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婴儿事件
2018年发生在深圳的刑事事件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是指2018年发生在深圳的一起违背伦理、科学的刑事事件。该事件由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在2018年11月26日对外宣布基因编辑婴儿健康降生引起,因涉及到的科学研究与生物技术应用有违科学精神和伦理道德,受到社会各界关注。该事件的关键发生地点在深圳南方科技大学的贺建奎所属办公室。
2018年11月26日,有关媒体就“基因编辑婴儿”进行了报道。同日,中国国家卫健委对此事进行回应。27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发表坚决反对有违科学精神和伦理道德的所谓科学研究与生物技术应用的声明。2019年1月21日,广东省“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调查组发布调查报告,报告表明贺建奎等人的研究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同年12月30日,贺建奎、张仁礼和覃金洲等3人分别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其中贺建奎被判3年有期徒刑,罚金300万元;张仁礼2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人民币100万元;覃金洲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万元。
该事件引发了国内外学术界的一致反对和谴责,并引发人们对于生物伦理问题的思考。该事件同时破坏了中国科学界的形象和利益,这促使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加大面向科技界的科研伦理道德的教育力度,并促进了中国在生物相关领域的立法完善。
事件背景
贺建奎,1984年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贺建奎家里条件一般,父母务农,还有个哥哥在当地工作。2002年高中毕业的贺建奎,以高考成绩670多分的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学专业。
后来因在读期间成绩优异,获得了国家奖学金留学美国,2007年,贺建奎开始在美国的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攻读生物物理博士,师从迈克尔·蒂姆(Michael Deem),在莱斯大学,他做的研究之一包括CRISPR基因编辑。而其导师的研究团队曾创立一种评估疫苗效力与流感抗原相隔距离的量化方法,以引导免疫系统应对登革热免疫压力,从而探讨阻止HIV免疫逃逸的竞争性物理理论。
2010年,贺建奎在拿下莱斯大学的生物物理博士学位后,于2011年1月加入了斯蒂芬·奎克(Stephen Quake)的实验室,而在奎克实验室的期间,除了获得由麻省理工学院负责评选美国奖金最高的Lemelson-MIT发明大奖外,贺建奎还因他这位导师不仅在美国拥有“四院院士”的头衔,而且还是十多家公司的掌门人的事迹,而一改“学者应当清贫,方能有所成就”的想法,奎克的这种“学术+商业”的路径也反映在了贺建奎回国后的道路上。
2012年的1月,贺建奎回到国内,告别了生活五年的美国,来到了南方科技大学任副教授一职,并在南方科技大学建立了贺建奎和迈克尔·蒂姆联合实验室,即南方科技大学贺建奎实验室,其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为基因测序,CRISPR基因编辑等,计划将基因测序技术与基因编辑技术融合,开发基因治疗安全性评估方法。回国期间,贺建奎也一直在扩展他的商业版图,贺建奎共以个人名义投资了7家企业,分别为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瀚海基因”)、深圳市瀚海创业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市南科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其中深圳市南科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其经营范围包括生物技术开发与基因检测技术开发。
事件经过
起因
自2016年6月起,贺建奎涉嫌在未经监管的情况下,私自组织了一个项目团队,其中包括境外人员,从事涉及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活动。在此期间,他采用了以生殖为目的,试图进行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技术手段,这些手段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在2017年3月到2018年11月期间,贺建奎借助伪造的伦理审查文件,招募了8对夫妇志愿者参与了试验。这些志愿者中,男方患有艾滋病抗体,女方则没有。为了规避有关患有艾滋病病毒抗体的个体不得进行辅助生殖的规定,贺建奎安排他人替代志愿者进行了验血。此外,他还指使了一些从业人员,在人类胚胎上进行了基因编辑,并将编辑后的胚胎植入了女性体内。最终在2018年11月,有2名志愿者成功怀孕,其中1名已经生下了双胞胎女婴,分别叫做“露露”和“娜娜”。另外1名志愿者正在怀孕中。与此同时,另外的6对志愿者中,1对在试验过程中退出,而其他5对则未能成功受孕。
经过
2018年11月26日,深圳南方科技大学的贺建奎团队对外宣布,一对经基因编辑后可抵抗艾滋病病毒的婴儿在中国诞生。同时,一篇名为《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的报道在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频道发布,引发社会舆论。同日,中国国家卫健委对此事进行回应,并要求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调查核实。
2018年11月27日,相关新闻报道被撤稿,贺建奎在南方科技大学的办公室也被查封,其25、26日发布于网上的视频部分也被下架或者本人删除。同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发表声明,声称坚决反对有违科学精神和伦理道德的所谓科学研究与生物技术应用。
2018年11月28日,贺建奎现身香港大学李兆基会议中心,进行了18分钟的发言,并向公众致歉和披露了自己的研究过程。
2018年11月29日,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三部门要求有关单位暂停相关人员的科研活动,并对贺建奎等人进行一定惩处,同时,中国科协取消了贺建奎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参评资格。
2019年1月21日,广东省“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调查组发布调查报告,根据调查组的报告,该事件系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为追逐个人名利,自筹资金,蓄意逃避监管,私自组织有关人员,实施国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为目的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活动,同时表示将贺建奎、张仁礼和覃金洲等涉嫌犯罪的人员移交警方处理,而对于已出生婴儿和怀孕志愿者,则进行医学观察和随访等工作。
2019年12月30日,“基因编辑婴儿”案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法院最终判处贺建奎3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人民币300万元;判处张仁礼2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人民币100万元;判处覃金洲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万元。
各方回应
事件调查
2018年11月26日,中国国家卫健委要求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对“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进行调查核实,并及时向社会公开调查结果。
2019年1月21日,广东省“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调查组初步查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并向社会公开调查结果,结果显示:
2016年6月开始,贺建奎违规自行组织了一个项目团队,其中包括境外成员,他们从事了不符合监管要求的活动,并使用了技术手段,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经确认,涉及了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行为,而这种编辑活动违反了国家法律明令禁止,因其目的是改变胚胎的遗传基因,以实现生殖目标。
在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期间,贺建奎采取了欺骗手段,通过让他人伪造伦理审查文件,以虚假方式招募了8对志愿者夫妇。在这些志愿者夫妇中,男方携带艾滋病病毒抗体,而女方未感染。他们被引导参与了实验,但实验本身存在严重违规。为了规避有关艾滋病携带者不得参与辅助生殖的规定,贺建奎策划了让他人冒名顶替志愿者进行验血的手段,甚至指使某些从业人员违规地在人类胚胎上进行了基因编辑,然后将编辑后的胚胎植入志愿者女性的子宫内。最终,其中有2名志愿者女性怀孕成功,其中1名已经生下了双胞胎女婴,分别名为“露露”和“娜娜”。另外1名志愿者女性则仍然处于怀孕状态。
剩下的6对志愿者夫妇中,有1对在实验进行过程中选择退出,而另外的5对则未能成功怀孕。这一系列违规行为,严重违背了科研伦理和法律法规,对人类生殖和基因编辑领域造成了严重的风险和影响。
事件结果
2019年1月21日,广东省“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调查组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已出生婴儿和怀孕志愿者,广东省将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与相关方面共同做好医学观察和随访等工作。
2019年12月30日,“基因编辑婴儿”案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因贺建奎张仁礼、覃金洲等3名人员共同非法实施以生殖为目的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和生殖医疗活动,构成非法行医罪,分别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法院最终判处贺建奎3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人民币300万元;判处张仁礼2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人民币100万元;判处覃金洲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万元。
事件后续
2022年4月,贺建奎刑满出狱。同年11月10日,贺建奎通过其微博“贺建奎jiankui”称其实验室正式启动并配了自己的图片,此前其招聘信息已透露其实验室落户于北京。并在11月26日称其在参加罕见病会议中,对于网友的提问,他透露自己的团队在研究遗传病的基因治疗。并透露,其实验室做的遗传病基因治疗是公益研究,研究成果向全世界共享。
2023年2月21日,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公报》的信息,贺建奎申请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简称“高才通”)获批,引发社会质疑,随后香港特区入境处处长宣告贺建奎“高才通”签证无效,并表示会对其进行刑事调查。
事件影响
中国
2018年11月26日,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发生当晚,122位中国学者在微博发布“科学家联合声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还破坏了中国科学界的形象和利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也在这个事件之后加大了对整个中国科学界的道德伦理教育力度。国家也加快针对生物伦理方面的立法完善:
2020年6月28日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中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基因编辑的胚胎、克隆的胚胎植入人类或者动物体内,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0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通过。在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三百三十六条之一:“将基因编辑克隆的人类胚胎植入人体或者动物体内,或者将基因编辑、克隆的动物胚胎植入人体内,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国际
2021年7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旗下的专家委员会发布了《人类基因组编辑治理框架》和《人类基因组编辑建议》。这一发布首次将人类基因组编辑视为可用于公共卫生工具的全球性建议,并详细探讨了其在安全性、效能和伦理方面的论证。
媒体评价
“自2018年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以来,围绕着基因编辑的讨论不绝于耳。这项技术的突破,同时也让大家充满了期待与担忧。基因编辑是划时代技术,是魔剪,但这个是魔是恶魔,还是祛除恶魔,就看人类往哪里走了,无论怎么说,基因编辑都是面向未来的技术,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在路上发现很多具有超能力的基因编辑人,也许并不奇怪。”(澎湃新闻 评)
“他(贺建奎)并没有能够回应科学界的广泛担忧。他应该诚恳、冷静地对照那些有水平和能力做同样事情但没有做的科学家们,给出自己这一所谓‘突破’的伦理依据。”(环球时报 评)
参考资料
聚焦刑法修正案(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2023-08-13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今日头条.2023-08-13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今日头条.2023-08-13
目录
概述
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起因
经过
各方回应
事件调查
事件结果
事件后续
事件影响
中国
国际
媒体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