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债务
经济学领域术语
村级债务主要指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代行其职能的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与单位和个人发生的各项应付未付款的总额。如村集体银行贷款,向单位、个人借款本金和利息,高于国家利率抬款利,向合作基金会借款等。
截至2019年上半年,在全国70万个行政村中,村级债务总额已达到9000亿元,村级组织平均负债达130万元。
债务成因
村级债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投资决策不规范,盲目上项目、创办企业产生的历史债务。特别在20世纪80年代,不少村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村集体名义借贷,上发展项目,由于缺乏科学的经营机制和管理制度,加之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准,许多村办企业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借贷资金无法偿还,形成债务;贷款基数大,贷款利息形成债务。部分村集体贷款基数大、历史长,历年本生息、息转本,贷款利息成了村级一项比较大的债务;村集体债权清收困难。个别村“两委”干部怕引起村内的不安定,怕得罪人,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有畏难发愁情绪,不积极主动清收欠款。村集体大量的集体债权收不上来,无钱办事只好举债,造成新增债务。
债务变迁
传统村级债务主要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从纵向历史维度看,依据主要成因的不同将传统村级债务划分为三个阶段,即1990—1993年的集体企业兴办型举债、1994—1997年的任务达标升级型举债以及1998—2001年税费上缴型举债。其中发达地区乡镇的债务主要形成于第一阶段兴办集体企业与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欠发达地区的债务形成则集中于后两个阶段。同时由于村庄社会性质的不同,欠发达地区村庄的负债规模以及严重程度呈现不一样的特点。
新村级债务伴随着旧村级债务的逐渐减缓、国家公共财政资源大规模下乡逐渐形成。2006年,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制定“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发展战略,逐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资源倾斜。村民“一事一议”成为继税改后村庄公共品供给的一项替代性制度,并且国家施行“以奖代补”政策,形成一种“筹补结合”的新型投入机制。但“一事一议”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问题,使得村干部多采用借助外债的方式避开村民通过“一事一议”进行筹资的环节。
债务特点
负债面广、数额较大
村级债务的最大特点是负债面广、数额较大。有的村级负债达几十甚至百万,例如,2007年底江苏扬州市村级债务总额9.85亿元,村平均负债78万元。2007年7月末,沈阳市村级债务总额为29.7亿元,村均债务148.8万元,80%以上的村有负债。
所借债务结构复杂
从村级债务来源结构看,既有向农行、信用社借款,又有向农村合作基金会借款;既有欠涉农服务部门的费用,又有欠国家的税收;既有向农户借款,又有拖欠村组干部工资。从用途结构看,村级债务主要包括各种达标、兴办企业、吃喝招待、垫付税费、村组干部工资、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它公益事业等支出。从内部结构看,村级债务呈现三升三降的特点:总债务上升,不良债务下降;生产经营性债务上升,非生产经营性债务下降;短期债务比重上升,长期债务比重下降。
债权虚、债务实
从调查情况来看,村级债权中有80%左右为村办企业欠款和农户欠款。而村级企业普遍不景气,一些企业已关闭破产、债务人失踪,企业欠款大多难于偿还,村级债权很难清收;欠款农户有的已搬迁,有的已去世,有的因弱智病残、天灾人祸等原因而缺乏偿还能力,导致有相当部分村级债权已成为呆账、坏账。实际上,村级债权大多难以收回是虚的,而绝大数村级债务的往来关系非常明确。
利息的负担重
近年来农业银行贷款非农化特征十分明显,村集体投资兴建水利工程等生产性项目大部分只能向民间高息借款。高息贷款使村级贷款利息负担很重,有些村利息都难以支付,只能靠借新债还旧债利息,致使村级债务不断增加。
债务影响
村级债务的存在不仅给村集体经济带来沉重负担,也影响了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一方面,村级债务导致村集体资金紧张,难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福利;另一方面,村级债务也增加了村干部的压力和风险,有时甚至会引发信访维稳等问题。
化解对策
清收债权还债
根据村级债务多为逾期、债务硬债权软的特点,根据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村规民约和约定俗成的惯例,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代表的作用,在充分尊重民意和民主公开的前提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国家政策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在不影响农村稳定大局的前提下,区别不同情况,采取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积极清收税费改革前农户尾欠款化债。对单位和个人拖欠乡村集体的款项,要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的方法和措施进行清收。对农民欠交的税费尾欠,要分门别类,妥善处理。属于违反政策规定的集资、摊派和违规超收的税费尾欠,应予以核销;;对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尾欠,要严格按照税法规定进行清收;对符合减免规定的税费尾欠,要给予减免;不符合减免条件的,要依法逐步清收;对各类企业承包款,应按合同、协议据实清收。    
结对冲抵三角债    
村级组织既是债务人,也是债权人,村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客观上就是一个琏琐的债务大连环。对村与农户以及个人之间形成的三角债进行清理核实后,在协商自愿、各方到场、完善手续的前提下,实行债权债务对口划转,相互冲转抵账,把多头债变成几头清。
盘活资产还债    
村集体现有的资源诸如荒山、荒地、荒滩、鱼塘、林地、果园、茶园、药园及闲置房产、设备等一切可利用资源,可采取拍卖、承包、承租、入股、招商引资等一切形式,整合盘活存量资产,综合开发利用,将所得收益用于偿还债务。
核销债权减债
对债权单位确已撤销或债权人已放弃债权的债务,历史遗留的可作呆账、坏账处理的陈欠债务,以及民间高息借贷不合规利息,可按相关政策、程序核销减债。例如,对村集体所欠的民间高息借款,在清理核实的基础上,双方协商,从锁定债务之日起,对不正常的高息要按照国家金融部门规定的同期同档利率重新计算债务利息。对乡村集体历史上形成应还金融部门的不良贷款、财政部门的不良周转金,符合核呆条件的,要按规定程序上报审批,积极争取作呆账、坏账核销处理,以减轻村级债务。
强制划转降债
凡不是为民办事的债务,凡是水分债务,凡是虚假及不合理债务,凡是以村名义为企业或个人借款牟利形成的债务,应当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落实债务人,依法依规划转给有关责任企业、个人或直接责任人。
争取资金化债
对于兴办村教育,兴办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形成的债务,各级财政、教育、交通、水利、农业等部门应加大力度,充分把握新农村建设及国家拉动内需等等千载难逢的机遇,全方位向上争取国家化解村级债务方面的优惠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用于村级建设性、发展性债务的化解。
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化债
县财政应建立化解村级债务专项资金。由于村级债务数额较大,在目前村级财源建设和村级集体经济尚未发展壮大的情况下,除乡村自身努力外,县财政每年应预算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化解村级组织因农村基础设施及公益性建设形成的债务。
发展村级经济消债
 科学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化解村级债务。要把加快发展作为化解村级债务的根本举措来抓,努力为村级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当地农民、投资商及外来投资者到乡村投资经商办企业,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及销售等力度,着力培育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村市场。
债务现状
截至2019年上半年,在全国70万个行政村中,村级债务总额已达到9000亿元,村级组织平均负债达130万元。这些债务主要来源于村庄建设和集体经营项目,其中有一部分是税费改革前形成的旧债,有一部分是近年来为了配合上级项目而产生的新债。
参考资料
村级债务成因与建议.中国农村网.2023-09-04
新村级债务:形成机制与衍生后果——基于鄂东D村的个案分析.新村级债务:形成机制与衍生后果——基于鄂东D村的个案分析.2023-09-04
目录
概述
债务成因
债务变迁
债务特点
负债面广、数额较大
所借债务结构复杂
债权虚、债务实
利息的负担重
债务影响
化解对策
清收债权还债
结对冲抵三角债    
盘活资产还债    
核销债权减债
强制划转降债
争取资金化债
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化债
发展村级经济消债
债务现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