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再融资债券
地方政府再融资债券的一种特殊类型
特殊再融资债券(英文:Special Refinancing Bond)是再融资债券的一种特殊类型,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偿还政府存量债务,化解隐性债务,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显性化”。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会增加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不会增加赤字,并可以对社会融资形成支撑。
2020年12月下旬,首批特殊再融资债发行;至2021年9月,全国有28个省市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合计规模达6128亿。2021年10月至2022年末,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三省份合计发行了5042亿该类债券。2023年10月,新一轮首笔特殊再融资债发行公告已落地。截至10月16日,17个地方已发、待发的特殊再融资债券规模已达到7262亿,市场预计本轮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将超万亿。2024年1月26日,贵州省财政厅发布,于2月2日发行特殊债约325亿元。
相关概念
再融资债券
是发行募集资金用于偿还部分到期地方政府债券本金的债券(为偿还到期的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本金而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不能直接用于项目建设),是财政部对于债务预算的分类管理方式,即为“借新还旧”债券,和地方政府到期债券对应,不会增加地方政府债务余额。
特殊再融资债券
属于再融资债券的一种,特殊在募集资金用途的变化,由“偿还到期地方政府债券本金”变化成“偿还政府存量债务”,政府存量债务包含了非债券形式的存量政府债务,包括城投平台债务、对企业拖欠款等。特殊再融资债券主要用于化解隐性债务,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显性化”。
相关背景
2014年新《预算法》与《43号文》的出台,赋予了地方政府在限额内举债的权力,要求严控新增隐性债务,并实行预算管理、风险管理、绩效管理共同筑建监督的围墙。2014年后,地方债品种呈现多元化特征,包含新增一般、专项债,置换一般、专项债四类。2018年后增加再融资一般债、专项债两类新品种。限额管理、“限额回收-再分配”是地方举债发行中最重要的两项制度。
历史沿革
2020年6月至7月,多省开始陆续发布《2020年省级预算调整方案(草案)》,为年内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做准备工作,并通过省人大常委审议。11月6日,财政部表示鹿城区已入围第一轮建制县申报,将于8日开始第一轮竞争答辩。
2020年12月下旬,首批特殊再融资债发行。2020年12月至2021年9月,实施建制县区隐性债务风险化解试点,全国有28个省市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重庆市天津市发行量位居前列,合计规模达6128亿。
2021年10月至2022年末,为奖励债务管控好的地区所发行的特殊再融资债券,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三省份合计发行了5042亿该类债券,用于置换隐性债务,助力三省份隐性债务清零。
2023年6月以后,多省市县公开报道积极争取隐债化解试点,10月新一轮首笔特殊再融资债发行公告已落地。截至10月16日,17个地方已发、待发的特殊再融资债券规模已达到7262亿,市场预计本轮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将超万亿。
2024年1月26日,贵州省财政厅发布,于2024年2月2日发行特殊债约325亿元,这是2024年首个发行特殊债的省份。
发行作用
增加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不增赤字
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置换隐性债务或拖欠款后,隐性债务或者拖欠款减少的同时政府债务余额增加。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并不会影响财政赤字,因为特殊再融资债券的额度来自于结存限额,而结存限额其实在以往年度已纳入赤字。
对社融形成支撑
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后,政府债券将会增加,但还需考虑特殊再融资债券偿还的对象。如果全额用于偿还人民币贷款、企业债券等社融分项,那么对社融并无影响;如果用于偿还拖欠款,那么社融将增加。而当前发行的特殊再融资债主要用于偿还拖欠款,将对社融形成支撑。
相关资料
中国曾有过三轮政府债务置换隐性债务的历程:
第一轮,2015年至2018年,发行置换债券全面置换存量政府债务。根据审计署统计数据,该轮各地置换债券累计发行12.2万亿元。
第二轮,2019年建制县试点。2019年开始通过设立建制县隐性债务化解试点,定向发行置换债进行地方债务置换,主要投向经济相对偏弱地区。贵州省云南省湖南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六省份部分县市被纳入建制县隐性债务化解试点区域,累计发行1579亿元地方政府置换债。
第三轮,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特殊再融资债和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此轮化债主要以特殊再融资债置换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共计发行约1.12万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券。
相关事件
2023年10月16日,17个地方已发、待发的特殊再融资债券规模已达到7262亿,市场预计本轮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将超万亿。发债材料显示,当前发行的特殊再融资债用途为“偿还存量债务”。本轮特殊再融资债券主要用于偿还拖欠款、高息非标及到期城投债券,以缓释地方债务风险。
目录
概述
相关概念
再融资债券
特殊再融资债券
相关背景
历史沿革
发行作用
增加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不增赤字
对社融形成支撑
相关资料
相关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