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市镇
重庆市江津区下辖镇
杜市镇,隶属于江津区,距江津区人民政府驻地75千米,区域总面积89.44平方千米。
清代,杜市镇境域属杜市里;1993年12月,由杜市乡、屏麓乡合并建杜市镇。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镇常住人口20967人。截至2020年6月,杜市镇下辖3个社区、10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三才社区中心街37号。
2018年,杜市镇有工业企业58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个。
历史沿革
清初,属杜市里;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境域属三都水族自治县;清宣统二年(1910年),境域属三才镇。
民国十年(1921年),属第三区第四团。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分区设署,属一区杜市联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撤销联保,设立杜市乡。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杜市乡属五区。
1950年,属第八区。
1953年3月,杜市乡析置新场镇
1958年9月,杜市乡改为杜市公社。
1984年3月,杜市公社改为杜市乡。
1993年12月,杜市乡、屏麓乡合并建杜市镇。
2001年5月,高歇镇并入杜市镇。
地名由来
乾隆(1736年2月12日至1796年2月8日),杜市镇一带因当地杜姓人多,名杜氏场,后遭异姓反对,改为杜市场,由此而得名。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杜市镇地处江津区东部,东与巴南区安澜镇綦江区新盛镇相邻,南与广兴镇相接,西邻夏坝镇贾嗣镇,北与珞璜镇、巴南区一品街道接壤。
地形地貌
杜市镇境内地形大部属丘陵,地势东、北、西三面高,中间低,海拔380米;境内最高点位于太公山,海拔801米;最低点位于雷子,海拔276米。
气候
杜市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8.2度,1月平均气温8.0℃,极端最低气温-2.0℃(1991年12月27日);7月平均气温28.0℃,极端最高气温43.2℃(2006年8月12日);平均气温年较差27.2℃;生长期年平均220天,无霜期年平均338天,最长达347天,最短为32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216小时,年总辐射87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65天;年平均降水量1050毫米,最大降雨量1992毫米(1998年),最少降雨量635毫米(2006年)。
水文
杜市镇境内河道属綦河水系;境内最大的河流为响滩溪河,发源于巴南区龙岗分水岭,经黑滩、胡家、湘萍、龙凤、梅湾村,至五岔场汇河,境内长20千米,年均径流量20.6立方米/秒。
自然灾害
杜市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涝、泥石流、滑坡、崩塌、大风、冰雹。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1986年7月3日,5小时降雨量达217.3毫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55.2万元。
自然资源
杜市镇境内已探明的矿藏资源主要有煤、铁矿碳酸钙、天然气;煤矿主要分布在下塘坝至燕尾山一带。2011年,杜市镇有耕地面积2.9万亩,人均0.8亩。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8年11月,农建村、大塘村划归夏坝镇
2011年末,杜市镇下辖三才、新场、高歇3个社区,屏麓、梅湾、湘萍、龙凤、月坝、胡家、黑滩、永隆、新化县、王家10个行政村;下设10个居民小组、36个村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杜市镇下辖3个社区、10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三才社区中心街37号。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杜市镇总人口35370人,城镇化率35.5%;总人口中,男性18259人,占51.6%;女性17111人,占48.4%;16岁以下4060人,占11.5%;16—64岁20112人,占56.8%;65岁以上11198人,占31.7%;以汉族为主,达35348人,占99.9%;有苗族等3个少数民族,共22人,占0.1%。2011年,杜市镇人口出生率7.1‰,人口死亡率5.1‰,人口自然增长率2.0‰,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95.2人。
2017年末,杜市镇常住人口为27035人。
截至2018年末,杜市镇户籍人口为33245人。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镇常住人口20967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杜市镇财政收入370.2万元,比2010年增长16.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5.6万元,比2010年增长10.1%;人均财政收入288.5元,比2010年增长30.5%。2011年,杜市镇农民人均纯收入9144元。
2018年,杜市镇有工业企业58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个。
农业
杜市镇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花卉苗木、蔬菜为主。2011年,杜市镇农业总产值2.6亿元,比2010年增长21.1%,农业增加值17210万元,占生产总值的23.9%。杜市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番薯为主。2011年,杜市镇生产粮食2.5万吨,人均714.3千克,其中水稻9565吨,玉米4935吨,红苕5433吨;蔬菜种植面积1.5万亩,产量1.5万吨。杜市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杜市镇生猪出栏2.9万头,年末存栏2.7万头;家禽出栏21.3万羽,存栏3.1万羽。2011年,杜市镇生产肉类2865吨;畜牧业总产值7000万元;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6万亩,年产值达1.8亿元。2011年,杜市镇水果种植面积0.7万亩,产量8067吨,主要品种有葡萄、李子、梨、桃、枇杷等。杜市镇渔业以养殖鲤鱼、草鱼、鲢鱼为主。2011年,杜市镇渔业总产值4000万元。
工业
杜市镇工业以机械加工、建材日用为主。2011年,杜市镇实现工业生产总值8.4亿元,工业增加值23880万元,占生产总值的33.2%。2011年,杜市镇有工业企业13家,职工624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职工23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850万元,比2010年增长10.3%。
商贸
2011年末,杜市镇有商业网点150个,职工310人。2011年,杜市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2.4亿元,比2010年增长21.1%;城乡综合市场4个,年成交额达1755万元。
金融
2011年末,杜市镇有3家金融机构在境内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为7.1亿元,比2010年增长21.1%;人均储蓄2007元;各项贷款余额3210万元,比2010年减少1.2%。
交通
杜市镇有210国道过境,境内长30千米;有杜市至江津区、杜市至高歇县乡(镇)级公路2条,总长26千米;有刘高路、胡万路、龙凤路、月高路、王家路、高明路、三下路等村级公路。
社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杜市镇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231人,专任教师7人;小学3所,在校生1298人,专任教师13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771人,专任教师9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杜市镇教育经费达950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900万元。
科技事业
2011年末,杜市镇有各类科技人才7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2人,经营管理人才21人,技能人才23人,农村实用人才22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杜市镇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4个,农家书屋10个,社区书屋3个,39个书屋外借点,藏书4.5万余册。2011年末,杜市镇学校塑胶操场2个;10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5%。每年组织“河之春”、綦河片区运动会、“农民运动会”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2011年末,杜市镇100%的自然村开通了广播,有线电视用户数为4500户,入户率4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杜市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2个,门诊部(卫生室)10个;床位210张,固定资产总值76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385人,其中执业医师70人,执业助理医师137人,注册护士178人。2011年,杜市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5.3万人次,住院手术250台次,出院病人0.4万人次。杜市镇重点医院有江津区精神病医院。2011年,杜市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90/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7%,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3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5万人,参合率99.8%;孕产妇死亡率1/10万。
社会保障
2011年,杜市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783户,人数1370人,支出339.7万元,比2010年增长8.4%,月人均206.6元,比2010年增长94.3%;医疗救助742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868人,共支出9.4万元,比2010年增长1.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15户,人数785人,支出159.5万万元,比2010年增长10.9%,月人均169.4元,比2010年增长115.5;农村医疗救助250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097人次,共支出12万元,比2010年增长3.5%;农村临时救济350人次,支出8万元,比2010年增长3.5%;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2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07.1万元;社会福利费204万元,比2010年增长6.2%;有敬老院、五保家园5个,床位183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76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3.5万人,参保率9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
水文
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区划详情
人口民族
经济
综述
农业
工业
商贸
金融
交通
社会
教育事业
科技事业
文体事业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