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
华商传媒集团主管主办的综合类城市生活报
《华商报》是在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领导下,由陕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主管、主办的一份综合类都市生活报,报纸国内统一刊号:CN61-0053,国外代号:D4455。是陕西省影响力较大的主要新闻媒体。每日发行量超过60万份,其中1/5为零售,4/5为订户。发行量在西安占70%,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辐射宝鸡、咸阳、渭南、汉中市铜川市、延安、榆林、安康、商洛市等九个中等城市及周边县城的发行网络。
《华商报》有三种版面设计方式,分别为8个版面、12个版面、16个版面,大体分为3大板块,分别为今日要闻、华商、大风,不同板块侧重点不同。今日要闻主要是对前一日发生的大事的总结,以大字号标题内容为主,华商主要是用来记录有重大新闻价值的信息,设有要点、焦点、热点、资讯、记者帮等板块,大风内容涵盖陕西省本地新闻报道内容更贴近生活。
《华商报》前身为1941年4月8日由进步新闻工作者在香港始创的《华商报》,现在的《华商报》创刊于1995年元月,由陕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简称陕西侨联)的内刊《侨声时报》改名而来。1997年7月,在创始人张富汉的带领下,将周报改成都市报,将报纸定位为综合类城市生活报,同年《华商报》电子版上线,是报纸网络化的先行者。2000年9月,华商报业发行队伍“黄马甲”正式注册登记商标。2003年2月18日,华商网正式上线启动,《华商报》社首次进军新媒体领域。7月,新增商洛市榆林市、安康等地市记者站,覆盖陕西省九地市。2005年9月华商网开通西北首家手机报,用户可通过手机上网浏览华商报WAP版。2007年4月22日,《华商报》多媒体数字版正式上线,是西北地区首家上线平台。2012年,《华商报》开始在移动端整体布局,推出“掌上西安”“地电客户端”项目。2015年推出华商头条,作为《华商报》官方新闻客户端,注重对于本地新闻的挖掘和报道。2021年2月,华商网被认定为首批“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华商报》理念是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华商报》坚持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的办报宗旨,突出市民化、都市化、生活化和时尚化。是西安、陕西乃至西北地区发行量、阅读率、影响力最大,广告千人成本最低的报纸,将本地新闻作为报道重点,新闻选材以本土题材为主,反映受众最关注的问题,重视政策宣传,将相关政策类新闻放在显要位置,通常将“陕西”“西安”等反映地理位置的词汇以及“医保”“就业”“招生”等同受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一同放置在标题之中,为市民提供信息服务是华商报一大特色和优势,致力于解决老百姓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年开通读者热线。《华商报》重视传承繁荣优秀传统文化,多次刊发西安特色文化内容。
2018年4月,人民网研究院发布2017年中国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报告,《华商报》在296份报纸中,名列第7位,在入选的前十家报纸中,华商报是唯一一家都市类报纸。2020年,《华商报》(包括华商网二三里)经营收入2.04亿元,其中新媒体收入近6000万元,在中国市场化报媒行业处于第一方阵。
发展历史
起步阶段(1995年-1997年)
《华商报》创刊于1995年元月,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61-0053,国外代号:D4455。由陕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简称陕西侨联)的内刊《侨声时报》改名而来,命名“华商”,是追慕1941年在中共广东党组织支持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用商界人士名义登记创办的、以统一战线形式出现的报纸《华商报》。
1997年以前,由于报纸定位不清晰,难以找到市场,报社亏损累计近千万元,开始寻求转变,对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1997年6月20日,总编辑张汉富做了题为“为创办一流城市生活报而努力奋斗”的动员讲话,是《华商报》重要的转折点。
快速发展期(1997年-2003年)
1997年7月,《华商报》将周报改成都市报,将报纸定位为综合类城市生活报,凭借出色的新闻报道内容赢得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并很快成为发行量和影响力稳居中国晚报都市报前列的西北第一大报。在创始人张富汉的带领下,7月1日,《华商报》正式改版面市,头版用巨幅“归”字书法,庆祝香港回归。同时《华商报》社组建西安黄马甲,开始自办发行。同年《华商报》电子版上线,域名启用,是报纸网络化的先行者。经过一年的发展,《华商报》由亏转营,1998年6月1日,《华商报》日发行量为321995份,成为日报类、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期发数最多的报纸。7月31日,经陕西省公证处公证,《华商报》7月30日发行量达404304份。
1999年8月25日,报社采编业务正式分离,设立管理中心、采访中心、编辑中心、经营中心。10月9日,《华商报》社正式提出“由特殊商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的战略目标。2000年9月, “黄马甲”商标正式注册登记。为推动以报纸发行为中心的多元业务发展构建了组织平台,在巩固强化报纸发行业务市场的同时,开始迈出业务多元化的脚步。2001年3月,《华商报》开始设立地市记者站,首批设立咸阳市宝鸡市渭南市汉中市铜川市5个记者站,11月6日 华商数码印务中心正式投入生产,独立印刷第一张《华商报》,实现自主印刷。
2002年,《华商报》社对企业价值观及发展战略进行了系统梳理,明确了“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为立业之本,“铸造可持续发展的报业品牌”是发展目标。5月1日,为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华商报》按国际标准成功改为瘦报,此后《华商报》一、四版变为彩报版。
新媒体探索期(2003年-2014年)
2003年2月18日,华商网()正式上线启动,《华商报》社首次进军新媒体领域。华商网以聚合《华商报》报业媒体资源为基础,与网民24小时全方位交流互动,致力于做区域最具影响力与用户价值的互联网媒体。是西北首家集新闻信息与电子商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门户网站。
2003年3月6日 华商报业经营管理委员会成立,7月,新增商洛市榆林市、安康等地市记者站,覆盖陕西省九地市。2004年2月3日,华商报业经管会常设机构和职能部门成立,下设秘书处、人力资源部、战略研究部和财务审计部。2005年6月11日,华商报业经营管理委员会更名为华商报业管理委员会。
2005年9月华商网开通西北首家手机报,用户可通过手机上网浏览华商报WAP版。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华商报社委员会成立,并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同年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传媒发展研究所发布的报告中,《华商报》首次身“全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综合竞争力”前三。2005年报纸日发行量稳定在近60万份,广告收入5.04亿元。
2007年4月22日,《华商报》多媒体数字版正式上线,在保持传统报纸全真版面的同时,整合视频音频动画,将静态报纸与新型网络传输技术做到了有机结合,是西北首家上线平台。2008年2月18日,华商网启用全新域名:《华商报》进行改版,确定了“民生立报 民本为魂”的办报理念。
2009年9月30日,《华商报》单日广告收入突破1000万元,出版124版,9月单月广告收入突破1亿元。2011年4月29日,《华商报》出版156版,创自创办以来日出版量最高纪录。2012年,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分会等联合发布的中国报刊广告投放价值排行榜,华商传媒集团持续稳居第一方阵。《华商报》连续5年入选“全国都市报30强”,一直稳居全国第4位。
2012年,《华商报》全媒体中心更名媒体支持中心,下设热线部和媒体发展部,承担报网融合、新闻数字化转型、受众粘合、全媒体发展方向探索等任务。开始在移动端整体布局,推出“掌上西安市”“地电客户端”项目。2013年,《华商报》的发展受到了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华商传媒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写入《陕西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7月1日,将《今日咸阳》与《华商报》在咸阳市合并发行,同时改版为国际最流行的报纸开张——柏林版。
媒体融合阶段(2014年-至今)
2014 年 8 月 18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陕西省媒体融合发展始终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作为《华商报》融合发展主平台的华商网明晰了“互联网媒体”的 公司定位,同时为了顺应媒体融合趋势,华商网与华商报社全面展开报社内容多介质分发工作,形成一手资讯“先网后报”模式。
2015年推出华商头条,作为《华商报》官方新闻客户端,开设有“头条”“现场”“地市”“八卦”“活动”等多个栏目。在关注国内国际消息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于本地新闻的挖掘和报道。
2019年,《华商报》的发展受到了驻地西安市的高度重视,“支持华商传媒做大做强”写入《西安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3月,华商报社建成全媒体指挥中心,初步形成了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工作机制和流程。指挥中心除了督促落实职业生产内容,还统筹专业生产内容、用户生产内容资源,实现策划、采写、编发、互动(反馈)紧密结合, 实现原创、共享、即时、多介质、目标用户全覆盖,形成“一 次采集、多种产品、多媒体传播”新格局。
2020年,《华商报》(包括华商网二三里)经营收入2.04亿元,其中新媒体收入近6000万元,在全国市场化报媒行业处于第一方阵。
现状
采编特色
重视本地新闻
《华商报》作为西安市、陕西乃至西北影响力较大的一份地域化报纸,大量应用新闻接近性价值标准,将本地新闻作为报道重点,包含民生新闻、政策新闻以及其它新闻题材,民生新闻以地方受众为本位,关注普通人的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新闻,新闻选材以本土题材为主,贴近受众生活,反映受众最关注的教育、医疗、就业、扶贫等问题,如2023年10月10日的“医药领域反腐,陕西出台新规明确10项负面行为”、2023年10月13日的“去年西安人平均通勤距离8.4公里”、等内容。
关注政治新闻
《华商报》由陕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主管,市场化程度较高,但历来重视政策宣传,将相关政策类新闻放在显要位置,通常将“陕西”“西安市”“我省”等反映地理位置的词汇以及“反家庭暴力”“医保”“就业”“招生”“社会保险费”等同受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一同放置在标题之中,如“明日起西安市职工医保迎两大变化”,华商报关注群众正当合理诉求,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架通党委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讲好陕西故事、西安故事,如2022年《华商报》官方微博发布的《陕西累计向四川送电15亿度》登上全国热搜,话题共计点击1.4亿人次,相关视频全网总播放228.2万,讨论次数过万。
强化服务意识
《华商报》新闻理念是民本为魂,民生立媒;办报理念是为政分忧,为民解难。为市民提供信息服务是华商报一大特色和优势,致力于解决老百姓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年开通读者热线029-88880000,帮助市民解决实际困难,开展了多项公益活动。《华商报》微信公众号“新闻速览一分钟”专栏,每天都会报道天气状况、交通信息等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华商报发挥自身优势,狠抓新闻信息扶贫,《华商报》开设的不定期“新闻信息扶贫”专栏-“瓜果蔬菜帮你卖”,从2003年开始一直坚持开设,帮过销售的农副产品有西瓜、桃子、芹菜等十几个品种,累计销售额过亿元,受到省委宣传部多次表扬。实施“牵手行动”助学项目,实现教育扶贫。从2000年开始,《华商报》“牵手行动”累计筹集励志奖学金4051万元,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共同资助40071名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
助力文化传播
《华商报》重视传承繁荣优秀传统文化,2020年曾刊发“陕西省文物探探探”系列报道,为陕西省文化建设提供了智库支持,持续报道红色文化、文物与考古、陕西戏剧、黄土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长征文化等传统相关内容,进行全国首座考古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系列全媒体报道,立体传播了陕西文化旅游资源。重视现代科技题材的报道与科普。2020年,曾刊发“陕西科技助力中国航天”“测量珠峰”系列报道。2021年发布《饱食忆袁公 禾下乘凉梦》《问天 问月 问星河——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致力于科普和科学家精神传播,为推动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做出应有的贡献。曾推出西安市“身边好人”系列报道,推动在各行各业打造“西安因你而美”的生动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城市文明建设走深走实。
独特发行模式
1997年7月,《华商报》就有了自办发行团队,开始进行区域发行配送报刊,打开了西安报纸发行市场,2007年正式注册成立黄马甲物流配送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发展以报纸发行为中心的多元业务,2013年,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截至2014年,业务网络已覆盖包括陕西、辽宁、吉林、重庆、甘肃、青海、宁夏、黑龙江省、新疆在内的“六省两区一市”广大区域;为《华商报》提供报纸订送服务,除此之外,也为消费者提供上门配送服务,曾连续8年获得全国报纸自办发行先进集体荣誉。
内容
版面设计
《华商报》主要有三种版面设计方式,分别为8个版面、12个版面、16个版面,主要取决于内容丰富度、重要性和广告多少。大体分为3大板块,分别为今日要闻、华商、大风,其中华商占据一半版面,分别为华商·要点、华商·政务观察、华商·数据、华商·资讯、华商·记者帮等,大风板块又可细分为3类,即大风、大风生活、大风新闻,具体版面名称为大风·聚焦、大风·财经、大风生活·家居、大风生活·作文、大风新闻·手绘等。
今日要闻
主要是对前一日发生的大事的总结,篇幅较短,配有一张大幅插图,以大字号标题内容为主,数量不固定,在1到4个之间浮动。在版面上使用大图片,突出强调版面的视觉冲击。以2023年10月27日内容为例,前一天北京时间10月26日19时34分,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会师”,版面照片占据一半篇幅,标题内容仅有两个,一为“6名中国航天员太空会师”,一为“11月10日此轮截止后西安会取消限行吗”,版面简洁干净。
华商
“华商”板块是华商报主要内容,无论是8个版面、12个版面或是16个版面,“华商”板块占据一半版面,,版面内容包括华商·要点、华商·焦点、华商·热点、华商·资讯、华商·记者帮、华商·手绘、华商·政务观察、华商·他世界、华商·作文、华商·城事、华商·信息(此三类为16个版面独有)等。要点、焦点、资讯板块资料来源包括新华社、大众日报、中国新闻网中国中央电视台国家部门官网以及华商报记者采访等,记者帮板块主要是针对读者身边事各种咨询做出解答。作为在报头后面的版块,主要是用来处理有重大新闻价值的信息, 加框,配有图片说明,对于其他零散的稿件则单独设计组栏排版既有视觉冲击力,又体现内容的主次分明。并根据不同版面的设计要求,采用灵活的排版技巧,达到版面与内容之间互相引导的视觉传达效果。
大风
“大风”板块又可细分为三种类型:大风、大风新闻、大风生活,大风版面内容包括大风·聚焦、大风·文旅周刊、大风·财经、大风·人物、大风·编译等,大风新闻版面内容包括大风新闻·聚焦、大风新闻·数据、大风新闻·热议等,大风生活版面内容包括大风生活·美食、大风生活·家居、大风生活·作文等。大风内容涵盖陕西省本地新闻以及中国热点新闻,并开发系列专题栏目,报道内容更贴近生活。这一板块外部资料来源包括上游新闻、大象新闻、北京晚报、极目新闻、红星新闻、新京报等。此外,广告部分也被放在大风·聚焦版面。
典型报道
1998年6月,《华商报》特派记者赴法报道第16届国际足联世界杯,引起广泛关注,创西北之先河。
1999年5月8日-9日,《华商报》社连夜刊发一期以声讨美国轰炸驻南领事馆为内容的增刊,抗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暴行,引发热烈反响。
2002年8月,《华商报》持续报道的夫妻在家看黄碟,民警上门调查的“延安黄碟事件”,引起社会关注,引发中国学界和司法界关于公权与私权界限的大讨论,该报道被认为积极推动了中国的法治进程。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华商报》首次特派记者胡国庆、张宏伟赴战争前线采访。此举开创了陕西省乃至西部新闻媒体记者赴国外采访战争的先例。
2003年6月22日,繁峙县金矿发生特大矿难数十名矿工死亡,包括新华社在内的中国11名记者收受贿赂“有偿不闻”,《华商报》记者不为矿主金钱利诱,率先揭露瞒报黑幕。
2004年3月,《华商报》持续报道西安“宝马彩票案”,揭开了中国体育彩票造假黑幕,相关责任人最终获刑。
2020年,《华商报》报道《停车收费员的神秘“上家”和背后的利益黑洞》,揭开了街道停车收费管理混乱、存在腐败的问题,这一事件现已被西安市警示教育基地列为典型案例。
2020年,《华商报》推出“小区停车服务费调查”系列报道,引起了西安市市场监管、住建部门的重视并迅速作出回应,地下停车位收费由每车每月150元调整为80元,仅此一项每年让市民少花冤枉钱超过10亿元。
2021年,《华商报》报道《热力公司看天供暖“短斤少两”调查》,揭开供热企业“偷暖”损害市民利益的问题;华商报报道《“塑形角膜镜”围猎学校医院调查》挖出涉事公司“围猎”辖区教育行政机关,教育行政机关超越职责乱作为内幕。
2022年,《华商报》调查报道《供货商到医院再到患者口中 种植牙耗材何以涨价近十倍?》,记者历经一年的调查采访,撕开行业暴利黑幕。
组织结构
主要部门
截至2018年,《华商报》下设部门有时政新闻部、民生新闻部、摄影部、编报部等部门,时政新闻部聚焦关注省市党委、政府、人大、城市建设、生态环境、教育发展、铁路运输的新闻报道,将政策文件形成聚焦民生的时政新闻,将社会现象和政府新政采写成时政观察报道,记者有刘桐、闻英奇、杨晓明等。民生新闻部主要参与公安新闻、消费维权、行业调查和社会监督类新闻报道,代表记者赵威、王丽娜。 编报部参与时政新闻、社会新闻,立场新闻、评论等内容的编辑,还负责版面制作、特刊编制、将新闻进行视觉包装等,编辑有信洪扬、王巍、黄乃彬、刘阳、江川等。
人员构成
办公地点
《华商报》社
报社地址:西安市雁塔区雁翔路3369号曲江创意谷E座三楼
电话(传真):(029)88429016
记者站
华商报宝鸡记者站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电信大厦综合办公楼二楼
新闻热线:0917-3201320
华商报渭南记者站
地址:渭南市金水路临渭区创业创新基地4楼403室
新闻热线:0913-2071677
华商报咸阳记者站
地址:秦都区中化大厦写字楼8层
新闻热线:029-33326000
华商报铜川记者站
地址:铜川市新区鸿基路秦岭小区5号楼2单元101室
新闻热线:0919-3197907
华商报榆林记者站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林大道东方集团院内二楼
新闻热线:0912-3825363
华商报延安记者站
地址:延安市百米大道欧锦园电厂家属院换商报延安记者站
新闻热线:0911-2214433
华商报汉中记者站
地址:汉中市前进中路中航大厦7B
新闻热线:0916-2128811
华商报商洛记者站
地址:商洛市全兴紫苑小区1号楼14楼西南户(华商报商洛记者站)
新闻热线:0914-8086825
华商报安康记者站
地址:汉滨区大桥路马坎十字御公馆小区7栋11层
新闻热线:0915-3286633
知名人物
张富汉(1957~)曾任华商报业管委会主任,华商报社社长,1997年6月,在他的主持下,对累计亏损近千万元的《华商报》进行了全面改版,定位为城市生活报,并迅速打开了市场。2009年12月,张富汉被评选为中国百名优秀出版企业家。2012年5月,张富汉被评为“陕西报业协会成立20周年暨陕西报业发展功勋人物”。2013年,在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省社会科学院承办,省财政厅、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统计局、省旅游局、陕西日报社、陕西广播电视台协办的第二届陕西文化产业“双十”推选中,张富汉荣“十大领军人物”称号。
资料来源:
重大事件
2000年4月下旬,《华商报》成功调整了报纸零售价,调高幅度达60%,理顺了《华商报》零售和订购价格,降低了报纸成本,对规范西安报业市场价格起到带头作用。
2003年11月《华商报》获得“陕西省著名商标”称号,这是西部媒体首次获此称号。
2004年11月,在吉隆坡举行的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37届年会上,《华商报》被正式吸纳为会员,是内地媒体首次加入世界中文报业协会。
2007年4月22日,《华商报》多媒体数字版正式上线,在保持传统报纸全真版面的同时,整合视频音频动画,将静态报纸与新型网络传输技术做到了有机结合,是西北首家多媒体数字版上线平台。
2017年4月28日,《华商报》社荣膺陕西省委、省政府颁发的“陕西省先进集体”称号。这是《华商报》社首次荣膺省委省政府联合颁发的荣誉称号。
2019年1月25日下午,华商报记者在调查一起自来水爆管事件时与当地一民警发生冲突,记者直播设备被损坏,人也被带到派出所,当日18时许,记者离开派出所,次日凌晨,西安市公安局雁塔分局已对华商报及记者道歉,并对执勤民警进行批评教育。
荣誉和奖励
1997年以来,《华商报》曾获得“改革开放40年先进单位”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全国报社管理先进单位” “最具社会责任优秀媒体”“中国地标大报—中国最具品牌价值报媒”“中国最具广告影响力报纸”、陕西省委省政府“先进集体”“陕西省A级纳税人”等荣誉。
影响和评价
影响
1997年,《华商报》确立了“采编与经营两分开”制度,被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赋予了行业示范作用。2018年4月,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发布2017年中国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报告,《华商报》在296份报纸中,名列第7位,在入选的前十家报纸中,华商报是唯一一家都市类报纸。
实现了全网融合渗透和华商影响力的精准突破,多个新浪微博或话题连续登上全国或本地热搜榜。视频新业务板块在不同节点制作新闻专题,影响力大,传播度广。2022年仅新媒体端就发布图文、视频近3000篇,总阅读量、播放量超53亿。
评价
学者鲍海波评价:回顾华商25年的发展历程,华商报的改版历来都是主动作为之举,从学习《华西都市报》到学习《北京青年报》,从默默无闻到西北最有影响力的都市报,并向前看,向新看,向优秀看,对标都市报领军媒体《南方都市报》《新京报》《都市快报》《成都商报》,取其所长提升自身品质,形成了“矩形版式”“大图模式”的版面语言,开创了自办发行模式,保证“每天第一眼”。
西安市新媒体协会评:《华商报》作为传统媒体,在过去数年中获得无数奖项,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而黄马甲更是其独特的风景线。是陕西省地区传统媒体的行业老大,是核心领军人物。
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审读室评:《华商报》在中国报业转型期发挥舆论监督功能上运行着难能可贵的探索,其中一些较为成功的报道案例,在社会公众中带来强烈冲击,有的转化为公共议题,推动了相关领域的体制改革和法规修订进程,总体而言,社会效果是积极的。
其他媒体形式
参考资料
华商报.华商传媒集团官网.2023-10-24
媒介融合导论讲堂.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3-10-28
华商报社.陕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2023-10-24
华商报20231007期.华商网.2023-10-28
华商报20231015期.华商网.2023-10-28
华商报20231010期.华商网.2023-10-28
华商报20231011期.华商网 .2023-10-28
华商报20231009期.华商网.2023-10-28
华商报20231013期.华商网.2023-10-28
华商报20231028期.华商网.2023-10-28
华商报20231027期.华商网.2023-10-28
华商报新媒体产品.华商传媒集团官网.2023-10-28
发展历程.华商传媒集团官网.2023-10-24
《华商报》社.企查查.2023-10-28
200个品种平均降价50.77%.华商网.2023-10-28
国家医保局:纯属造谣.华商网.2023-10-28
出彩却不够出圈.华商网.2023-10-28
你已被移出群聊.华商网.2023-10-28
广告.华商网.2023-10-28
陕西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名单.陕西传媒网.2023-10-28
华商报.华商网.2023-10-31
《华商报》改版20周年征集令.网易手机网.2023-10-31
现向您征集.网易新闻.2023-10-31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起步阶段(1995年-1997年)
快速发展期(1997年-2003年)
新媒体探索期(2003年-2014年)
媒体融合阶段(2014年-至今)
现状
采编特色
重视本地新闻
关注政治新闻
强化服务意识
助力文化传播
独特发行模式
内容
版面设计
今日要闻
华商
大风
典型报道
组织结构
主要部门
人员构成
办公地点
《华商报》社
记者站
知名人物
重大事件
荣誉和奖励
影响和评价
影响
评价
其他媒体形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