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郇雨
清朝末期科学家
周郇雨(1850-1882),男,字叔筼,号黍香,临海人,清朝末期科学家。他是同治九年(1870)的举人,曾任国史馆誊录,后晋升为知县。周郇雨精通多学科领域,包括物理、化学、医药、机电、矿冶、火器制造等,并致力于研究西方科学技术。他的主要作品包括《新法炮台议》《晷仪记》等,同时也有多部译著如《镀金书》《制造巴得兰水泥理书》等。
人物经历
周郇雨自幼学习训诂音韵之学,受到俞樾的高度评价。后来转向文学创作,成为一位知名的作家,并曾在四明蔡氏墨澥楼担任馆员,有机会阅读大量的书籍。之后,他又转向自然科学领域,尤其是天文数学,并开始接触西方学术。由于其广泛的知识背景,周郇雨被聘请为江南广方言馆的翻译,并积极参与洋务运动。他认为,为了有效地推行洋务政策,必须深入了解中原地区的国情民风,熟悉外国的政治教育情况,以及掌握中外关系的发展趋势。此外,他强调学习知识是为了增强国家的实力,因此撰写了《治原策》和《富强策》两篇文章。这些文章得到了江苏省督学黄体芳的高度赞扬,并向朝廷推荐,最终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记录在案。面对清政府面临的困境,周郇雨亲自前往各地港口进行调查,发现当时的炮台建设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抵御外国的军事力量。因此,他撰写了一本书籍《新法炮台议》,提出了改进炮台防御能力的方法。然而,由于健康原因,他未能亲眼见证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实施。
主要作品
周郇雨的作品丰富多样,除了诗歌散文集之外,还有多部科技著作。其中,《新法炮台议》是他针对炮台防御提出的改革方案。此外,他还编写了《晷仪记》一书,并翻译了《镀金书》、《制造巴得兰水泥理书》、《电学纲目》、《作宝砂轮法》等西方科技文献。《周郇雨遗稿》收录了他的《治原策》和《富强策》两篇文章,而《周郇雨行状》则是由王咏霓撰写的关于他的生平事迹的文章。
参考资料
周郇雨.中文百科网.2024-09-14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主要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