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8月,施炜成为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医师和助教,并于2002年7月成为
主治医师,一年后成为讲师。2008年10月,成为
副主任医师。同年,赴美国
亚利桑那州St Joseph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学习。2015年—2016年,施炜作为
江苏省第八批卫生援疆干部,担任新疆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华医院副院长,帮助新华医院评为
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9月,施炜申报的“利用
核酸组装信号放大技术通过碳量子点/剂纳米
探针构建胶质瘤MRI/肿瘤
荧光一体化显影系统”项目获得“333工程”第二层次科研项目资助。2020年5月19日,施炜参加首次“苏克远程专家门诊”
施炜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省社发重点项目1项等省部级以上项目十余项。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60余篇,主编/副主编出版专著3部,参编参译专著6部,获国际发明专利2项及国家发明专利2项。曾获
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被评为江苏省第一批卫生拔尖人才、江苏省“333”第二层次培养人才、百名医德之星。
施炜生于1973年10月。其母亲是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的一名医护人员,从小耳濡目染的他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了医学院。1992年9月,考入
南通大学医学院就读。
2002年7月,施炜成为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主治医师。2003年5月,成为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讲师。同年9月,进入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读
博士研究生。
2008年,施炜赴美国
亚利桑那州St Joseph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学习,熟练掌握复杂颅底肿瘤等的显微手术及神经内镜下手术。同年10月,担任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
2009年8月29日—9月7日,第14届世界神经外科大会在美国
波士顿召开,施炜博士出席大会,并作了题为“底经岩入路切除中小型岩斜
脑膜瘤解剖与临床研究”的学术报告。次年8月,任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外科综合实验室副主任;9月,被评为副教授。
2017年4月1日至4日,施炜教授应邀出席在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举行的第28届脑血流量、代谢与功能国际研讨会暨第13届PET脑功能量化会议。
2019年9月,施炜申报的“利用核酸组装信号放大技术通过碳量子点/钆剂纳米探针构建胶质瘤MRI/肿瘤荧光一体化显影系统”项目,获得“333工程”第二层次科研项目25万元的资助。
2020年2月6日,施炜带领医务部、门诊部等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深入疫情防控工作一线,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
肺炎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进行专题查房并看望一线医务人员。5月19日,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与组团式对口支援的新疆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医院举行首次“苏克远程专家门诊”,施炜为克州一名神经外科颅内病变患者提供远程诊断和治疗方案。
2023年1月15日至19日,施炜参加
江苏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在参加南通团讨论
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时作了题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发言。4月14日,施炜到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东院区工地进行实地调研,主要考察了LDR及
手术室区域,针对临床科室提出的使用需求,结合现场已施工情况给出了指导性的意见。5月14日,施炜当选
南通市医院协会医疗质量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主任委员。7月,施炜领衔的江苏高校“青蓝工程”创新团队获
江苏省教育厅批准立项,该团队主要目标是切实提升师资队伍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8月15日,
南通大学召开新任领导班子成员见面会上,施炜被任命为南通大学副校长。8月22日,再接替
高建林任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
施炜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省社发重点项目1项等省部级以上项目十余项。在ACS Nano、Advanced Science、Biomaterials等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60余篇,主编/副主编出版专著3部,参编参译专著6部,获国际发明专利2项及国家发明专利2项。
施炜是个有思想的外科医生,在平时工作中遇到的疑问,都会带着自己的思考,有条不紊地搞清楚、研究透。经过十几年(截止2014年)的积累,他的科研能力和临床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陈建教授评)
从事神经外科专业临床工作20余年,在各种复杂神经外科微创手术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神经内镜下微创手术。(《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