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民中心,原名市政厅,位于深圳市福田中心,行政中心是深圳市的行政中心、标志性建筑。占地21万平方米,由美国李·迪姆穆楚(LeeTimchula)建筑师事务所设计,是
深圳市人民政府、市人大的办公所在地,是集行政、办公、集会、休闲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市民中心,总投资为人民币25亿元。
深圳市民中心于1998年12月动工建设,2003 年10 月份工程基本完工,2004年6月1日正式启用。总面积21万平方米,采用了“行政办公建筑+市民广场”的整体建筑模式,主要的建筑造型是由12层楼高的黄色圆塔与红色方塔支撑着一个480米长的波浪形屋顶,两塔之间是一个比标准足球场面积还要大的观景平台。市民中心建筑内部既有对外办公的行政服务大厅,也有对市民开放的档案馆、博物馆、展览馆等的公共部分。
深圳市民中心的建筑风格有着现代城市理念和时代特色,不仅为深圳市政府创造一个良好的办公环境和市民参观、学习的场所,还推动深圳市迈向园林式、国际性城市的步伐,最重要是向公众开放的“市政厅”建设思路,让市民中心成为一座真正为市民服务的公共建筑。市民中心获得2007年度
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2009年获得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入围奖,2010年获得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入围奖。
历史沿革
选址
1984年,深圳市首次提出了深圳市中心区(原名:福田中心区)的概念,并在1986 年的《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中,提出建设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城市中心区。深圳市中心区采用了轴线布局模式,而深圳市民中心的地址选择位于中轴线上,这是充分地考虑了市民中心在整个城市中的地标意义。同时,市民中心背靠莲花山,南面是绿化长廊,通过对景、和框景,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空间环境形象。
招标
1995年,深圳市民中心(原名市政厅)设计方案进行国际招标,共计邀请四家设计机构,即美国李名仪/廷丘勒建筑师事务所、法国SCAU国际设计公司、新加坡雅科本建筑规划咨询顾问公司、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于1996年8月,经过专家组商议后推选李名仪/廷丘勒建筑设计事务所的方案为优选方案,并得到深圳市政府的确认。
建造过程
1998年,深圳市中心区全面动工开始建设,在近十年的建设时间里,方案经过了多次的修改。深圳市民中心于2003 年10 月工程基本完工 ,并于2004年5月,市政府开始陆续进驻市民中心。
建筑特征
设计理念
深圳市民中心在规划设计之初的首要思路是“市民共享”,主要是借鉴了西方的开放式办公的“市政厅”的建筑规划思路,要建设一栋真正为市民而建、为市民服务的公共建筑,建设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政府。这里有30多个政府主要部门设置多达100多个服务窗口,以
电子政务为手段,大力推行“
一站式”服务。是集大会堂、工业展览馆、行政服务大厅、公众礼仪大厅、观光平台、露天大舞台、地下超大停车库等为一体,能满足政府办公、公众活动、会展、旅游、观光等多种需要便民公共建筑。
建筑造型
深圳市民中心的设计有中国建筑特色,市民中心舒展的造型具有强烈的雕塑感,有刚有柔、活泼又不失庄重。在建筑结构上,既有中国传统特色,又有现代建筑气魄,
隐喻着
深圳市这座鹏城展翅翱翔。建筑主体位于广场之中,广场分布于建筑的周围,广场与主体建筑之间没有严格的分类界限。市民中心在建筑布局上,利用现有特征将行政、市民活动、观演空间等进行合理分区分流。市民中心不仅仅是文化建筑与行政建筑结合的典型,也将开放的布局以及政府部门办公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也体现了文化建筑公共性。
建筑色彩
深圳市民中心的两座主体塔楼分别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颜色红色和黄色,寓意着政权;大屋顶选择了象征着天空的蓝色,这也是中国传统所普遍接受的颜色。同时两塔楼支撑着蓝色大屋顶,寓意着人民政权承托着一片蓝天。同时大胆采用虚实、体块、色彩、材料的对比。
建筑布局
总体布局
深圳市民中心是由二组建筑组成的巨大综合体,包含政府办公楼、工业展览馆、档案馆、博物馆、2500 座大会堂、行政办公大厅、公众礼仪厅、巨型车库等多部分功能体。
功能区分布
深圳市民中心的行政办公、公共服务以及博物馆和展览馆等三个功能单元至西向东分布。西区为政府办公部分;中区由圆塔、方塔和玻璃裙楼组成,其中黄色圆塔共计12层,其中工业展览馆在2-9层,10~12层为机房,红色的方塔共15层高,其中2500座的大会堂在1-4楼,设备及办公用房和市政府信息化机房在5楼,档案馆位于方塔的7-12楼,裙楼包括行政服务大厅、政府接待和地下 2 层的机关食堂等;东区主要是市人大常委会的办公场所,也是深圳市博物馆以及部分市政展厅所在地。
院落式布局
深圳市民中心采用中国的院落式布局,功能分区合理,具有灵活性和前瞻性。采用多层建筑模式,可以让政府接近群众,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多层结构简单合理便于施工,降低建筑成本。
主要场所
绿色廊道
深圳市民中心位于深圳市中心区北区的中轴线上从莲花山顶广场到市民中心,有长约 2 公里的绿色休闲、娱乐的长廊,面积大小近似于纽约的中央公园。成为市民、旅游者可以观光、驻足、游憩之所在。同时这也是
深圳市规模最大的公共绿化工程。
行政中心
深圳市民中心是没有围墙的政府,是深圳市行政中心。不仅有开放性、民主性、公共性的特点,深圳市民还可以24小时从厅堂内穿过,没有守卫、没有护栏,体现了
深圳市人民政府以民为本的行政信念。深圳市民中心是深圳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也是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
深圳博物馆以及深圳会堂等的办公地点。
文化活动
开发
2011年年初,深圳市民中心启动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改造项目,对建筑的
中央空调系统进行节能投资服务。
2022年,深圳市民中心的绿地由花田的种植物转向农作物,由花海变成3000平米大的玉米地,后续,市民中心的花田还将推出更多应季农作物,如
甘蔗、麦田、大豆等,让广大市民共同参与种植体验收获的喜悦。
建筑评价
《深圳新闻网》:由市府到市民,由行政中心到市民中心,借一次职能部室搬迁 之机,
深圳市人民政府完成了一次政府行政理念大“换脑”,建成了一个没有围墙的政府。将原来的市府大院改称“深圳市民中心”,这个名字起得好。
深圳市民:作为市政府的所在地,过去人们习惯称之为“衙门”,市民与政府之间好像始终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这一次,深圳市政府领风气之先,将行政办公中心改为市民中心,其中所蕴含的行政理念的转变更具标志性意义。
价值意义
市民性
“市民中心”最初的名字为“市政厅”。在建筑设计规划初期,借鉴了西方向公众开放的设计理念,并运用在“市政厅”的建设思路上,建设一栋真正为市民而建、为市民服务的公共建筑。虽然建筑在后期更名为“市民中心”,但“市民共享”的设计思路一直没有改变。
深圳市人民政府的更名,不仅是从市府到市民,由行政中心到市民中心,更是完成了一次政府行政理念大“换脑”。这是真正为市民而建、为市民服务的公共建筑。同时,市民中心采用多层建筑的形式可更接近市民大众。在市民中心内有30多个政府主要部门,并设置多达100多个服务窗口,以电子政务为手段,为市民提供“
一站式”服务。市民中心建筑前的市民广场,是目前
深圳市最大的公共休闲娱乐广场。
设计寓意
深圳市民中心的设计具现代城市理念和时代特色,以大鹏展翅作为标志,波浪线“若垂云之翼”,寓示深圳发展如“鲲鹏展翅九万里”,具有勇于创新的拼搏精神;曲线给人以亲和感、视觉冲击力强,富有韵律性,寓示政府各部门协调高效运作,深圳市各行业协调高速发展。市民中心中区的红黄双塔与蓝色大屋顶搭配有“天圆地方”的寓意。
所获荣誉
2006年,深圳市民中心获
深圳市规划局优秀规划设计
三等奖。
2008年,深圳市民中心获深圳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
二等奖。
2009年,深圳市民中心获
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
2009年,深圳市民中心获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入围奖。
2010年,深圳市民中心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入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