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常(1876-1934年),原名正伦(一作阿伦),字子常,
永嘉县(今
温州市)人,近现代著名
黄杨雕刻名家。因其技艺高超,时人称其为“伦仙”。朱子常出生于温州市城西街一个清贫的画匠家庭,五岁丧父后寄养于外祖父家,在此环境下对造型艺术产生了兴趣。
朱子常,因其技艺高超,不同凡响,时人称其为“伦仙”。出生于浙江温州市城西街一个清贫的画匠家庭里,五岁丧父,因家境清寒,寄养于外祖父家。在外祖父家的影响下,对造型艺术发生了兴趣。
九岁开始,先后师从大
舅父陈汝斌学习塑佛像,向他的姑父潘雨庭学习泥塑、雕花技术和漆画以及龙灯木雕和木偶头面雕刻。潘雨庭是当时浙南地区较有名望的塑佛艺人,小名阿陆,人们称他为“陆仙”,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善绘,又会雕花(
浮雕),并爱好古典音
昆曲,尤擅长塑佛艺术,造诣较深勤奋好学,独具灵气。并兼收舅父的古意工整和师傅的豪放有力,是
朱熹常在浙南广大地区的众多寺庙里创作了不少有艺术价值的泥塑佛像作品。
朱子常还是一位很有风骨的黄杨木雕大师传统雕刻,以人物最难,要创作出一件好主体圆雕作品,又可以以不同视角赏心悦目的品读,确实需要很深的功力和严谨的治艺态度。朱子常就是用上十余年工夫,不断对“刀功”进行琢磨,到了晚年,塑、画、刀、艺才真正步入炉火纯青的境界。他创作的《捉迷藏》、《六子戏弥勒》等,对儿童的神态刻画,极为成功。清
宣统二年(1910),他的作品《济癫和尚》参加南洋第一次劝业会,获得了仅次于超等奖的优等奖,1915年,他的作品《捉迷藏》在美国国际
巴拿马共和国赛会上又被评为铜奖。得此殊荣的的朱子常披红绸周游
温州市四门,一时间,成为家喻户晓的“红人”艺术家。他还传授了许多学生,虽然他的技艺风靡一时,但他“性绝乖僻,而家贫甚,人苟以金要之,辄拂袖去,故所刻物,不甚易求”。如此性格,难免得罪当时的权势者,他曾两度被投入监狱,遭受迫害和折磨,郁郁去世。终年不足六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