风气以成化(1465—1495年)为分界。前期的社会尚简而到了后期却逐渐崇奢。仇英出生在明弘治十一年左右,是一个尚奢社会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早年接触和浸染在这样的世俗文化之中,对其艺术的创作有很大影响。《汉宫春晓图》即在这样的艺术背景下产生。
作品内容
《汉宫春晓图》画面共描绘了113人,用手卷的形式描绘暮春时节宫闱之中的日常琐事场景:画后妃、宫娥、皇子、太监、画师,妆扮、浇灌、折枝、插花、饲养孔雀、歌舞、弹唱、吹奏、围炉、下棋、读书、斗草、对镜、观画、图像、戏婴、送食、挥扇等,人物衣着纤华,姿态各异,既忙忙碌碌又无所事事。
该画从“汉宫”外景画起,晓烟笼罩柳梢,花柳点出“春”,展烟带出“晓”,是为启题“汉宫春晓”。入宫墙内,可见一湾渠水,鸳鸯白鹏飞翔栖息。一个宫女正带着三个孩童倚栏眺望水上飞鹏。宫室内有两位宫女手持宫扇、冠袍齐整,似待参加仪仗或某项活动。两位身着便装的宫女,一位宫女凭栏望向窗外孔雀,另一人依傍门后,若有所观。户外一人提壶逐级而下,三人分捧锦袱杂器侍立,一似后妃者拢手危立,督检宫女灌溉牡丹,牡丹左方一女伴随两鬟,一鬟持扇、一鬟浇花,上方填画屋宇阶展。一树如伞,梨花盛开,树下有人摘花承以金盆,有人采花簪鬓,有人迤迦持扇。再住左是凸出的平轩,轩内女乐数人一组,或婆娑起舞者,或拍手相和,有操弄乐器者,有持笙登阶者。轩后屋中两人正在整装。阶下六人或坐或蹲或俯,一同围观地下几束花草,共行“斗草”游戏,旁有两人似受“玩趣”吸引,正兴冲冲赶来。上方两人却罢琴卧地读书,一树梨花似掩映其身。正宇人物众多,弈棋、熨练、刺绣、戏婴,各有所事。阶下六人,捧壶携器闲聊。左厢两人拨乐。再左正屋中_人似后妃,画工为之写照,效“毛延寿绘王婿”故事。另有十余人拱卫侍从。最后宫女一人扑蝶于柳梢,姿态生动。柳外宫墙,男卫四人,分立于宫墙的内外。全卷于一组女乐处分为左右两大段,合为一卷。
艺术鉴赏
主题
《汉宫春晓图》画题即高度概括了绘画的题材与内容:鼎盛与繁华象征的“汉宫”,引人产生无限遐想的“春晓”。仇英用这样的名字概括了这幅画的题材和内容,表达了自己对宫廷浮华美好生活的赞美。同时,仇英的审美观念和趣味受了当时文人的影响,主观意趣与自然之境相结合,画面背景有高台楼阁、绿树丛林、潺潺流水、鸟语花香等,整体渲染出娴雅幽然的境界, 处处显示着人们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人文思想,《汉宫春晓图》即是仇英人文思想的体现。
构图
《汉宫春晓图》在构图、布局上安排的都富有空间感。一排排的宫廷房屋从右向左贯穿于画面,房屋的一半只露于画面上,并没有画出房顶,这种构图使得画面的横向空间增大,也源于仇英对“界画”也有很高的造诣。为了表现楼台殿阁、画栋雕梁这类建筑物的造型美,他采用前人直笔界尺画线和青绿重彩的技法,对丹楼朱阁加以精绘妙制,具备古雅厚实之趣。
人物
《汉宫春晓图》中人物形象的最大特点,就是人物和背景完美融合在一起,使画面有情节性,人物形象又非常丰满。该图中众多仕女都是欢乐的,她们大都身在一些轻松愉悦的休闲活动中,如妆扮、浇灌、折枝、插花、饲养、歌舞、弹唱、围炉、下棋、读书、斗草、对镜、观画、戏婴、送食、挥扇等。此外,画中仕女的服饰,并非一味细谨雕琢,炫耀富丽,而是比较含蓄蕴藉,追求幽淡高雅的格调,因而具有“雅俗共赏”“文质相兼”的艺术特色。
设色
《汉宫春晓图》的设色采用的是工笔重彩的笔法,整个画面鲜丽雅致,让人感到一种朝气蓬勃的氛围。画面中,仇英利用了红色搭配,每位仕女或衣服上,或衣服的边缘、带子上,或头饰上都有红色,就连仕女身边的案板、椅子、栏杆等一些生活用品上也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红色,这样错落有致的红色让整个画面显得喜庆亮丽。此外,在画中仇英还采用了他特有的青绿山水画法,里面还融合了渲染、点皴等技法。红与绿的融合,再加上用朱红暖色调宫殿当大背景来衬托,让整个画面充满了朝气和欢乐。
线条
《汉宫春晓图》的总体特点是细而略有变化的线条,仅用一条细线就准确的塑造形体,运用不同的线条来塑造仕女和男性侍从及画师的形体,女性角色普遍用细而匀的线条勾勒面部,细腻地勾画出仕女人物细长的眉毛,眼睛,小巧的鼻子和樱桃小口,突出了仕女柔嫩娇美的特点,仕女的服装线条,用细微的变化和动势,有节奏地勾勒出服饰轻盈飘逸的特点。而画卷中为数不多的男性角色的线条处理则有很大的不同,男性侍从及画师的面部线条更加粗犷有力地表现了男性的面部特征,服装的线条也更加遒劲有力,转折和提按更加明显, 更容易突出人物的特点。再加上画面中建筑和山石树木更为有力的用笔和皴擦,表现出的粗糙冷硬的质感,与人物线条虚实相生,形成鲜明对比,整幅画卷也因为不同的用笔表现出不同质感,层次更加丰富,对比更加鲜明。
价值与影响
《汉宫春晓图》被后世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在中国重彩仕女画中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对后来的仕女画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明清两朝都出现了七幅以“汉宫春晓”为画题的画作,其中有仇英题名的有两幅,分别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和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另外有五本都是清代年间宫廷画院中的宫廷画师为康熙帝所制作的,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绘画风格相似的作品。这些作品不管是形象动态,容貌特征,抑或是服饰搭配,都受到了仇英的影响。同样,这幅画多达40余处的收藏印也体现了其收藏价值。
在《汉宫春晓图》中,仇英将自己的青绿山水和亭台楼阁技法作为仕女画的背景,增加了画面的生活情趣,以及将古人法度和明代风格融合在一起,追求文人的古雅蕴藉,形成仇英自己独具风格的一派仕女画创作,成为明代工笔人物画的典范。对明代人物画有挽衰振弊之功,对后来的尤求禹之鼎等人都有直接的影响。
重要展览
2014年7月28日,“春晓时代,汉宫style”展在江苏南通·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数字教育体验馆开展,《汉宫春晓图》以数字互动技术展现在世人眼前。
2014年10月4日至12月29日,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明四大家特展之仇英作品展”,《汉宫春晓图》为其重要展品之一。为配合该次特展,台北故宫为《汉宫春晓》制作了古画动漫。
著录流传
《汉宫春晓图》大约于嘉靖十九年至二十三年(1540—1544年)间创作完成后,经由明代收藏家汪爱荆等人所鉴藏,后于隆庆初年被项墨林所购得;至清代时,于康熙帝五十二年(1713年)三月,作为恭庆康熙六十大寿的贺礼进入清宫廷,著录于《石渠宝笈》卷十五。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品评价
《汉宫春晓图》是一幅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作品,它不仅展现出明代宫廷生活的面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俗和审美趣味。同时,通过仇英的画笔,我们得以一窥古代世界的点点滴滴,感受人们的喜怒哀乐。这幅画不仅是仇英的代表作,也是中原地区古代工笔重彩画的巅峰之作。(燕赵晚报评)
在这幅近六米的长卷上,画家采用长镜头的视角,自右向左从宫门一步一步进入深宫,依次表现了观鸟、浇花、理妆、舞蹈、演乐、观书、对弈、刺绣、熨帛、写照、捕蝶、戏儿等宫中生活,几乎囊括了仕女画常见的所有题材,每一部分独立出来都可成为一件完整而精彩的作品。该图不仅以细腻的笔法和鲜艳的色彩描绘了汉宫的嫔妃、宫女,还大面积刻画了亭台楼阁。作为界画高手,仇英完美地将仕女画与界画结合起来,使两者相得益彰。更为难得的是,仇英笔下的建筑基本符合透视原则,有进深关系,使画面的层次感、空间感明确。(《名画中的女性》评)
目录
概述
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时代背景
作品内容
艺术鉴赏
主题
构图
人物
设色
线条
价值与影响
重要展览
著录流传
作品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