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良臣
明朝开国将领
曹良臣(?-1372年),寿州安丰(今安徽寿县)人,明朝开国将领。
曹良臣早年聚兵保乡里,后归降朱元璋,历任江淮行省参政、左丞、山西行省平章等职。明朝建立后,随明灭元之战,破大都,守通州区,功勋卓著,封宣宁侯。后又随征明夏
洪武五年(1372年),曹良臣再次随军北伐,战死于阿鲁浑河,追封安国公,谥号忠壮(一作忠庄)。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曹良臣早年曾率乡众筑城堡自卫,抵御颍州一带的起义军,后在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归附朱元璋,被授为江淮行省参政。他随大军攻取淮东、浙西,因功升为行省左丞。
建功封侯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是为明太祖。同年八月,曹良臣随徐达夺取大都(今北京),并攻至泽州潞州区一带,晋封山西行省平章。九月,徐达命曹良臣与马指挥一同驻守通州区
洪武二年(1369年),北元丞相也速率一万骑兵驻军白河,进逼通州。当时,明军主力正征讨山西省一带,通州守备薄弱,兵力不足千人。曹良臣道:“我军兵力少,不可与其对战。敌军兵力虽多,却都是亡国之兵,气势不振,可用计逼走他们。”他设下疑兵计,命指挥仵勇沿河树红旗,绵延三十余里,并敲鼓相应。也速果然上当,率军遁去。曹良臣又派骑兵追击,一直追出百余里。元军从此不敢窥视北平市
洪武三年(1370年),曹良臣随徐达夺取定西市(今甘肃定西)、三不剌川,击败元将王保保。同年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曹良臣被封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宣宁侯,食禄九百石,获赐铁券,子孙世袭。
洪武四年(1371年),曹良臣随汤和伐蜀,征讨蜀地的明夏政权。他先后夺取归州山寨、容美诸土司、茅冈覃寨,后兵出白盐山、纸坊溪,进军州(今重庆市奉节),继而攻克重庆。
北伐战死
洪武五年(1372年),曹良臣随副将军李鸿章明成祖北伐,兵至胪朐河(今克鲁伦河),收复沿河部落,后在阿鲁浑河(今鄂尔浑河)一带与元将哈剌章展开会战。明军经过殊死战斗,最终击走元军。但曹良臣却与指挥周显、常荣、张耀尽皆战死。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追封曹良臣为光禄大夫、右柱国、安国公,赐谥忠壮(一作忠庄)。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蓝玉案爆发,曹良臣之子曹泰受牵连被杀,世袭的宣宁侯爵位被废除。
主要成就
曹良臣参与了明朝统一江南、灭亡元朝、平定蜀地的战争,为明朝的建立、统一作出了贡献。他在明太祖钦定的开国功臣中位列第三十二。明太祖曾在鸡笼山(在今南京)设立功臣庙,祭祀二十一位开国功臣,“死者塑其像,生者虚其位”。曹良臣也位列其中,居第十七位。
家族成员
儿子:曹泰,袭封宣宁侯,后因蓝玉案被杀,除爵。
轶事典故
朱元璋大封功臣时,认为有七个人在天下形势未明时没有采取观望态度而主动归附,因此将七人都封为侯爵。这七个人是韩政、曹良臣、杨璟陆聚梅思祖、黄彬、胡廷瑞
史书记载
《明史·卷一百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一》
《明史纪事本末·卷八·北伐中原》
《明史纪事本末·卷十·故元遗兵》
人物评价
明太祖实录》:① 幼有大志,及长英毅有敢,人多殚之。② 大军取河北省,入元都,攻永平,良臣功居多。
张廷玉《明史》:明祖之兴,自决策渡江,始力争于东南数千里之内,摧友谅,灭士诚,然后北定中原,南图闽、粤,则廖永安胡大海以下诸人,厥功岂细哉!计不旋踵,效命疆场,虽勋业未竟,然褒崇庙祀,竹帛烂然。以视功成命爵、终罹党籍者,其犹幸也夫。
艺术形象
明代小说《英烈传》中,曹良臣原是元朝平原指挥,与达鲁花赤福寿一同镇守金陵,抵御朱元璋的和阳军。他让福寿守城,自己率军出城劫营,结果中计被围,只得归顺朱元璋,后曾举荐宋濂。最终在伐蜀时因跌落坑阱,被枪而死。
参考资料
《明史》列传第二十一.劝学网.2020-01-13
明史:列传第二十一.国学导航.2016-01-06
明史纪事本末:卷八.国学导航.2016-01-06
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国学导航.2016-01-06
明太祖实录:卷七十四.中国社会科学网.2016-01-06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建功封侯
北伐战死
主要成就
家族成员
轶事典故
史书记载
人物评价
艺术形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