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位于
浙江省舟山市双峰山南端的观音跳山岗上。由著名佛造像大师
刘大为受
释妙善所托,为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702所等多家单位共同参与了工程的设计、制造。
南海观音立像采用新型仿金铜精铸。台座三层,总高33米,其中佛像高18米,莲台2米,台基13米,台基面积为5500平方米。
南海观音为
普陀山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南海观音立像附近的香道路,夏用花卉,冬用特色树种。以及其附近游步道修缮。二十多年以来,南海观音开发保护工作一直进行,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体验。
名称由来
《普陀珞迦山志》(1999)记录
释妙善念念不忘建造露天观音像以此振兴普陀山观音圣地。普陀山佛协采纳信众建议选择
观世音跳作为造像吉地 。
李利安将中国本土化的观音信仰分为汉传佛教的观音信仰、
藏传佛教的观音信仰和汉族地区民间的观音信仰三大部分。汉传佛教、藏传佛教的观音信仰属于 “制度化的宗教”范畴,汉族地区民间的观音信仰则不同于正统佛教的信仰形态,没有经典的束缚。在中国汉族地区的观音信仰体系中,普陀山就是“南海”,普陀山的观音就是 “南 海观音”,铜像以 “南海观音”命名,继承、活化了观音信仰的传统,是普陀山独一无二的景观符号,体现了普陀山作为观音朝圣中心的地位,表达了一种信仰权威话语。
铜像座落于观音眺、南天门之间,南朝大海,与
洛迦山隔海相望。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为之题字“
三亚南山海上观音”。
文化背景
观世音信仰产自
古印度,3世纪开始流行,5世纪传入中国,此后观音形象逐渐完善。随着观音信仰在中国的深入传播,中国民众有着其独特的见解。妙善传说则是其表现。
按《法华经》所示,观音菩萨所呈现是化身多为男性或者中性。10世纪时,女性化的观音形象已经出现,而观音形象彻底中国化是在16世纪。最早的本土形象为水月观音与白衣观音。水月观音手持杨枝、净瓶,端坐于水中岩石之上。在传统观念里,水月观音多为男性。而白衣观音已经是女性。以白色为尊的
观世音或许与密教传统有所关联,到了明代,白衣观音成为了时人求取子嗣的话题。
5世纪开始发生变化,地位更多稳固。被塑造成救信众出离危难的形象,极大地推动了观音信仰的普及。6~7世纪,观音手中持物逐渐固定并成为判断观音的标志。
随着时间进入金刚乘佛教的全盛期,各种密教图像特征丰富完善,观音的形象更加普遍,已经完全成为普世的救世主。
历史沿革
普陀山南海观音金造像是1996年普陀山佛教协会为庄严菩萨道场,弘扬大士圣德而发起建造。像是由普陀山佛教协会会长、全山方丈妙善大和尚亲自发起,由海内外佛教界捐资建造的。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工业总公司702所等多家单位共同参与了工程的设计、制造。铜像于1996年正式动工兴建,历时一年半峻工,1997年10月30日,普陀山佛教协会隆重举行南海观音露天铜像落成开光法会。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为之题字“南海观音”。
建造背景
自古以来经历长期的文化交流互鉴,观音文化由南海诸国共享。菩萨的造型、身材都象征了给予众生援手,祝愿百姓生活风调雨顺的形象,由此,观音文化盛行多个世纪。中国也陆续出现各种经典和译本。自唐宋以来,中国汉传佛教更是将印度“南海”的补旦珞迦山翻译成“普陀山”。到12世纪,中国本土出现了结合“
普陀山海岛”“南海”“观音”三大关键概念的说法。甚至有人以为“补旦珞迦山”就是
浙江省的普陀山。
在明代佛教“性相一体”“禅教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不同的观音形象也走向融合统一。最终定型为浙江普陀珞迦山的南海观音的形象。
建造过程
1995年,
刘大为先生受
普陀山重兴之祖、普陀山佛教史上第一位全山方丈——妙善长老委托,历时一年半时间,为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
南海观音立像工程于1996年农历九月十九日奠基动工,至1997年农历六月竣工,九月二十九日举行开光大典。
发展现状
2012年,刘大为先生依据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进行再创作的普陀山南海观音金造像个人收藏版,在其原像的基础上进行缩小后的工艺调整及艺术升华,使其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
形象概况
普陀山南海观音起源于
古印度南滨海,经由各南海诸国传入。南海观音在民间被普遍视为“慈航普渡”“救苦救难”的海上保护神,其形成与航海关系密切。由于普陀山具备了对外交流的地域与人文优势,作为观音道场的缘起,故南海观音在魏晋之际已有流布迹象,并于南朝萧梁时期成形。
建筑特征
南海观音铜像反映了当代工程技术在普陀山的应用。在传统上露天圣像基本只能采取石刻且背靠山体,而利用现代
金属铸造和钢结构工艺,金色铜像得以巍然立在山岗之上,成为新的标志性景观,在全山多处都可望见。露天圣像采用超常的尺度而能够引发信众的膜拜,亦能吸引更多的信众前来礼拜,从而续写了圣地在当代的神圣景观。
南海观音铜像工程设计充分体现了海、山和铜像三者的高度和谐与统一。
南海观音佛像采用新型仿金铜精铸,坐落于
舟山市双峰山南端的观音跳山岗上,所塑造的铜像是天身,非男非女,为 “飘海观音”的形 象,立像台座三层,总高20米的铜像立在13米高的台基上,表示菩萨普门显现,以三十三种应化身,寻声救民。其中佛像高18米,莲台2米,台基13米,台基面积为5500平方米,佛像顶现弥陀,表示降伏我慢,念报慈恩;左手托法轮表示宣说正法,消解无明;右手施无畏印,表示保护众生;脚踩金莲,呈现飘海之势,表现其申通自在,济度众生;妙状、慈祥,体现了观音菩萨“慧眼视众生,弘誓深如海之法身。”
建筑布局
南海观音铜像、净高20米,莲座高2米,底座双层大厅,与铜像合一,总高33米。像身采用96块优质仿金铜焊接而成。
莲座下方是两层方形殿堂,外墙用灰白色细磨
花岗石包饰,正面和两侧拱门雕刻各色花卉图案。像前礼佛广场三面围以灰白色细磨花岗岩栏杆,广场前台基两重。
功德厅内大圆柱有铜雕。大厅两边饰有4幅黄杨木雕;南墙饰两幅彩玉
浮雕;北墙壁间镌捐建善信姓名。大厅上层为“五百观音堂”,外壁“南海观音”四个大金字为赵朴初书。堂内中间大圆柱铜雕释迦牟尼说法图,两旁图案。堂四周
佛龛中供奉500尊造形各异的观音化身宝像。
功德厅正门左右各一
石狮;广场两边石砌亭堡连接花岗岩游廊,廊间是青石连环浮雕。广场南面两侧两石像。广场前矗立一座石牌坊。
广场前后两边
花岗石筑成照壁,前壁中间镌《华严经》偈,后照壁为“大士海会”特大型青石浮雕,中间端坐
南海观音像,两旁有
文殊菩萨等群像。广场外东侧有一段长约200米香道,路面每隔3米琢莲花一朵,形状各异,香道石栏板间雕镂戒杀放生图案。
艺术价值
南海观音立像为仿金铜像,左手托法轮,右手结施无畏印,双目垂视,眉如新月,大慈大悲的神韵得以充分展现。整个造像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海、山和铜像三者的高度和谐与统一,宝像造型上则尽现了观音菩萨的慈、悲与柔美,形像端庄,线条流畅,金光闪闪,无疑将以
普陀山海岛宗教艺术的一大瑰宝被载入史册。
观世音是为百姓脱难脱困,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普救人间疾苦。观音菩萨是中国佛教信徒普遍崇奉的菩萨,拥有的信徒最多,影响最大,中国几乎所有的
佛教寺院都有观音像。最初
刘大为的手稿石膏是众多收藏家梦寐以求的收藏品以及供奉物。刘大为先生修建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消息一出,业内哗然,称这是收藏界的幸事,也是佛家子弟能够供奉如法佛像的一大福事。
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吸收中国几干年佛 造像艺术的精华, 并对传统元素进行了补充, 在传统中注入时代精神 , 形成了完美的艺术形象 。不仅给人以无限的
精神寄托, 更给人以美妙的艺术鉴赏, 在国内外佛教信众及社会各界人士心目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 。
历史意义
海天佛国的象征
南海观音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观音菩萨的道场,普陀山久负盛名,普陀山南海观音像也是中国最有名的观音露天立像,体现了观世音菩萨“慧眼视众生,弘誓深如海之法身”。佛像采用新型仿金铜精铸,为普陀山增添了新的人文景观,成为海天佛国的象征。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观音大士,是世上佛教信众的信仰核心。
南海观音铜像成为“海天佛国”史上空前的建设创举和突出标志,成为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新时期佛教事业蓬勃发展的有力见证,成为四海来宾慕名朝礼、观瞻的一大圣迹。
释妙善表示将以此为动力,为把普陀山建设成为一流的佛教名山和圣地再创辉煌。
对于普陀山而言,“南海观音”佛造像具有提升灵力、巩固朝圣中心地位的重要意义。
促成朝圣旅游
南海观音露天大佛的造像是朝圣旅游的景观 生产事件,将 “南海观音”这一信仰符号具象化 为物象形式的旅游景观,承载着信仰符号的象征 意义和相关主体的情感诉求,为朝圣旅游提供了 必备的依托资源和物质对象
相关活动
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
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从2003年开始往后每年一届。
以普陀山深厚的
观世音文化底蕴为依托,以“弘扬观音精神,传播观音文化”为理念,致力于打造文化名山的大型佛教文化主题活动。文化节于每年的农历九月二十九举行,会期五天左右,通过传灯、拜山、讲经、论坛、展览等一系列佛事文化活动,让十方善信感受“净化人心、普济大众、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佛教文化特质。
2003年11月16日至22日,首届中国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于舟山普陀山举行。活动将进一步挖掘、展示
观世音文化的历史内涵,凸现出观音文化与生命自然的相通、辩证关系,增强佛教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性
普陀山观音香会节
普陀山南海观音香会节又称“普陀山三大香会期”。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为观音生日、得道、出家三大会。此时普陀最为盛况,国内外信众纷纷上山,敬香拜朝和参加法会。晚上数千人在圆通殿内外坐香,齐诵大悲观世音名号。
重要事件
第十五届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开幕式暨南海观音开光二十周年庆典。本届
观世音文化节以“自在人生•慈悲情怀”为主题,旨在弘扬“关切人生、觉悟人生、积极入世”的“人间佛教”精神。
开发与保护
2020年,南海观音西侧游步道修缮,修缮工作对游步道实施综合性改造提升,将原有木质地面更换为石板地面传统香道,同时对游步道的基座结构进行强化加固,浇筑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对原有木质栏杆更换为耐腐的菠萝格木质材料,有效保障了游客的人身安全,进一步提升了普陀山旅游服务质量水平。
2020年10月12日上午,普陀山观音文化园法界项目竣工仪式在与
普陀山海岛普陀山隔海相望的普陀区朱家尖观音法界观音圣坛广场举行。观音文化园观音法界项目历时5年多,观音圣坛、
正法讲寺、居士学院三个单体于2020年9月底完成竣工验收。未来任重道远,观音文化园将紧紧围绕11月14日开园目标,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发挥宗教正能量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21年,普陀山公管中心积极开展南海观音香道路沿线山林景观改造工程,全面提升景区林相品质。景观改造工程围绕四季花卉林木特点,巧用花卉打造夏季景观,精选色叶树种打造秋冬景观,搭建
水培水仙花海等打造
春节节庆景观,形成兼具季相变化和缤纷色彩的“礼佛路”,积极提升生态服务品质,丰富香游客的感官体验。
相关文化
感应故事
1997年,露天观音像竣工,同年10月30日普陀山举行南海观音开光仪式。这场法会上的灵验传播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远。现场有许多“证人”。龚国荣曾以《
宁波晚报》社摄影记者的身份参加了开光法会。他指出当天直到开光仪式之前,天空仍然乌云密布,当主持法会的
戒忍法师宣布法会开始的那一刻,天空突然裂开了窗口,一道闪光直射向南海观音像。在场众人皆欢呼:观音显灵了。他用相机记录了当时的天象。成为这则感应故事重要的一手资料。香港
凤凰卫视在“普陀山南海观音”(2008)中也描述了1997年开光仪式的灵感,并采访了主持法会的戒忍法师,他进一步指出,天空的异象持续了约20分钟。在场许多信众看到了海上的龙、天上的四大天王、天女等瑞象。
2017年11月17日南海观音开光20周 年祈福法会,宏海法师亲历了这次法会。他指出,开光前几日连续阴雨 ,但他的师父
道慈坚信法会当天不会下雨 ,17日清晨仍在下雨 ,但到了通往观音像的引道时雨停了 ,等到法会开始 《 炉香赞 》起腔时 ,阳光突然显露。和传统的灵验相关的景观不同,南海观音的感应并不限于个人的经历。而是在特定活动时可为公众所见的自然现象,其影响力也较前者强。
自
南海观音立像落成之后,每每都让台风“绕道而行”。
净旻法师为舟山人,他说,
舟山群岛自古以来是一个台风密集的区域,从小他的经验当中,有许多台风正面袭击、登录舟山,造成各种各样的伤害。自从立像建成以后,再没有台风正面袭击和经过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