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
红楼梦》中的人物,
贾府四春之首,在“金陵十二钗”中排行第三,仅次于林黛玉、
薛宝钗。她出身四大家族中的贾家,地位尊贵,是贾政与王夫人的嫡长女,贾宝玉的胞姐,自小养在贾母身边。因生于正月初一,故而取名贾元春,早年因贤孝才德之名被选入宫当女史,后被封为
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红楼梦》中贾元春的判词为:“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一作虎)相逢大梦归。”
贾元春于《红楼梦》第十八回正式登场,元春奉旨归家省亲,贾府兴建大观园来迎接她,这也是她在书中唯一一次正面出场。此外,元春在书中其他几次出场都是借由别人之口:
冷子兴诉说元春身世、制灯谜、
端午节赐礼。值得一提的是,元春在归家省亲后约两三年,便逝了。关于元春的死因,学术界一直有所争议,一种认为她是病死(虎兔说),而另一种认为她是死于政治动乱(虎兕说)。
虽然作者在书中对贾元春着墨不多,但她在书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元春的存在和命运使贾府乃至四大家族的命运和封建政治斗争紧密的联合在了一起,她是贾府在政治上的依靠。小说第五回中《恨无常》梦曲“儿命已入黄泉……须要退步抽身早”就已经对此做出了暗示,因此元春一死,贾府失去了内线和靠山,从而最终在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中落败。
贾元春是《
红楼梦》中一个典型的悲剧形象,她恪守封建礼教,明达事理,为了家族牺牲自己的婚姻和自由,是旧时代女性的典范。在贾元春的身上寄托了作者对皇权压迫下现实人生的同情,也反映了作者对封建道德的不满和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人物设定
身份
贾元春出身四大家族“贾王史薛”中的贾家,是
贾政与
王夫人的嫡女,
贾宝玉的胞姐,贾家四姐妹之首。她地位尊贵,自小由
贾母教养。因生于正月初一,故而取名贾元春,早年因“贤孝才德”之名被选入宫中做女史,后被封为
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才貌
《红楼梦》中并未对贾元春的外貌进行直接描写,但从书中对宝玉和
贾探春的外貌描写便可推测,元春的容貌应该不俗,至少应是雍容端正。
至于元春的才情,归家省亲之时,元春曾言自己“素乏捷才,不长于吟咏”,这从她在大观园中所做的诗和
元宵节所做的灯谜便可看出。元宵佳节时,元春遣太监往贾家送了一个自制的灯谜,宝玉、贾政等人一看就知晓谜面是爆竹,这足可以证明她才情平平。书中多次提到元春是因“贤孝才德”才得以入宫并获得加封,因而她的才大多体现在她的贤德上。
性格
贾元春不喜奢华,崇尚节俭,在归家省亲时再三叮嘱贾家不可铺张浪费。作为晚辈,她孝敬尊长,每当贾母等人向她行礼时,她都心存不忍,传谕免礼,并对父亲贾政关心叮嘱。作为长姐,她关爱幼弟,未进宫前便亲自教授宝玉读书,进宫之后也时常传信问询宝玉学业。她为人宽厚,体恤下人,
贾蔷命戏子
龄官演《游园》《惊梦》,龄官执意不从,贾元春嘱咐不要为难于龄官,并在回宫之时打赏贾府中的下人。她低调谦逊,坦言自己不善吟咏,素乏诗情。她人情练达,通晓事理,对待亲戚和善,节日之时经常派下赏赐。她思虑周祥,谨慎老练,曾借灯谜提醒
贾府盛极必衰,但却没有使贾府众人醒悟。
主要经历
首次出场
书中最早提及元春是在第二回,作者借
冷子兴之口讲述了元春的身世和经历。冷子兴言:“便是贾府中,现有的三个也不错。政老爹的长女,名贾元春,现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中作女史去了。”又言:“因史老夫人极爱孙女,都跟在祖母这边一处读书,听得个个不错。”
贾雨村不解,为何贾府女儿之名皆从“春”字,不免落得俗套。冷子兴又解释道:“因现今大小姐是正月初一日所生,故名贾元春,馀者方从了‘春’字。”
加封贤德妃
是日,正值
贾政生辰,宁荣二府人丁齐聚,热闹非凡。这时门吏通传有太监前来降旨,贾政
贾赦等人立马撤去酒席,前往中门接旨。六宫都太监
夏守忠早已乘马而至,看到贾政等人后,他笑容满面,走至厅上,口内说:“特旨:立刻宣贾政入朝,在临敬殿陛见”。贾政虽不知是何兆头,但丝毫不敢耽搁,急忙更衣入朝。
贾府一众家眷心中皆惶恐不安,不时遣人探信。约两个时辰后,管家赖大急匆匆地跑进仪门报喜,又说:“奉老爷命,速请老太太带领太太等进朝谢恩”。
贾母连忙召赖大细细询问,赖大回禀:“小的们只在临敬门外伺候,里头的信息一概不能得知。后来还是夏太监出来道喜,说咱们家大小姐晋封为
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贾母等人听完心中不胜欣喜,连忙梳洗上妆,乘轿入朝谢恩。
归家省亲
贾元春晋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受皇恩得以归家省亲,
贾府闻讯大兴土木修建大观园以迎元春。
元宵节当日,元春在太监宫女的簇拥下乘轿至大观园,元春见园内之景,心中暗叹过于奢华。至正殿处,元春落座,接受贾府众人朝拜。礼毕,元春退入侧殿更衣,方乘车出园。到
贾母处,元春终于见到亲人,元春与众人相看无言,默默流泪。半日,元春强忍悲痛,命众人落座,又召宝玉、
林黛玉等人相见。宴席备好之后,贾元春同众人步至大观园,一路上对园内景色、殿前匾额赞赏不已,并劝导此后不可铺张。饭毕,元春挑了园内几处最喜欢的地方赐名,又命诸姊妹依匾题诗。之后,元春又点了四出戏:《豪宴》《乞巧》《仙缘》《离魂》。看完戏后,元春命太监赏下赐物,众人谢恩之后,元春起驾回銮,走时仍嘱咐以后不可再奢华靡费。归家省亲是书中元春唯一一次正面出场,此时元春深受皇恩,地位尊崇,
贾府的繁华也达到了顶峰。在省亲过程中,贾元春便对贾府的命运产生担忧,并多次劝导不可再铺张浪费,这也为后文贾府衰败埋下伏笔。
制灯谜
在省亲后的又一个元宵佳节,元春派太监往家中送了一个自制的灯谜,谜面是“能使妖魔胆尽摧,声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贾政猜到谜底是爆竹,也思及这是一响而散之物,却不做深思。这件事预示了元春已经料到了自己的命运,也猜到眼前繁华鼎盛的贾家最终逃脱不了大厦将倾的结局。
端午赐礼
同年
端午节前,贾元春让太监送来一百二十两银子,命清虚观连做三天法事,并赏下节礼。元春赐给宝玉和
薛宝钗的节礼一样: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而黛玉和其他姑娘的节礼一样,只单有扇子同珠串,明显低了一个档次。通过赏赐,可以看出元春更加看重宝钗,甚至有暗示宝钗和宝玉婚事之意。
身体抱恙
约莫过了两年,某日晌午,两个太监前往贾家通传,言明元春身体欠安,特宣召家中女眷四人前往宫中探望。
贾母、
王夫人、
邢夫人、
王熙凤四人进内宫向贾元春问安,众人小叙之后,元春令太监赐宴,贾母四人吃完饭后,便辞出回府。元春的命运与
贾府兴衰息息相关,元春染恙是她命运的转折点,也是贾府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元妃薨逝
元春自加封之后,深受皇恩,身体发福,行动多有费力,又因侍宴回宫时沾染寒气,从而引发旧疾。虽多次召太医诊治,但元春汤药不进,毫无起色。贾母与王夫人遵旨进宫侍疾,只见元春“痰塞口涎,不能言语,见了
贾母,只有悲泣之状,却少眼泪”,贾母见状,说了些许安慰的话。这时
贾政等人递贴问安,元妃目不能顾,脸色渐渐改变,贾母等人虽心中不舍,但外戚不便久留,只能退到外宫。稍刻,小太监传谕出来说:“贾娘娘薨逝。”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九日,
元妃存年四十三岁。贾母等人得知消息后悲痛不已,却也只能起身出宫。次日早起,贾母女眷中有品级的都进内请安哭临,贾政忙于操办仪注,忙不应暇。因贾元春并无所出,故谥曰:“贤淑贵妃”。元春死后不久,贾府被抄,贾家衰落。
正册判词和红楼梦曲
正册判词
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一作虎兕)相逢大梦归。
解析:画作上有两件物品“弓”和“香”,“弓”与“宫”同音,“橼”与“元”同音,从表意上来看,这幅画的意思是指元春身居皇宫之中。但结合元春归家省亲时向贾母抱怨“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也可将“弓”“橼”理解为“宫怨”,以表达元春在深宫中的幽怨之情。
“二十年来辨是非”指元妃二十岁时(入宫的时候)已经很通达人情世故了;“榴花开处照宫闱”是说
石榴花所开之处使宫闱春色盎然,喻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给自身和家族带来荣耀;“三春争及初春景”是指元春在四姐妹中独占头,她的风光无人可比。“虎兔(一作虎兕)相逢大梦归”照应元春之死。
红楼梦曲
【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解析:曲名为“恨无常”,暗示元春早死。“无常”为佛教用语,原指人世一切即生即灭,变化无常。后俗传为勾命鬼。元春当了贵妃,但“荣华”短暂,忽然“芳魂消耗”,这里有两层意思。
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贾府呈“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但元春在私室与亲人相聚时,将皇宫说成“不得见人的去处”,揭示了所谓的“荣华”对贾元春这种贵族女子来说,是深渊。元春回宫之后,与贾府似乎是生离,其实已经是死别。因此,贾元春为贾府所带来的荣耀,也为之后贾府被抄的凄惨情况作了铺垫。
相关人物
贾母
贾元春的祖母,贾府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贾母出身于四大家族中的史家,故又称史老太君。贾母深受封建观念的影响,是封建贵族的代表人物。她在贾府威信极高,深受尊敬。她疼爱小辈,而元春作为贾府中的嫡出长孙女,“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元春归家探亲时,祖孙两人更是多次“呜咽对哭”,可见两人感情之深厚。
王夫人
贾元春的母亲,
贾政之妻。王夫人出身四大家族中的王家,她的兄长是现任京营节度使
王子腾,她是联结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重要人物。王夫人在贾府沉默寡言,但却深受
贾母信任。她面善心恶,虚伪残酷,她虽时常吃斋念佛,但私下对丫鬟十分严苛,曾因撞见宝玉和丫鬟
金钏玩笑,便将金钏赶走,致使其投井而亡。她疼爱子女,尤其溺爱宝玉。元春虽自小未曾养在她的身边,但母女两人感情亦十分深厚,元春归家省亲时,王夫人多次垂泪。贾府被抄家之后,
王夫人最终被皇帝下旨流亡。
贾政
贾元春的父亲,荣国府的二老爷。
贾政为人方正,爱好读书,但同时也迂腐守旧。他孝顺母亲,对贾母恭敬顺从,对子女管教严厉,为了让宝玉归于正途,曾痛打宝玉。他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忠于皇权,元春省亲时他曾上言以表忠心,后贾家获罪,贾政虽心中悲戚,但仍含泪谢恩。
贾宝玉
贾元春同胞弟弟,贾政与王夫人之子。贾宝玉出生时口衔通灵宝玉,因此被取名为宝玉,人称“宝二爷”。贾宝玉家世显赫,备受
贾母宠爱,因此养成了无拘无束的性子。他与元春感情深厚,书中记载“贾妃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且同随贾母,刻未离。”两人虽为姐弟,实则更似母子,宝玉的学业启蒙是由元春来教导的。元春归家省亲时,四下环顾,却不见宝玉,听闻缘由后急忙唤他相见,在大观园中又多次拷问他的学业,回宫后也多次传信给家中询问宝玉的近况,可见元春对宝玉的怜爱。宝玉性格叛逆,厌读圣贤之书,不愿走仕途之路,想法和行为时常与众不同。他在感情上追求心灵契合,引
林黛玉为知己,然而,在贾府众人的刻意安排下,他与
薛宝钗成婚,婚后一年宝玉中举,不久后他又出家,回到
青埂峰。
贾探春
贾元春的异母妹妹,贾政与
赵姨娘之女。贾探春是贾府三小姐,虽为庶出,但她争强好胜,事事不落人后。她精明能干,办事周到,在代
王熙凤管理贾府时,将府中内务安排的井井有条。她能诗善书,素有才名,曾发起成立海棠诗社,做出了很多精妙绝伦的好诗。她目光长远,有经世致用之才,在王熙凤生病时她便注意到贾家的颓势,也曾试图修补,但最终无济于事。最后,探春在父亲贾政的安排下远嫁,从而躲过抄家之劫。
抱琴
贾元春的丫鬟,随元春一同进宫,元春省亲时伴在其身侧。
人物意义
影响贾府命运
虽然作者在书中对贾元春着墨不多,但她在书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元春的存在和命运使贾府乃至四大家族的命运和封建政治斗争紧密的联合在了一起,她是贾府在政治上的依靠。元春加封贤德妃,给贾家带来政治依靠,于是贾府的势力在这时也达到了顶峰;元春在宫中染恙时,贾府也由盛转衰;元妃薨逝后,贾府失去了内线和靠山,荣国府被抄,贾政被革职,贾府落败,这正应了小说开头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书中以元春的个人经历为暗线,映照出贾府从“鲜花着锦之盛”至“一败涂地”的变化,同时也预示着整个封建王朝必不可免的败落。
悲剧色彩
作者在书中描写了皇权压迫下贾元春的悲剧人生,塑造了贾元春这样一个令人同情的悲剧形象。她恪守封建礼教,明达事理,为了家族的前途利益牺牲了自己的自由和幸福,是旧时代女性的典范。她虽贵为皇妃,却不能时常与亲人相见,在归家省亲时,她多次垂泪,并言皇宫是“那见不得人的去处”,可见她内心的幽怨与苦痛。作为政治联姻的受害者,元春无法掌握自己的自由,甚至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她身上凝结了浓厚的悲剧氛围,而元春的命运悲剧也是整个封建社会很多人物命运悲剧的缩影。通过对贾元春这一悲剧人物的刻画描写,也反映了作者对封建道德的不满和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人物评价
薛宝钗其诗《
凝晖钟瑞》中称赞元春:“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
清代红学家徐瀛评价:“元春品貌才情,在公等碌碌之间。宜其多厚福也,然尤不永所寿。似廉才宜遭折者,说其为歉于寿,全于福矣。使天假三年,历见母亲不祥之事,伤心孰甚焉!天不欲伤其心,廉之也,越于史氏多矣!”
红学家胡文斌认为:“元春的形象是真实的,是一个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小说人物。她像深夜长空中飞过的一道
流星,虽然一闪即逝,可那耀眼的光辉却长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令人遐想,让人思念。”
清代
爱新觉罗·颙琰年间的东观阁批语中,有两条写元春。在正文“题其园之总名曰‘大观园’”处,东观阁评:“元妃极通。”在正文“方不负我自幼教授之苦心”处,东观阁评:“元妃风雅。”
原型探究
关于贾元春是否具有现实原型以及原型是谁的问题,目前未有定论,但有学者认为贾元春的原型是一位王妃。《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宝玉过生日时,众人相聚怡红院喝酒玩闹,人群中有一句议论“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据书中描写,贾家只有元春一个皇妃,并无王妃,
曹雪芹的这句话透露出贾元春的原型应该是个王妃。按照红学研究家
刘心武的说法,曹家属于
正白旗包衣,
曹寅在世时
康熙帝对其十分看重,并将他的女儿指婚给平郡王做正室,那么贾元春的原型便是平郡王妃。
相关争议
关于贾元春的死因,目前学术界有两种看法:一是“虎兔说”(即病死),二是“虎兕说”(即死于政治斗争)。目前已知晓的是,己卯本、梦稿本中关于元春的判词为“虎兕相逢大梦归”,其余十余种本子则均为“虎兔相逢大梦归”。
“虎兔说”指的是元春的死亡时间。《红楼梦》第九十五回对元春之死的描述为“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即元春死于甲寅年与乙卯年交月,也就是虎年与兔年相交之时,正好切合“虎兔相逢大梦归”。
“虎兕说”也可以称为政治斗争说。虎是百兽之王,兕是一种类似
犀牛的
食肉目,“虎兕相逢”可以理解为两股政治势力的斗争。红学研究家
刘心武在《贾元春之死》中写道:皇上为“虎”,秦可信(
秦可卿之兄)及其党羽为“兕”,元春是因为揭发秦可卿的身份(前皇太子遗孤),才加封贤德妃,因此两方争权,秦可信为了给妹妹报仇,才将贾元春杀死。但因秦可信是刘心武杜撰出来的人物,所以这一说法缺乏确凿依据。
红学家杨光汉、王本仁认为,元妃省亲之时点了四出戏,其中一出为《乞巧》,《乞巧》出自《长生殿》第二十二回,《长生殿》讲的是
李隆基与杨贵妃的故事,
安史之乱中,唐玄宗
羽林军(
虎贲军)首领
陈玄礼带头造反,唐明皇不得已将杨贵妃赐死在马嵬坡,而脂本批注“《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这就说明杨贵妃的悲剧会在元春身上上演。
综合以上因素,因此很多学者认为元春死于政治动乱。
相关作品
电影
参考资料:
电视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