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骨鱼(Hemibarbus maculatus)属于脊索动物门、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hua)属,又称吉勾鱼、冷丁等。花骨鱼是中国黑龙江省特有的水产品。花骨鱼分布较广,松花江、乌苏里江、镜泊湖都有渔获量,主要栖息水温为7°C到31°C,水质PH值在7.5-8.5之间。
花骨鱼营养丰富,肉质鲜美,口感细腻,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花骨鱼具有高产量、低养殖成本、市场需求旺盛和可观的价格利润,同时与其他养殖品种混养可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在经济价值方面具有很大潜力。
花骨鱼具有延长的体形,一般个体体长为8-24厘米。体重在200 ~ 800克,灰褐色或泛黄色的体色,身上有许多褐色小斑点和大黑斑,背鳍具有硬刺,腹鳍短小,臀鳍较短,
尾鳍分叉。
形态特征
外部形态特征
体型
花骨鱼体延长,前部略扁平,后部稍圆,花骨鱼一般个体体长为8-24厘米。体重在200 ~ 800克,最大个体不超过2000克。
颜色斑点分布
体色为灰福色或泛黄色,腹部为白色,背部和体侧有许多褐色小斑点,侧线上背两侧有7-9个大黑斑,背轴上有11-14个大黑点,背鳍和尾鳍具有褐色小斑点,呈浅黄色。
鳍的数量
背鳍具有硬刺,末根不分枝,长度与头长相等,背鳍硬棘数为7-8个,背鳍软条数约为16-18个,腹鳍短小,起点稍后于背鳍起点,臀鳍硬棘数为1个,臀鳍软条数约为17-23个。
雌雄鉴别
雌鱼和雄鱼在体形、鳃盖和鳞片上有一些区别。雄鱼的体形较短而宽,鳃盖有突起点状的珠,尾部末端尖锐,
胸鳍上也有珠状突起。而雌鱼的腹部较软,腹部至肛门的硬棱不明显,繁殖期腹部膨大。雄鱼的腹部较硬,腹部至肛门有明显的硬棱,繁殖期不膨大。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花骨鱼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至黑龙江流域,松花江、乌苏里江、镜泊湖都有渔获量。
栖息环境
花
中国长臀𬶏适宜生长的水温范围在7°C至31°C之间,喜欢水质pH在7.5至8.5之间。
性成熟期为34°C左右的水温,花骨鱼适合在水库、池塘以及网箱中进行人工养殖,也可以进行室内工厂化养殖。
生活习性
活动习性
花骨鱼属于底层鱼类,一般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冬季洄游至深水区域越冬。它们的行为温和而活跃,不属于猛烈的鱼类。在静水状态下,它们喜欢钻入洞穴,或者栖息在水底、水下岸坡的突起物附近。当遇到流水刺激时,它们会加快游动甚至跃出水面。
觅食习性
花骨鱼
成鱼主要以
水蚤、水蚓等
软体动物门为食,少量摄食小型鱼类。白天是其主要的活动时间,全年的食物出现率较为稳定,以淡水无脊椎动物为主要食物来源。
花骨鱼在不同季节的食物摄食表现有所差异,最盛食期为夏季,随着个体生长逐渐减少而食物摄食率增加。冬季是花骨鱼的食物摄食率和食物选择率均较低。
花骨鱼的食物组成主要包括
水生植物和
原生动物界。水生植物的出现率较高,占食物组成的比例达到24%,原生动物的出现率较低,约为6%。在食物组成中,软体动物是关键的食物来源。
自然繁殖
花骨鱼一般在1岁冬龄时达到性成熟,体重约为200-250克。繁殖期时,
雄性和
雌性鱼会出现不同的
第二性征。雄性个体的体色略呈浅桔黄色,
吻部周围和
胸鳍上有明显的"珠星"斑点,而雌性鱼没有这些变化,但腹部较为膨胀且松软。此外,雄性鱼的色彩更为鲜艳。
花骨鱼的
产卵期大约在4月至6月,水温为16-23
摄氏度。盛产期主要集中在4月中旬至5月,通常在阴雨天或雨后起风、水面波浪起伏时,是产卵最盛的时间。花骨鱼的卵呈青色,略带枯黄色,卵径约为1.2-1.7毫米,透明且具有粘性,通常粘附在水草上。
受精卵后的卵吸水胀大,卵径约为1.9-2毫米。刚孵出的花骨鱼仔鱼身体细长透明,眼睛较大,一般不粘附在鱼巢上,以面朝水底侧卧或抖动式垂直游动为主,或上下左右间歇翻滚。经过2-3天,卵黄囊逐渐消失,6-7天后,体表开始出现色素,逐渐转变为银白色,并开始追捕不活泼的
浮游动物。约经过2周,色素变化明显,常沿池边向一个方向游泳,并能追捕
轮虫、
枝角目、挠足类等浮游动物。
人工养殖
养殖目的
花骨鱼的养殖目的主要包括商业经营和观赏养殖两个方面。在商业经营方面,花骨鱼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
市场需求量较大。养殖户通过成鱼养殖可以获得较高的销售价格和利润回报,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花骨鱼也可以作为观赏鱼进行养殖,其独特的色彩和纹理受到人们的喜爱。观赏养殖可以通过繁殖和展示花骨鱼,满足人们对美丽鱼类的欣赏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收入来源。无论是商业经营还是观赏养殖,花骨鱼的养殖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实现经济效益和观赏价值的双重收益。
养殖历史
花骨鱼是一种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其人工繁殖起步较晚。最早报道的是1985年
龚世园等的"花骨鱼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和1989年的"湖泊花资源的增殖技术",利用天然成熟花进行
人工授精。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花骨鱼养殖受到了重视,有关花骨鱼的人工繁殖的报道有了迅速增加,并在研究上取得了一定进展。
2002年,黄孝湘等在湖北
广水市高峰寺水库中采用半导体
直流电捕鱼设备捕获野生花骨鱼亲鱼进行人工摧产人工授精,雌雄比例为2:1,雄鱼减半,诱导花骨鱼
产卵成功。
养殖技术
花骨鱼养殖技术的要点包括池塘选择与建造、亲鱼选配、产卵确定、制放鱼巢、产卵管理和微流孵化。池塘应选择游风向阳、环境安静、注排水方便的位置,面积应为1-2亩,水深约为1.2米。亲鱼的规格与年龄应大于35克,密度每亩放养700-1000尾,雌雄比例以1:1~1.5为佳。产卵期在凌晨最低水温持续稳定在18°C以上时开始。制放鱼巢时选用柔软、细须较多的材料,并固定在一定物体上,每亩池塘需设置约800个鱼巢。产卵管理可通过自然产卵或人工催产实施,人工催产时需注射催产剂。微流孵化可在解化池中使用微流水的方法进行,每天晚上换水并控制流速,经过4-5天鱼卵孵化成鱼苗。
养殖策略
首先,选择合适的池塘位置和大小,确保阳光充足和良好的环境条件。其次,进行亲鱼选配,选择规格和年龄适宜的亲鱼,并保持适当的雌雄比例。在确定产卵期时,需要关注水温和亲鱼行为,为鱼类提供适宜的环境。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置方式制放鱼巢,促进自然产卵。对于产卵管理,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自然产卵或人工催产,通过注射催产剂等方法提高产卵率和孵化率。另外,采用微流孵化技术可以提高鱼卵的孵化率,增加幼鱼的数量。
养殖注意事项
在进行花骨鱼的成鱼养殖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首先,合理控制放养密度,避免过高的密度对鱼群生长和健康造成不利影响。通常建议每亩养殖水面放养成鱼数量控制在2300尾左右。其次,注意饲料管理,选择高蛋白饲料,并采用定时、定量、定点的方式进行投喂,避免过度投喂造成浪费和水质污染。此外,定期检测和维护水质,保持水体清洁和稳定,可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定期观察鱼群的健康状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疾病防治
在花骨鱼的成鱼养殖过程中,疾病防治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加强疾病监测,定期观察鱼群的健康状况,留意
异常行为和病征的出现。若发现疾病症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其次,保持良好的水质和环境,维持鱼群的免疫力。定期清洗池塘、控制水质参数,避免水体污染和滋生
病原体。此外,养殖者应定期进行消毒和防疫工作,确保养殖场的卫生条件。同时,注意合理饲养密度和营养均衡,提高鱼群的抗病能力。通过综合的疾病防治措施,可以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保障花骨鱼的健康养殖。
主要价值
营养价值
花骨鱼是一种富含营养的食材,花骨鱼肌肉中水分含量较高,保持肌肉的嫩滑口感。它富含优质蛋白质,是人体所需氨基酸的重要来源之一。适量的脂肪存在于花骨鱼肌肉中,提供能量和
脂溶性维生素。花骨鱼肌肉中的灰分主要是
无机化合物矿物质,对酸碱平衡和骨骼健康至关重要。此外,花骨鱼肌肉富含丰富的氨基酸,包括人体必需和非
必需氨基酸,对身体的生长、修复和免疫功能发挥重要作用。
经济价值
花骨鱼具有杂食性、适应性强、群体产量高等特点。在经济效益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
亩产量和养殖成本
花
中国长臀𬶏养殖的亩产量可达220~300
千克商品鱼。
养殖成本相对较低,因为花骨鱼具有适应性强和杂食性,可以利用周围的
水生植物和
浮游生物作为食物,减少饲料成本。
市场需求和价格利润
花骨鱼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
市场需求量较大。
市场价格相对较高,养殖户可以获得可观的利润回报。
混养效益
花骨鱼与
虾蟹等其他养殖品种的混养可以提高养殖效益。
在不影响虾蟹产量的情况下,花骨鱼的产出可达25~50千克,为养殖户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
物种保护
2020年,花骨鱼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为无危(LC)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