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森芳,男,
汉族,山东黄县人,1945年2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物理学家,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隋森芳1964年进入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学习,1970年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81年获清华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84年转入新成立的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任教,1988年在
慕尼黑工业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慕尼黑)生物物理所获博士学位。1989年至今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后更名为生命科学学院)任副教授、教授,曾任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系主任。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9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隋森芳长期致力于
蛋白质及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2001年获
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
一等奖。编著《膜分子生物学》获2004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2005年获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6年获“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称号。2015年获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殊贡献奖。2017年获中国生物冷冻电镜
特别贡献奖。曾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人物经历
1945年2月,隋森芳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964年,隋森芳考入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学习,当时由于“文革”影响,隋森芳在精密仪器系只学习两年,就被分配到校办工厂当了三年工人。1970年
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后,隋森芳留校任教。1973年,国家提出加强基础研究,清华大学成立“固体物理”等四个研究生班,培养清华大学第一批理学硕士,为日后清华理科复兴储备人才。 隋森芳有幸被选拔成为其中一员,进入清华大学固体物理研究生班学习并担任班长,1981年毕业后获清华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82至1984年,隋森芳在物理系固体物理教研组任教。1984年参与筹建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并调入该系任教。1985年隋森芳被公派到德国留学,师从当时欧洲生物物理学会主席
伯特·萨克曼(Erich Sackmann)教授。由于学习刻苦,通常需要四年才能学完的博士课程,他只用了三年半就毕业了,并于1988年在
慕尼黑工业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慕尼黑)生物物理所获博士学位。1989年回国后继续在
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2009年更名为生命科学学院)工作,先后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期间于1992年—1995年担任该系系主任。
隋森芳以第一完成人获2001年
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
一等奖,指导的博士论文获200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编著的《膜分子生物学》获2004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以第一完成人获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
二等奖,获2006年“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称号。2009年,隋森芳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获得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殊贡献奖,2017年获得首届中国冷冻电镜杰出贡献奖之
特别贡献奖,2019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主要成果
科研成果
隋森芳教授长期从事生物膜及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主要利用电子显微学和三维重构技术, 并结合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等技术手段研究蛋白质复合体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在生物膜作用下结构与功能的变化等。在国内条件下建立了蛋白质二维结晶技术平台和电镜单颗粒三维重构技术平台,在蛋白质寡聚化与其功能的关系,在膜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等研究方面连续取得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发现DegP/HtrA蛋白通过寡聚结构的转变调节其发挥
Caspase-3和分子伴侣活性的机制;发现突触
囊泡结合蛋白SytI在钙和膜脂共同作用下的寡聚化促进突触囊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
隋森芳是中国冷冻电子显微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他应用冷冻电镜技术(cryo-EM)并结合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和细胞生物学等技术方法,在生物大分子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原创性的成果。在Nature,Science,Nature Structural \u0026 Molecular Biology, Nature Plant, PNAS, Cell Research等SCI
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教育成就
隋森芳教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浅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在广博的知识海洋里充分吸纳营养,形成自己的能力。隋森芳以第一完成人获2001年
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
一等奖。指导的博士论文获200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编著的《膜分子生物学》获2004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2006年,荣获“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称号。
多年来,隋森芳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在我国冷冻电镜研究的早期发展阶段发挥了关键作用,如今他们已经成为国内外结构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中坚骨干。隋森芳参与建立的
清华大学冷冻电镜平台已经成为世界上水平最高的冷冻电镜平台之一,取得了一系列世界领先成果。
主要论文与著作
代表性论文(selected publications, * corresponding authors)
1.Zehan Hu, Qiang Zhou, Chenlu Zhang, Shilong Fan, Wei Cheng, Yue Zhao, Feng Shao, Hong-Wei Wang, Sen-Fang Sui*, Jijie Chai*. Structural and biochemical basis for induced self-propagation of NLRC4. Science, 2015, 350: 399-404.
2.Qiang Zhou, Xuan Huang, Shan Sun, Xueming Li, Hong-Wei Wang*, and Sen-Fang Sui*. Cryo-EM structure of SNAP-SNARE assembly in 20S particle. Cell Res, 2015, 25: 551–560.
3.Leifu Chang, Xianwei Liu, Yanbing Li, Cui-Cui Liu, Fan Yang, Jindong Zhao* and Sen-Fang Sui*. Structural organization of an intact phycobilisome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photosystem II. Cell Res, 2015, 25: 726–737.
4.Jun Zhang, Xijiang
pan, Kaige Yan, Shan Sun, Ning Gao* and Sen-Fang Sui*. Mechanisms of ribosome stalling by SecM at multiple elongation steps. Elife, 2015, 4: e09684.
5.Lei-Fu Chang, Song Chen, Cui-Cui Liu, Xijiang Pan, Jiansen Jiang, Xiao-Chen Bai, Xin Xie, Hong-Wei Wang, Sen-Fang Sui*.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full-length NSF and 20 S particles. Nat Struct
摩尔 Bio, 2012, 19: 268-275.
6.Du Feng, Wen-Long Zhao, Yun-Ying Ye, Xiao-Chen Bai, Lei-Fu Chang, Qiang Zhou, Sen-Fang Sui*. Cellular internalization of exosomes occurs through phagocytosis. Traffic, 2010, 11: 675-687.
7.Qing-Tao Shen, Xiao-Chen Bai, Lie-Fu Chang, Yi Wu, Hong-Wei Wang, Sen-Fang Sui*. Bowl-Shaped Oligomeric Structures on Membranes: Another Strategy of DegP in Protein Quality Control.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9, 106: 4858-4863.
8.Fan Zhang, Shan Sun, Du Feng, Wen-Long Zhao, Sen-Fang Sui*. A novel Strategy for the Invasive
毒素: Hijacking Exosome-mediated Intercellular Trafficking. Traffic, 2009, 10: 411-424.
9.Jiansen Jiang, Xuefeng Zhang, Yong Chen, Yi Wu, Z. Hong Zhou, Zengyi Chang*, Sen-Fang Sui*. Activation of DegP Chaperone-Protease via Formation of Large Cage-like Oligomers Upon Binding to Substrate Protein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8, 105: 11939-11944 .
10.Hong-Wei Wang, Yong Chen, Hsiuchin Yang, Xianchuan Chen, Ming-Xing Duan, Phang C. Tai*, Sen-Fang Sui*. Ring-like pore structures of SecA: Implication for bacterial protein-conducting channel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3, 100: 4221-4226.
以上仅列隋森芳科研论文10篇。隋森芳及其团队长期从事
蛋白质及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有关成果在Science、NSMB、Cell Research、PNAS、Elife等世界级期刊发表论文150多篇,被引用1900多篇次,多篇论文为世界上首发报道。
著作
参考资料
荣誉奖项
个人荣誉
作品荣誉
参考资料
社会职务
人物评价
隋森芳低调谦和、不事张扬,不过一说起研究,就变得神采奕奕。多年来,隋森芳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在我国冷冻电镜研究的早期发展阶段发挥了关键作用,如今他们已经成为国内外结构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中坚骨干。隋森芳参与建立的
清华大学冷冻电镜平台已经成为世界上水平最高的冷冻电镜平台之一,取得了一系列世界领先成果。凭借严谨的求学精神、开拓性的创新能力和突出的科研成果,隋森芳为清华大学在国际学术界赢得了声誉。“严谨、勤奋、求是、热情”,这是学生眼中的隋森芳,一位令人尊敬的学者和师长。(清华大学评)
隋森芳是中国冷冻电子显微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他应用冷冻电镜技术(cryo-EM)并结合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和细胞生物学等技术方法,在生物大分子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原创性的成果。(中国医学科学院评)
参考资料
隋森芳.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官网.2023-09-01
隋森芳 博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网站.2023-09-02
隋森芳.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站.2023-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