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发,男,汉族,1935年11月出生于
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
23岁就当上了草王坝大队大队长。1959年,黄大发光荣入党。此后几十年里,他先后担任村主任、村支书,直到2004年退休。黄大发忠实践行“修渠、致富”的誓言,带领群众绝壁凿天渠,建成一条跨3座大山、大小9个悬崖,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水渠,解决了当地的缺水问题,改善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条件,被当地群众称为“当代愚公”。
黄大发曾获得“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
七一勋章”等荣誉奖项。
人物经历
黄大发是名孤儿,从小吃百家饭长大,他滚草窝、睡牛棚,靠给地主放牛过生活。23岁就当上了草王坝大队大队长。1959年,黄大发光荣入党。此后几十年里,他先后担任村主任、村支书,直到2004年退休。
黄大发许下承诺“一定要想方设法通上水,让大家吃上米饭”。于是由公社牵头,村里组成施工队,黄大发任指挥长,开始修建“红旗大沟”,打通隧道建成沟渠,引来大山背后的螺丝河水。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限制了工程的进度,最后工程只打通了116米长的隧道,水渠后来被废弃。对于这个情况,但黄大发并没有放弃,作为村支书,有责任修通水渠,解决村里人畜饮水问题,改变贫困现状。黄大发花了近十年时间来研究和学习,自1984年起,黄大发开始反复向上级写材料,申请批复再次修渠。
1989年,黄大发向组织申请到枫香水利站跟班学习水利知识和开凿技术。经过多方奔走和申请,1992年底修渠工程终于立项。第二年正月初三,黄大发带领村民冒着
大雪开工。黄大发身兼多职要当指挥长又当技术员,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在修擦耳岩段时,一处倒悬的崖壁成了难题,黄大发把麻绳系在自己身上吊下悬崖测量。修渠期间,黄大发的家人相继因病去世,黄大发承受着悲痛,坚守在修渠一线。1994年,水渠的主渠贯通,河水流进草王坝村。群众为了感激黄大发,以黄大发的名字给这条渠命名为“
大发渠”。水渠修好后,黄大发为了兑现“带领村民致富”的诺言,开始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先后带头搞起养殖业、
种植业,带领群众“坡改梯”,昔日的荒山荒坡变成了良田。
主要贡献
修渠
上世纪60年代是一个火热的年代,河南林州“
红旗渠”工程轰动全国,草王坝人备受鼓舞,黄大发第一时间响应号召,也带着乡亲们开始修建“红旗水利”,打算将附近一条河水引进村里,工程总计15公里。由于无人具有修渠经验、缺少测量设备、相关技术、必备配套设施等原因,造出来的渠道,存在取水量小、渗漏严重等多种问题,直到1975年,“红旗水利”修修补补了十几年,水还是没能引进草王坝。
修渠工程立项互,在1992年春,57岁的黄大发带领村民,奔赴工地。次年工程进行到最难的地方在三处悬崖绝壁间,其中尤以擦耳岩最为险要,垂直300多米高,1994年至1995年,两条分别7200米长的主渠和2200米长的支渠修通,总长9400米的水渠全线贯通,这条渠被村里人亲切地称为“大发渠”。
造田
渠修好了,黄大发又带着村民改造了400多亩梯田,种上了水稻,当有旱情的情况下,大发渠的水使村里的水稻仍获得了丰收。
修路、通电、致富
黄大发每天带领村民上工,直到1996年,村里通电工程启动。在黄大发的精神感召下,团结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发展起中草药、农业、牧业的发展,帮助多人解决就业,人均年收入提高。2019年底,团结村顺利脱贫出列,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清零。2022年12月15日,仁遵高速建成通车,交通便利方便让村民走出去,也为土特产外销提供“捷径”,实现了黄大发人生的第二个梦想。
人物纪念
2018年,团结村建成“
大发渠党性教育陈列馆”,黄大发的老屋成为党员政治生活馆。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到这里聆听黄大发讲党课。同时,他也被邀请为各地领导干部讲党课。
出席活动
2019年,
深圳市乡镇企业协会副会长李帅特地拜访了黄大发,向他请教学习新时代劳动模范精神和楷模精神。
2021年10月1日黄大发受邀参加
中国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梦·祖国颂——2021国庆特别节目》。
2022年12月15日下午,随着“
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黄大发老支书的声音落下,仁遵高速公路正式开通试运行。
2023年8月20日,
仁怀市与
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两地道德模范齐聚团结村,黄大发等两地道德模范及爱心企业家,网红达人等20多人欢聚一堂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荣誉奖项
以上参考:
影视形象
以"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为原型创作的32集电视剧《
高山清渠》,于2022年7月16日登陆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强档首播。《高山清渠》由中共
贵州省委组织部、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联合出品,以贵州省唯一“
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
遵义市播州区草王坝村原党支部书记黄大发为原型创作。
《
天渠》以原贵州省遵义市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为原型,讲述了他在面对草王坝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因严重缺水导致的贫困状况下,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迎难而上,以36年的不懈努力,靠着锄头、钢、铁锤和双手,硬生生地凿出了一条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跨三个村10余个村民组的“生命渠”。
相关作品
电影
以上参考:
电视剧
以上参考:
H5作品
以上参考:
舞剧
以上参考:
人物评价
他带领村民历时36年,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生命渠”,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为改善山区群众用水条件、实现脱贫致富作出巨大贡献,被誉为“当代愚公”,是一心为民、埋头苦干、百折不挠的楷模。——
央视新闻在有些人看来,或许黄大发带领村民修渠算不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他终其一生,也没有离开村庄。但是,对黄大发和当地的村民而言,这又的的确确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他们不畏艰难,敢与高崖绝壁对抗,敢与时间对抗,最终穿山通渠,为村庄的未来凿开了希望之光。——
中国新闻网作为一名老党员,黄大发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群众,一辈子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实事。——
中国文明网黄大发的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认为,黄大发同志的先进事迹,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号召的鲜明体现。他以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不等不靠的责任担当,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践行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展示了贫困地区基层干部带领群众克服困难、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坚强意志。他不愧为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代楷模。——
中国网“某种意义上,黄大发是具有世界性精神的英雄,不只是中国贵州一个地域性代表人物。我们这部剧并不是要完整呈现修渠的全过程,更多是展现黄大发如何引领乡亲们走上修渠这条路,并坚持了36年,永不放弃的奋斗精神。这种执着坚韧、锲而不舍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们,是我们想要挖掘和展现的。”——《高山清渠》总制片人王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