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晚报
郑州报业集团旗下报刊
《郑州晚报》是郑州地区的都市生活类报纸,由郑州报业集团主管、郑州晚报社主办,并由郑州晚报有限公司全权代理其经营业务。
1949年7月1日,中共郑州市委创办《郑州日报》为郑州市委机关报,此为《郑州晚报》的前身,后因河南省三年特大自然灾害,加之经济困难,1961年时《郑州日报》被迫停刊,1963年复刊后该报正式更名为《郑州晚报》,毛主席曾两次为《郑州晚报》亲笔题写报头。1967年1月7日,《郑州晚报》因有“晚”字而被查封,随即被迫停刊。1980年,《郑州晚报》试刊,1981年1月1日复刊。 再次复刊后的《郑州晚报》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凭借其机关报与晚报的特殊身份在郑州报业市场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后因受到《大河报》的冲击,《郑州晚报》于2002年全面改版,其机关报的身份转让给了新复刊的《郑州日报》,《郑州晚报》则转而开始以都市生活类报纸为自身定位。改版当日,《郑州晚报》出版了一份156版的大型特刊,从此将河南省报业市场推向了厚报时代。
《郑州晚报》强调“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关注百姓生活”,注重通过报道社会生活之中的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新闻,正确引导社会主义价值观。当前,《郑州晚报》在河南省会郑州的发行密度最大,旗下拥有《中原手机报》、郑州19楼网站、社区报、县市报,以及河南省唯一一家地铁类平面媒体《中原地铁报》。
历史发展
创刊
1949年7月1日,郑州解放的硝烟刚刚散去之际,为加强同地方人民群众的联系,也为了传递党的声音,中共郑州市委创办《郑州日报》,毛泽东亲自为其题写报头,这就是《郑州晚报》的前身。
波折
1959-1961三年间,因国家经济困难,加之河南省发生特大自然灾害,《郑州日报》被迫于1961年1月25日宣布停刊。1963年10月22日,正值郑州解放28周年之际,报纸复刊,并正式更名为《郑州晚报》,毛泽东再次为其题写报头。1967年1月7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郑州晚报》因有“晚”字被红卫兵查封而被迫停刊,印刷厂开始编印出版《红色新闻》代替《郑州晚报》。直到1980年,在郑州解放32周年纪念日之际,《郑州晚报》试刊,1981年1月1日再次复刊。
发展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郑州晚报》一方面凭借着机关报和晚报的双重身份,在郑州报业市场居于主导地位,呈现自然垄断的态势,另一方面又凭借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成果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1982年《郑州晚报》名列中国12家晚报之一,1988年《郑州晚报》已实行自办发行,1992年11月《郑州晚报》出版彩版,印发河南省第一张彩报。1997年,《郑州晚报》身全国晚报20强,其发展可谓达到了鼎盛,当年广告收入达到8800万的峰值,利润达到5000万元。
改版
1995年《大河报》创刊并逐渐崛起,《郑州晚报》的垄断地位开始受到冲击。到1998年时,《郑州晚报》的危机日益严重,《郑州晚报》所占有的报业市场份额逐渐萎缩,刊登广告数量不断下滑的同时成本却在不断增加,被淘汰的风险令《郑州晚报》开始谋求创新,改扩版成为了当时《郑州晚报》再度崛起的唯一出路,于是2002年5月30日,经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郑州晚报》将市委机关报的功能转让给了新复刊的《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不再以机关报的身份出现,转而力图打造一份以大容量新闻信息取胜的都市生活类报纸,5月30日当天,甫一改扩版的《郑州晚报》便出版了一份156版的大型特刊,由此正式开启了河南省报业市场的厚报时代。
改扩版之初,《郑州晚报》仍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困境,加之《大河报》在几年之内已成功实现对高端广告的垄断,《郑州晚报》不得不将目光转向中低端广告市场,主要通过为中小企业服务、刊登分类信息广告,从而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管理体制上《郑州晚报》亦进行了创新,通过设岗竞聘以精简中层干部,根据工作量及报社效益确定员工薪资待遇,为晚报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
新发展
2007年2月《郑州晚报》在中原网上推出河南省省会首家数字报,逐步与数字化时代接轨。2011年4月,中原报业传媒集团成立,为《郑州晚报》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2011年底《郑州晚报》推出郑州本土大型生活服务网站——《郑州19楼》。2012年5月30日,在《郑州晚报》改版10周年之际,报社推出了巨型特刊——“全城热恋”,以672版的超级厚度创造了崭新的中文报纸单日出版版数世界纪录。6月,《郑州晚报》拍摄微电影《父·爱》,该微电影连续斩获多项大奖,包括河南省微电影一等奖、首届亚洲微电影中国艺术节金海棠奖——最佳作品奖以及“金丹若”国际微电影艺术节优秀作品奖。
2013年4月,为加强同社区居民的联系,《郑州晚报》推出中部六省第一张社区报——《郑州晚报·社区播报》。同年6月,《郑州晚报》与中国第一都市报《南方都市报》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河南开创了都市报跨地域、无缝隙合作的先河,推动了中原区报业发展。同年8月,《郑州晚报》再次全新改版,提出了全新的办报口号——做最“中”的新闻,同期推出河南省首份航拍特刊《郑向上》,以49版全彩版面,分四个篇章,带领读者从天空俯瞰郑州全城、领略郑州之美。12月,郑州地铁1号线试运行,《郑州晚报》联合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公司出品河南第一份地铁报《中原地铁报》,携手读者一同走入地铁时代。
现状
方针宗旨
2002年,改扩版后的《郑州晚报》以都市生活类报纸为自身定位,在继承和发扬其品牌优势的基础上,以全新的办报理念、版式设计以及丰富的内容,全力打造中原区新主流媒体。在办报宗旨方面,《郑州晚报》强调“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关注百姓生活”,强调通过报道社会生活之中的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新闻,正确引导社会主义价值观,突出晚报内容的新闻性、可读性、实用性。
运营模式
《郑州晚报》的经营业务由郑州晚报有限公司全权代理。在实际运作上,《郑州晚报》注重占领中心城市、抓住郑州市场;2002年改版以后的《郑州晚报》曾挑战以“量”取胜,推动了河南省“厚报时代”的到来。在传媒的发展进入“分众传播”的时代后,《郑州晚报》转变经营理念,强调精准定位与“精细化耕作”,在向读者、用户贴近的基础上探索转型升级,推出了社区报、县区报等报纸。
特色栏目
《郑州晚报》设有要闻、政事、经济、民生、县区、“郑运动” “郑能量”、时事、看点、文化产业等多个版面。 并打造了“独家负责”“以案说法”等特色栏目:
独家负责
2004年,《郑州晚报》开创了“独家负责”栏目,自创办以来,“独家负责”栏目推出了《十问巨能钙双氧水焦点问题》《中部5省角逐城市群建设》《河南大学生带着捡来的妹妹求学12年》等新闻报道,《河南大学生带着捡来的妹妹求学12年》曾荣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独家负责”被评为河南新闻名专栏。
以案说法
《郑州晚报》“以案说法”栏目是中国地市媒体中的名栏目,曾获得2021年度中国地市报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新闻专栏类相关奖项。创办三年以来“以案说法”栏目始终坚持新闻性和法治精神的统一,成长为了中原地区地市报新闻栏目中的一个独特的品牌栏目。
人员构成
当前《郑州晚报》总编辑为陈锋,副总编辑为李韬。
争议事件
1996年1月23日、24日,《郑州晚报》在未经过郑州电视台同意的情况下,发布注意收看郑州电视台特别节目的广告,而电视台实际播出的是“林河XO酒”商业广告,此行为欺骗和误导了广大读者,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条:“广告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等相关规定,构成虚假广告,事后受到郑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原分局的有关处罚。
2015年8月13日,郑州晚报新媒体账号新闻编辑在未向权威部门求证的情况下,将微信朋友圈中所谓“天津市主要领导调整”的不实消息以微信预览新闻稿件的形式,发布至郑州晚报新媒体微信工作群和其他新媒体平台,导致谣言广泛传播,扰乱了网络信息传播秩序,造成了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河南省网信办遂于14日上午依照《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国信办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约谈工作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约谈郑州晚报新媒体负责人和相关新闻责任编辑,调查事故原因,事后依法依规对郑州晚报新媒体及相关责任人员做出了处罚,并对省属新媒体依法加强管理。
知名人物
王力建
郑州市政协原副主席,1965~1991年在郑州晚报社工作,1984~1991年任郑州晚报社总编辑。任职期间,王力建主导了《郑州晚报》的改版工作,在顺应改革、开放形势的基础上,以立足郑州、侧重河南省、面向全国为方针,在“新、短、杂”上下功夫,实现大报小办,使报刊做到了指导性和可读性的有机统一,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密切结合。
康群
康群(1934~2016),字济民,笔名康群,风沙等,1934年生,福建长汀人。杂文家,诗人,高级编辑。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曾留学莫斯科大学哲学系。1981年郑州晚报复刊后,历任副总编辑、总编辑兼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杂文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校友会河南分会名誉会长、郑州大学兼职教授等。康群笔耕不休,发表各种作品数以千计,出版散文、杂文集《爱的是与非》《草坪》《戈壁红柳》《康群散文精选集》《康群杂文选集》,古典诗词集《不平不仄集》《康家诗选》,小说《莫明其妙》。在康群担任《郑州晚报》总编辑期间,《郑州晚报》的发行量在郑州报业首屈一指,还兴建了占地八亩、高二十三层的河南省新闻界首座现代化办公大厦。
宋欣声
1951年宋欣声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1980年被选调进《郑州晚报》社开始新闻采编工作,工作期间宋欣声写出了大量优秀稿件,其中《“三大件”的变迁》《一起尚未了结的官司》《亚细亚冲击波——商业楼群崛起的思考》等文章先后获得郑州市好新闻一等奖,1990年宋欣声受命创办全国第一家“质量报”——《河南质量报》,“质量报”以突出特色跻身报业之林,先后共有10篇作品获省级新闻奖。
张国臣
曾任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内务司法工作委员会主任 、中共河南省委委员、常务副检察长。1956年张国臣生于登封市,1977年考入信阳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1990年任《郑州晚报》社社长。他曾主编“中国当代大学生优秀文学作品赏析”丛书、“少林功夫”丛书及《中国文化之最》《嵩山的流泉》等20余部专著,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河南省旅游适度超前发展战略》《浅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管理理念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三大创新》等多篇学术文章。
荣誉和奖励
郑州晚报社是中国晚报协常务理事单位。
1986~2001年获得3篇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1997年,《郑州晚报》在全国晚报评测中跻身全国20强。
1998年,《郑州晚报》获全国晚报编校质量评比第三名。
1999~2000年度,《郑州晚报》获河南省“一级报纸”、“十佳报纸”称号。
1999~2002年,《郑州晚报》连续四年获全国彩报系列印刷质量优质奖。
2005~2009年,《郑州晚报》于五年内相继推出洪战辉《带着妹妹上大学》、试飞员李剑英放弃跳伞机会壮烈牺牲、 “最美乡村女教师”李灵脚踏人力三轮车省会收购课外教辅三大人物报道,两篇荣获中国新闻二等奖
2012年5月30日,《郑州晚报》推出巨型特刊“全城热恋”以672版的“超级厚度”,创造了崭新的中文报纸单日出版版数世界纪录
2012年6月,《郑州晚报》拍摄的微电影《父·爱》荣获首届亚洲微电影中国艺术节金海棠奖——最佳作品奖、河南省微电影一等奖、“金丹若”国际微电影艺术节优秀作品奖。
此外,《郑州晚报》还曾先后荣获“中国品牌媒体100强”“最具品牌价值晚报10强”“2008中国房地产主流媒体创新大奖”“2009第三届中国报业创新奖”“史坦国际第五届、第六届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媒体”“2010中国国情调查委员会‘全国质量服务信誉3A级示范单位金长城传媒奖2010中国最具影响力城市晚报’”“金长城传媒奖·2013中国十大城市晚报” 等诸多奖项。
影响和评价
郑州晚报是一份具有省会地方特色的报纸,一方面《郑州晚报》着力于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配合中心任务,报道各类典型,成为市委指导工作的重要工具之一,另一方面又注意突出晚报特点,反应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寓思想性于知识性之中,晚报所刊文章短小精悍、尖锐泼辣,内容丰富多彩,版面活泼、图文并茂,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同时《郑州晚报》也是一份和共和国共同成长的知名大报,在广大读者中享有广泛声誉,在中国亦具有着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其他媒体形式
中原地铁报
《中原地铁报》依托于郑州市晚报社,与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公司联合出版,以“地道生活,快意阅读”为宗旨,每周一期,主打时尚、有趣和使用,从衣食住行玩乐购全方位为地铁乘客提供郑州生活的各种资讯。《中原地铁报》先后推出过“地铁梧桐引凤来,相约三月送祝福”“爱在七夕,浪漫婚事”“围城行动”等多项活动。
中原手机报
2009年第十个记者节之际,“中原手机报”业务正式开通,其以“覆盖全省的视角宣传郑州、报道郑州”,内容涵盖郑州、河南省、国内、国际、娱乐、体育、财经等众多方面,其主流订阅人群为高端商务人群和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至2013年止是郑州市唯一获得省、市新闻主管部门批准的第五媒体。
微博
2011年3月,《郑州晚报》新浪官方微博成立。当前《郑州晚报》官方微博粉丝数量达519.7万,视频累计播放量达1437.7万。《郑州晚报》以官方微博为实时发布平台,全天24小时专人编发微博,以文字、图片等多种手段发布国内外最新新闻、消息,有效保障了新闻的时效性,并实现了与网民的即时互动。
郑州19楼网站
2012年,《郑州晚报》同杭州市都市快报》合作,开通了郑州19楼网站,以郑州19楼作为纽带,实现《郑州晚报》及旗下社区报、郑州19楼网站、96678呼叫中心、中原手机报等四个单元的互动与融合发展,以期打造最郑州最温暖的网上生活家园,网民可以在郑州19楼按需要发布各类诉求,政府部门在网上答复,从而使得社会各界的呼声和意见及时、准确传达至政府各部门,并对群众切实关心的问题予以及时答复。
微信公众平台
2013年4月,《郑州晚报》开通微信公众平台,以快意阅读、快乐生活为定位,粉丝数超过3万。
目录
概述
历史发展
创刊
波折
发展
改版
新发展
现状
方针宗旨
运营模式
特色栏目
独家负责
以案说法
人员构成
争议事件
知名人物
王力建
康群
宋欣声
张国臣
荣誉和奖励
影响和评价
其他媒体形式
中原地铁报
中原手机报
微博
郑州19楼网站
微信公众平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