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2021年黎星执导的舞台剧
舞剧《红楼梦》是指由黎星、李超执导,崔磊、李宜橙编剧,赵博作曲、黎星、李艳超主演,江苏省文化投资集团策划,江苏大剧院出品、南京民族乐团联合出品的舞台剧,于2021年9月23日在江苏大剧院歌剧厅首演。
舞剧《红楼梦》以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以“金陵十二钗”为主要人物,采取传统章回体小说特色,以青年艺术家的舞蹈语汇、创作思路和创新的舞台表达,分为 “入府 ”“ 幻境”“含酸”“省亲”“游园”“葬花”“元宵”“丢玉”“冲喜 ”“团圆”“花葬”“归彼大荒”12个篇章。
舞剧《红楼梦》被评为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资助项目,获得第十三届中国舞蹈“中国舞蹈荷花奖”。
简介
舞剧《红楼梦》的故事在“黛玉入府”中拉开序幕,一句句判词以灯光的形式不断投射在白色纱幔上,一袭白衣的姑娘们如云穿梭,虚实难辨。舞剧《红楼梦》将原著中的“真实故事”呈现在了一种象征性的情景氛围中。整部舞剧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采取传统章回体小说特色,分为 “入府 ”“ 幻境”“含酸”“省亲”“游园”“葬花”“元宵”“丢玉”“冲喜 ”“团圆”“花葬”“归彼大荒”12个篇章,各自独立又串联成篇,展现个人命运与家族的深沉关联。
例如在“省亲”段落中,从贾元春到省亲队伍都穿着僵硬的官袍,出傀儡式的动作,元妃缩在壳子里,被迫端庄,衣服就像“架起来”的皇权,大家都簇拥着那身衣裳,看不到元春被留在了舞台另一端,这一幕展示了人与权的纠葛。
“团圆”是原著中没有的故事,导演黎星说想在这个舞台上送给这些姑娘们一次“团圆”的机会,增加了这一幕。随之而来的《花葬》,十二位舞者仿佛从花的嫩芽到含苞待放,当舞蹈节奏越来越快,舞者抖掉身上的长衣,仿佛花朵脱颖而出,随着强劲的音乐节奏酣畅地舞动,最后,归于静寂。舞台上,十二位舞者端坐在椅子上,一束顶光照耀着她们每一个人,这高背官帽椅仿佛一座座青春墓碑。
角色介绍
以上参考著作《红楼梦》
舞剧团队
演出场次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2019年,江苏大剧院请来年轻的主创们根据《红楼梦》的内容,创作出更接近年轻人审美的剧集。导演李超认为,褪去原著时代背景后,最能打动他们的是《红楼梦》中十二金钗的命运。借此机会,把姑娘们的故事搬上舞台。
2021年,江苏大剧院通过发掘传统文化优秀内涵,探索创新形式,创作出了综合文学、音乐、表演、舞台设计等不同艺术的民族舞剧《红楼梦》。
美学特色
舞剧《红楼梦》中,舞台最前端是一道闪着光泽的大幕。一块块亚克力方形薄板连缀排列,表面的镀金薄膜,在多媒体的投影下,时而金光灿灿,时而水波荡漾,既像金属,又如琉璃。全剧在视觉编排上取经于清代古画的美学特质;在舞美布置与造型设计上,最大限度地忠于原著;在人物造型上,舞剧在完整承袭原著主旨的基础上,将女性与花的生命联系起来,将花的元素体现在女性角色的造型和服装的云肩设计中。
演员
舞剧《红楼梦》里扮演宝玉和林黛玉黎星李艳超,曾参加《舞蹈风暴》而被观众认识。两人是原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同学,合作的第一部舞剧是《沙湾往事》。后来,黎星的导演处女作《大饭店》,请了李艳超来演主角。舞剧《红楼梦》中,两人在十几年的默契配合之上,通过眼神和细节的把控,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从无到有展现出来。
花絮
舞剧《红楼梦》中,为了展现“太虚幻境”曾编创一段舞蹈,但最终还是忍痛删掉了。剧中的人物有不少“走”的动作,看似简单,但要做到气定神闲,对演员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
2024年5月17日至24日,舞剧《红楼梦》在杭州运河大剧院演出,此次演出是该舞剧演出的第200场。
获得荣誉
以上参考
相关评价
大众评分
截至2024年5月24日,舞剧《红楼梦》在豆瓣评分8.9分。
媒体评价
黎星、李艳超对宝玉和林黛玉的精彩演绎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解放日报 评)
舞剧《红楼梦》的成功在于深刻理解、创新运用了这样的中国化表达,用青春肢体勾连起传统与当下的对话,实现了舞台修辞对文字修辞的转化。(新华日报 评)
舞剧《红楼梦》完整承袭了原著主旨,将女性与花的生命联系起来,使鲜花的意象贯穿全剧,并且在每一位女性角色的造型和服装中体现。以花的绽放与凋零比喻离合悲欢,将厚重的情感融汇于一处,充分渗透了原著的人性美与悲剧美。(新京报 评)
参考资料
200场红楼盛景加载99%.微博舞蹈-新浪微博.2024-05-24
姐姐太美啦.微博舞蹈-新浪微博.2024-05-24
红楼梦(民族舞剧版).豆瓣.2023-10-16
目录
概述
简介
角色介绍
舞剧团队
演出场次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美学特色
演员
花絮
获得荣誉
相关评价
大众评分
媒体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