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坤良
西湖大学讲席教授“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
管坤良,1963年出生于浙江桐乡。1989年获普渡大学博士学位,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杰出教授,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家。主要从事细胞生长调控和肿瘤发生信号转导方面的研究,已发表300多篇研究论文。
管坤良曾获得被视为美国跨领域最高奖项之一的1998年度“麦克阿瑟天才奖”。1992-2007年在密歇根大学任教;2013-2023年受聘为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任杰出教授。2023年8月,管坤良正式加入西湖大学、西湖实验室,受聘为分子细胞生物学讲席教授。
人物经历
1963年,管坤良出生在桐乡县虎啸乡景卫村的一户农民家庭,排行老小,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1978年,管坤良从虎啸五七中学毕业,并以化学高分、总分优异的成绩考入杭州大学生物系。1982年获浙江大学(原杭州大学)学士,同年考取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生,继而又争取到了华裔分子生物学家、美国康乃尔大学吴瑞教授发起的中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招生项目(CUSBEA)的赴美留学机会。
 1983年-1989年,就读于普渡大学生物化学系的管坤良,从事醛脱氢酶的纯化和作用机理研究。1989年获得博士学位后,从事酪氨酸磷酸酶的研究。1989-1991年在普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2-2000年,在素有“中部哈佛”之美称的密歇根大学,先后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等职,后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药学及癌症中心教授。2007年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任教,并于2013-2023年受聘为该校杰出教授。
研究领域
管坤良主要从事细胞生长调控和肿瘤发生的信号转导方面的研究。在博士后期间,发现了双特异性蛋白磷酸酶家族和生物催化中的新型硫代磷酸盐中间体,其实验室早期工作克隆了人类MEK1/2并阐明了MEK的激活机制。
过去二十年来,管坤良重点关注mTOR和Hippo通路,在建立mTORC1信号传导网络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包括在生长因子、营养和能量应答中鉴定了TSC1/2-Rheb、Rag和AMPK作为mTORC1的上游调控因子,以及阐明ULK1和VPS34作为mTORC1在自噬中的下游效应分子。近年来,他的团队一直在关注Hippo通路及其在癌症中的作用,在推动Hippo领域方面发挥了领导作用。管坤良研究成果研究,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领域被引用最多的研究人员之一,同时也是在Hippo领域被引用最多的学者和在mTOR领域被引用第二多的学者(H指数167,谷歌学术)。
管坤良教授长期从事信号转导、肿瘤生物学等研究,主持美国NIH多项R01基金及其它众多基金项目,在 Cell, Nature, Science, Genes \u0026 Development, Natur Cell Biology 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百篇。
2015年6月,管坤良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在YAP/TAZ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相继发表在《Trends in Cell Biology》《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Genes \u0026 Development》等国际著名权威学术期刊
社会职务
吴瑞奖学金评审委员会评审;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共同院长;1995年-1999年,受聘为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1999年至今,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员科研基金评审员。同时,管坤良受邀为世界多个基金委员会评审科研基金,并被中国科学院聘为海外评审专家
主要论著
荣誉奖项
重大成果
管坤良是世界上发现双专一性蛋白磷酸脂酶的第一人,而这一类酶在细胞生长、细胞分裂和细胞癌变过程中又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管坤良领导的实验室对细胞生长的调控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系列研究工作在美国和世界同一学科领域中有很大影响。
2016年12月,管坤良教授等研究人员在细胞杂志上发表了癌症信号途径的重要成果,揭示了Hippo信号通路在调节肿瘤免疫力方面的重要作用,研究人员认为未来可以将LATS1/2作为癌症免疫疗法的靶标。
Hippo信号转导通路是十几年前发现的一个信号转导通路。研究发现Hippo信号通路是参与调控器官大小发育的关键信号通路,这一观点首先在果蝇中被发现,后来的研究发现在哺乳动物的发育过程中Hippo有相同的功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条信号通路还调控干细胞自我更新及组织再生,Wnt信号通路、 Notch信号通路等相互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相关事件
记者8月6日从西湖大学获悉,国际知名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家、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原杰出教授管坤良,正式加入西湖大学、西湖实验室,受聘为分子细胞生物学讲席教授。此前,管坤良自1989年从普渡大学博士毕业后,已在美国从事科研工作已有30多年。
人物影响
管坤良教授的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拓展了人们对于乙化修饰的认识,同时,乙酰化修饰在代谢酶调节中的重要作用也为今后治疗某些代谢疾病提供了新颖的思路。
在“生物界中国名人录”上,介绍了许多生物界的名人,对他们的形容也颇具特色,譬如“敢对哈佛大学说不的饶毅,做院士最早的王晓东,最年轻的教授施一公”等。然而对管坤良的形容却非常有趣:“得奖最吓人的管坤良。”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研究领域
社会职务
主要论著
荣誉奖项
重大成果
相关事件
人物影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