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中立出生于工人家庭,在父亲影响下学习画画,早年做过美术教员、检修工等工作,1982年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选择留校任教,并前往比利时安特卫普美院研修学习,回国后于1998年任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2009年当选中国当代艺术院院长。
罗中立绘画专注于农民,1980年凭借作品《
父亲》一举成名,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
一等奖,1984年《金秋》获全国第六届美展优秀作品奖,被誉为“中国的
让·弗朗索瓦·米勒”。其作品被
中国美术馆、
哈佛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美术馆、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比利时国家历史博物馆等地广泛收藏。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97年被评为文化部百位“德艺双馨”艺术家。1998年,罗中立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21年6月,罗中立获聘为
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第五届
名誉主席。
罗中立1948年出生于重庆市的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一位艺术爱好者,在其影响下学习画画,少年时还为咨询考学情况,从
小龙坎街道一路走到
黄桷坪街道。1964年,罗中立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
四川美术学院附属中学,其间,曾到
大巴山脉深处的一所村小学当美术教员,附中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四川达县钢铁厂动力车间做检修工。
1977年,中国
恢复高考,30岁的罗中立顺利考入
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成为班上年龄最大的一名学生。大学期间,勤奋学习绘画,作巨幅油画《
父亲》,一举成名,获得了
四川省及全国青年美展的
一等奖,并以封面的形式发表在1981年第一期的《
美术杂志》杂志上。
1982年,毕业的罗中立选择留校任教,开启职业艺术家之路,作“故乡组画”参加全国艺术院校创作会。次年,罗中立被
四川美术学院选派到比利时列日皇家美术学院留学,回国后在四川美院历任油画系副教授、教授。1987~1998年间,罗中立相继在中国北京、
美国、中国台湾、
比利时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同时在1992年,四川美术学院还以罗中立之名设立了
罗中立奖学金。
1998年,罗中立被推举为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任职间秉承着前院长叶毓山为代表的川美管理者营造的自由、开放的学院氛围和学风。之后,参加成都、上海、深圳等地的美术馆收藏展。2009年,当选为中国当代艺术院院长。2015年,开始担任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2021年6月,罗中立获聘为
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第五届
名誉主席。2024年6月9日,罗中立耗时11年将其自己的作品《父亲》,创作成高达7米宽5米的雕塑,并在
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展上展出。
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罗丹是罗中立的儿子。在北京林正艺术空间策划的“青与蓝:罗中立·罗丹父子联展”中,罗中立与罗丹父子两人展现出了迥异风格的画作,罗中立展出的作品主要表现农民相关的日常生活情形,而罗丹的作品以艳丽的色彩、生动的表情、夸张的透视、戏剧化的效果反映现实生活中平凡的题材,充满着强烈的时代气息。
罗中立在
大巴山时期创作了《喂食》《春雨》《巴山夜雨》《雷雨》《晚归》《拥抱》《过河》等作品,造型语言粗重,笔触参差错杂,选取起夜撒尿等农村生活中最日常最不值得描绘的画面,人物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展示农民文化的本色,表现农村环境中人的最原始、最感人、最有生命力的东西。
改革开放之初,罗中立作为
现实主义校正的代表,涌入现实主义浪潮,创作的《
父亲》通过放大人物头像,将写实主义的肖像替代了现实主义情节。欧洲游学归来后,开始由写实转向
形式主义和对绘画性的探索。1990年后,罗中立再入现实主义,描绘质朴的现实生活及乡村的无限生命力。2000年后,罗中立开始了对题材的超越,创作了一系列
写意、雕塑、版画的线条和与
美术史的对话作品。
范迪安评价,罗中立的艺术可称为罗中立式的陷阱,用一种完全个性的方式讲述中国农民,在最朴素、最自然、最本源甚至最土的农民形象、农民主题,和艺术中最创造性的、最精神化的、越来越具有语言形式的纯粹感的两极之间找到了联系。
许江评价,罗中立笔下的农民都有一份真生活,有一种麻辣辣的生活趣味,通过一种日常性的生动叙事,一种夸张的视觉捕捉和强化和一种罗中立式的精神承受,以其温和与俏皮,画活了大巴山的生趣。
四川美术学院评价,罗中立是全国劳动者的楷模,科教战线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