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秉温,1912年10月生,模范省
米脂县猪头
圪塔村人。出身于亦农亦商家庭。1922年全家迁居
安塞区。1933年再迁居延安万花乡碾庄村务农。1935年4月参加革命。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年7月至8月、10月至11月任陕西肤施(肤甘)县革命委员会主席。8月至10月任肤施县革命委员会劳动部部长,9月任党支部书记。同年11月至1937年2月任肤施县苏维埃政府主席,1936年4月至夏兼任县保卫局局长。同年12月至1937年2月任中共肤施县委书记。1937年2月至7月任中共
宝塔区委副书记、延安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1937年7月至1943年9月任延安县县长、中共延安县委副书记(至1937年9月)。为搞活经济、方便群众,领导延安县成立了著名的南区合作社;延安县改造二流子参加生产劳动的经验,得到毛泽东主席称赞。大生产运动中,带领全县干部帮助群众开展互助合作,激发了群众的生产热情,全县粮食大获丰收。自己也带头开荒种地,所提出的劳动互助办法、变工队办法及其经验被誉为“刘秉温生产方式”。1942年被评为模范县长,是1943年1月中共西北局高干会表扬奖励的22名领导干部之一,毛泽东亲笔为其题词“善于领导群众”。1943年3月中共西北局指示各地委:切实推广和领导生产大竞赛,并仿照
延安市刘秉温变工队办法,组织互助组,发挥和提高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刘秉温生产方式”在大生产运动中得到大力推广,促进了陕甘宁边区的农业生产。1943年1月至1947年3月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处副处长。1943年任陕甘宁边区延属公署保安分处处长。同年12月任边区级各机关学校甄别委员会成员。1945年4月至6月作为陕甘宁边区代表团成员参加中共七大。
1946年到1948年任陕甘宁边区联防军司令部武装部部长、延安军分区副政治委员。1948年6月至1949年2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警备第四旅副政治委员。1948年7月至11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第一军分区副政治委员。1949年6月至9月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第四军第十二师副政治委员。
1952年初任
西北交通部运输局局长。1954年9月任交通部第五公路勘察设计院党委书记兼局长。1958年4月至1960年10月任
陕西省交通厅副厅长。1960年9月至1962年10月任陕西省交通厅党组书记、厅长。1962年10月至1965年1月任陕西省交通厅副厅长、党委副书记。1964年10月至1965年11月任交通部第二公路工程局副局长。1964年调西南三线组建渡口市交通指挥部。同年12月至1970年9月任渡口市交通指挥部党委书记兼指挥长。“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顶着压力抓生产。1970年9月任渡口市革命委员会基建组副组长,1972年3月任组长。1972年4月至1979年5月任中共
攀枝花市市委常委。1972年5月至1974年2月兼任中共攀枝花市委、市革委会机关党委副书记。1973年3月至1979年5月任渡口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兼市计委主任(1973年5月起)。1979年1月至5月兼任市社队企业局局长。5月至8月任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院长、党委书记。曾任
四川省政协常委。第四、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9年8月25日因病在
西安市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