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希斯龙
蜥脚下目泰坦巨龙类恐龙
伊希斯龙(学名:Isisaurus,或译伊希龙,意为“印度统计研究所蜥蜴”)是蜥脚下目泰坦巨龙类的一属恐龙,生存于约7000万至6600万年前晚白垩世的印度斯坦(Hindustan)古陆。伊希斯龙的颈部较短而且是垂直的,前肢很长,这是与其他蜥脚下目不同的地方。伊希斯龙的化石较其他泰坦巨龙类的化石更为完整,已经发现大部份的颅后骨骼。根据估计,伊希斯龙的身长约18米,体重约14公吨。
形态特征
伊希斯龙是中等体型的蜥脚类,2016年葛瑞格利·保罗身长18米及体重15公吨。2020年莫里纳裴雷兹和拉腊曼迪给出身长11米、臀高3.9米、体重11.5吨的估计值。埃希龙有着怪异的身体比例组合:长腿;前臂不成比例的加长;尾部结构典型;与体型相较而言,体腔非常的宽阔;一条短而粗壮的脖子,由形状收缩的颈椎所构成,最短的仅22公分。
发现史
1984至1986年间,在印度马哈拉什特拉邦钱德拉布尔县瓦罗拉附近的Dongargaon山(座标:北纬20.212318,东经79.090709)进行挖掘,发现一具未知的蜥脚类骨骸。当地属于拉米塔层的泥岩断层地质年代马斯特里赫特阶。标本于1997年由挖掘者梭罕·斋和Saswati Bandyopadhyay将标本描述为泰坦巨龙属的一个新种:柯氏泰坦巨龙(Titanosaurus colberti),种名纪念美国地质学家艾德温·H·柯尔伯特。2003年,保罗·阿普撤奇(Paul Upchurch)和杰弗瑞·威尔森(Jeffrey Wilson)将之命名为独立的属伊希斯龙(Isisaurus)。属名以印度统计研究所(Indian Statistical Institute)的简称ISI为名,这里是化石最初进行研究的地方。
伊希斯龙的化石在当时已知的泰坦巨龙类中算是保存较完整的,有大部分颅后骨骼。正模标本ISI R 335/1-65部位彼此相关、大致关节连接,是一副缺乏头骨、大部分包覆于石膏内的骨骼,发现在23×8米的范围内,由部分颈椎、背椎脊柱、荐骨、尾椎、肋骨、完整的骨盆、左肩骨、左鸟喙骨组成,桡骨、手部、后肢、脚骨皆遗失。自首次发表后,相继有更完整的个体化石发现。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发现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