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心
吴云心
吴云心(1906—1989),名威,字吉如,自号云心,祖籍嘉兴市,生于直隶(河北省威县(今在山东省境内)。曾祖父吴春,字晓帆,号鸳湖外史。清咸丰、同治间画家,擅长山水花卉,名噪一时,后负北上,谋生于保定市、高阳一带,殁于客籍。
人物生平
童年求学
清光绪初,祖父回到曾经做幕僚的保定,不久携眷返嘉兴,病殁途中。父吴杰,海宁市查氏聘为幕友,随其转任而奔波晋、冀、鲁之间。1920年,云心随父母移居天津市,考入南开中学,受业于罗常培范文澜等。1925年南开中学高中文科毕业。
初出茅庐
以云心笔名在《妇女杂志》发表处女作《论祭祖》。1926年经查良钊介绍,考取《东方时报》英文版校对,由此投身于报界,先后任《商报》、《益世报》记者、编辑,《益世晚报》主编及《益世报》副刊《语林》主编等,直至中国抗日战争爆发。此期间,发表了大量思想进步、内容深刻的评论、杂文、散文、诗歌和小说,并且甘冒个人风险,为爱国青年和文艺工作者提供舆论阵地,歌颂光明,鞭笞黑暗。天津沦陷期间,任职于天津电话三局,严拒日伪当局威胁利诱,参加抗拒日军“接收”斗争,前后近四年半。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强行接管电话三局。云心遂即辞职,典卖衣物,鬻画课徒为生。创作《阴山背后》等3部长篇小说,发行后不久即被日伪查禁。另有话剧《苏武牧羊》、京剧《月宫宝盒》等,在公演前亦遭查禁和删改。
参加革命
1945年8月,在中共支持下,参与组织成立天津文化人联合会,并办有《文联》半月刊。1946年任复刊后的《益世报》副刊《语林》主编。194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天津解放后,任市人民政府新闻出版处秘书主任。1952年调至天津工人日报社,历任总编室主任、副编辑、总编辑。1959年,云心因对宣传报道中的浮夸不实作风有一些意见,被错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1960年调至天津文化局戏曲研究室任研究员。1962年甄别平反后,任戏曲研究室副主任。1960—1966年,先后编写《剑胆雄心》、《太白出峡》、《夜巡》等剧本。其中昆曲折子戏《夜巡》演出后得到周恩来总理的赞赏。“文化大革命”期间,又遭到严重迫害。1979年7月,戏曲研究室恢复建制,更名戏剧研究室(后为天津艺术研究所),仍任副主任,职称为研究员。1977年后,先后创作了《清明雨》、《怀鹞记》等优秀剧作,并在《天津日报》、《今晚报》开设专栏《藤窗剩墨》、《不可雕斋随笔》,发表了大量的散文、随笔。云心善书画,40年代曾办过画展。1987年,在天津市举办吴云心书画展,作品除一幅作于1943年外,其余均为1979年后新作。国画多为山水,清逸淡远,意境幽闲。书法多为小行书题诗序跋,笔意隽逸潇洒。
主要成就
1979年7月起,云心曾任天津市文联委员,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委员,市地方史志编修委员会顾问,中国戏剧家协会天津分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天津分会名誉理事,市新闻学会顾问,市美术家学会理事等职。云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集作家、诗人、戏剧家、画家于一身,创作小说,剧本20余部(篇),散文、杂文、诗词曲赋2000余篇。主要作品收录于《吴云心文集》。
与东方时报
众所周知,吴云心曾先后在《天津商报》、《益世报》、《益世晚报》任职,尤以其主编的《益世报》副刊“语林”最为有名。解放后他一度任《天津工人报》总编辑。但是,吴云心的报人生涯却是从《东方时报》开始的,关于这一点却少为人知。
1926年,《东方时报》在天津市复刊。吴云心考入该报,负责英文版校对。半年之后,由校对升任练习编辑。英文版停刊后,调到中文版当英文秘书。吴云心非常喜欢看副刊主编吴秋尘的“头条”,有一次,他模仿吴秋尘的笔法,写了一篇“头条”用笔名寄去,竟然在该报副刊发表。受到鼓励的吴云心自此便一发而不可收,在该报副刊连续发表了大量的小说和译文。
本来,《东方时报》由于有奉系军阀背景,所以并不为津城读者欢迎。但其副刊《东方朔》因为有众多名人参与而非常出色。《东方朔》有二十八位优秀撰稿人,被该报誉为“二十八名宿”。除北京的萨空了宫白羽(宫白羽)外,还有“地道的天津人”戴愚庵、“卫嘴子刘云若以及当时以笔名“天放”撰文的吴云心。
“冲喜”,本为民间习俗,其作用,说白了就是“避邪”。当人们遭遇天灾人祸之时,便习惯用结婚这种喜事儿,去冲淡一下悲伤的气氛。按照吴云心《八十自述》一文,由于作者“对愚昧的社会习俗特别反感,因此写了这篇小说,这是我的第一篇小说”。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童年求学
初出茅庐
参加革命
主要成就
与东方时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