踅面由小麦面和
荞麦面两种材料混合而成,经由磨面、和面、摊面、切面、下面五道工序,将面煎成硬币厚薄饼、切成细条后
水煮,再佐以调料食用。踅面具有治病保健的功效。当地流传着:不吃踅面不看线,不算到过合阳县”的说法。
踅是个会意字,在关中方言中是“转来转去”的意思。踅面从和面、摊饼到下面、捞面甚至调调料的每一个程序,都有“踅”的动作在里边,因而得名。踅面也被读作 “旋面” 或 “页面”。踅面产于
合阳县,是当地独有的风味美食。 关于踅面的起源地,有洽川西坊镇、百良侯卒村、王村、
同家庄镇四地,而由来则有“
韩信发明说”、“自然灾害说”、“矿工下井说”几种说法。
韩信发明说,是指相传
西汉高祖三年(公元前 204 年),韩信在合阳
黄河边的夏阳渡用木罂渡军活捉河东
魏豹时,为了解决军粮,韩信以
荞麦为主要原料,制成行军打仗时的快餐食品,就是踅面。踅面有 “中国最古老的
快餐面”的说法;自然灾害说是指自然灾害后,人民补种荞麦,制成踅面。矿工下井说是指矿工下井前,饱饱地吃上踅面,可以干很久的活儿。
自西汉高祖三年(公元前 204 年),
韩信发明踅面,距今已有2200多年。现今,踅面已成为
合阳县独有的地方风味食品,辐射至周边县市及
西安市等地。踅面在合阳,既是市肆食品,又是家庭食品。在合阳各地都可以吃到踅面,大小集镇,大多数村庄都有踅面店。农家也常常做了自己吃或者招待亲朋,当做馈赠礼品。合阳县城街面上有十几家踅面店,百良踅面、同家庄踅面、坊镇踅面各有特色。
踅面原有麦面踅面和
荞麦踅面之分,至于孰先孰后,已无从考究。而今演变的踅面都是将小麦面和
荞麦面相搅。合阳县地界流传着:“不吃踅面不看线(线指合阳线戏),不算到过合阳县”的说法。还有诗歌赞颂踅面: 新面吃来滋味长,遥思
韩信借军粮。酸咸踅入黄河水,一碗风情誉
合阳县。
踅面的制作过程分为磨面、和面、摊面、切面、下面5道工序。磨面是指将荞麦和小麦,磨成细面;和面是指将荞面和小麦面加水搅拌成均质面糊;摊面是指将面糊放在灶具上煎成硬币厚的面饼;切面是指将晾好的面饼切成细条;下面是指将切好的面条放到开水锅里浸泡两分钟,便可捞起。
踅面里有一种伴侣——鱼粉,鱼粉因形似小鱼而得名,其材料用的是
红薯粉,加水搅拌,文火熬至透亮,用漏斗挤压出形状,然后在凉水里冷却而成。
被开水浸泡好的踅面,加上鱼粉,然后调上大油(白油)或大油辣椒(
红油)、清油辣椒、盐、醋、蘸一点花椒面,撒一捏葱花,即可食用。
将切好的面饼细条投入锅中,热水浸泡,或干捞,或带汤,加上
鱼粉及调料,便可食用。
踅面一年四季都能进食,“夏吃解乏困,冬食驱冷寒”,荞面营养价值却是很高。含有人体所需的氨基酸高达19种,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常吃荞麦面,能让人们的身体更健康,增强免疫力。还能消暑利尿,有解乏除湿的药效,常吃可以降血脂,平血压,治便秘,调胃润肠,既治病,又保健。
一首童谣《踅面香香》流传于
合阳县街头巷尾。踅面好,好踅面。到了合阳吃踅面。你一碗,我一碗,吃到肚子真真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