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勇,男,1961年1月出生于
重庆市,毕业于
巴思大学。
流体传动与控制领域专家、
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教授、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主任、国家电液
控制工程技术中心主任。
杨华勇长期从事电液控制方面的理论研究、基础元件和系统开发、盾构与液压电梯关键技术研发以及工程化等工作。1982年,杨华勇从
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进入西南农学院农机工程系任助教。1988年获得英国巴斯大学流体传动及控制专业博士学位,后进入
浙江大学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1997年至2001年,杨华勇在
浙江大学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并担任主任一职。2007年和2012年,杨华勇两任“973”项目首席
科学家。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23年4月,杨华勇被聘任为
杭州市人民政府参事,聘期5年。
2002年,杨华勇获得国家教育部颁发的第三届“
高校青年教师奖”。2004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2013年,他获得
何梁何利基金奖。2017年,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状。2022年,获得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1961年1月,杨华勇出生于
重庆市。1978年杨华勇考入
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前身),于1982年在华中工学院液压传动及控制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同年8月进入西南农学院农机工程系担任助教。1984年,他前往
巴思大学流体传动及控制专业学习,于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1988年获得博士学位。
1988年4月,杨华勇进入英国国家核能联合公司从事博士后工作。1989年3月,他回国后在
浙江大学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工作。1991年5月,杨华勇博士后出站后留在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任教,于1991年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晋升为教授。1993年9月至1997年8月,他在浙江大学流体传动及控制研究所担任副所长一职。1997年9月至2001年8月,杨华勇进入浙江大学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并担任主任一职。1998年,杨华勇入选
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名单。2001年8月,杨华勇担任
浙江大学国家电液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004年他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2005年,受聘为
浙江大学“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7年和2012年,杨华勇两任“973”项目首席
科学家。2008年,杨华勇带领团队研制出国内首台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复合盾构,并在天津地铁施工项目中成功应用,打破国外垄断,实现了盾构“中国设计-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跨越式发展。2013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3年12月,杨华勇任第六届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8年3月至2023年3月,担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随后2023年,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同年4月6日,杨华勇院士被聘任为
杭州市人民政府参事,聘期5年。
杨华勇院士长期从事电液控制方面的理论研究、基础元件和系统开发、盾构与液压电梯关键技术研发以及工程化等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液控制元件与系统的研究、体动力与机电系统的节能研究和生物器官3D打印研究。
杨华勇院士突破了盾构压力稳定性控制、载荷顺应性设计和姿态预测性纠偏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攻克了掘进过程失稳、失效、失准三大国际难题,研发出土压、泥水和复合三大类盾构系列产品,攻克液压电梯速度与位置精确控制、
势能高效回收关键技术难题,提出新型平衡阀设计新方法,研制了样机并实现了工程应用。
杨华勇院士先后主持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50项。
杨华勇院士认为未来人才要有创造性,要有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但挑战权威也不是莽撞行事。他表示现在的工业生产过程分工很细,各管一段,对于工科类学生,他还是首先希望学生们能了解生产的全过程,不能只知其一不知二,第二动手能力要强,第三要有发现问题的能力。
2023年10月,杨华勇院士参加2023年(第五届)
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同年10月14日,2023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在浙江宁波举办,论坛上,杨华勇院士针对智能制造底座技术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深度探讨,并就中国工业化道路绿色发展的必要意义和实现途径展开了详细指导。
杨华勇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从事电液控制理论研究、基础元件和系统开发,以及盾构与液压电梯关键技术研发和工程化等工作,成果得到全面应用的同时,积聚和培养了一支稳定的产学研队伍,形成“理论-元件-系统-装备-应用”链的良性循环,走出一条自主研发的成功之路,为国家建设急需的重大装备生产国产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
浙江大学校友总会评
杨华勇对
中原地区机电液装备的自主研发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中科智库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