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与
达川镇吊庄村相连,南以
黄河为界,与新城镇、东川乡隔河相望,北与
永登县苦水乡大沙沟村毗邻。东西长21.5公里,南北宽10.5公里,全境呈葫芦形状,总面积114.9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02人。踞市中心47公里处,国道312、109线、
兰州-海口高速公路、
兰新铁路穿乡而过,市内42路公交车直达,交通十分便利,素有“金城西大门”之称,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全乡区域总面积114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40个自然村,1个社区,共有农户3087户,居民户886户,总人口14000人。河口乡耕地总面积9290亩,其中保证灌溉面积6739亩,乡域内大中型企事业单位12家。乡镇个体企业53家。
乡政府驻河口北街,距党政机关所在地19公里。河口乡位于
庄浪河入
黄河处,宋代称喀罗川口。
清代称张家河湾,亦称张家河口,隶属
皋兰县西乡,辖八盘、石圈、洋沟城川、沙金岗、套沟川和咸水川。汉魏以来,河口为通往
河西走廊、湟水流域的交通孔道,素有“
兰州市西大门”支撑。西北有兰州—和口—新疆的通道,西南为兰州—河口—
青海省的要道。抗战时期,在河口置兰州海关,划分为东、西两区。乡政府所在地 河口村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是研究西北明清建筑的重要资料。
随着历史变迁,上世纪60年代前,由于极“左”思潮之影响,由于对传统文物建筑缺乏保护意识,河口的古建筑群体先后拆毁,它着实令人扼腕叹息。现存文物笔者调查后统计有:明朝
宣德、咸化年间族祠两座;
清代晚期族祠3座;明清时期商铺3座和四合院落38座;狮子楼台两座;明清时琴桌、太师椅、方桌、衣橱约16件、习武
块石1 个;磨扇、石碾实物3个;城池石匾一块、钦赐木匾一块;清光绪年间制作的
彩调剧、纱灯101件;族谱16部,修谱最早的系
康熙47年。其中四合院落总占地面积约为13984平方米,被列为区级“古民宅”保护对象,仅此,在
兰州市尚属保存之最。
河口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物产丰富。乡政府狠抓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无公害精细蔬菜2000余亩,全乡养殖特别是养牛业发展形势良好,乡镇企业形成了集农业、工业、交通业、商饮服务等多种产业为一体的农村经济结构,成为河口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利用闲置场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
工程机械、客运车辆交易项目,投资720万元,建成甘肃易通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达900万元,利税175万元,企业经济效益显著。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
西固区河口乡积极响应,全力抓好“三农”工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组织作用,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二是以成立专业合作社为形式,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依托基地建设,逐步构建“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重点在
大枣、西甜瓜、
胡萝卜、番茄、养殖业上狠下功夫,建立大滩村西甜瓜专业合作社;三是以关注民生为重点,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积极帮助农户修缮水渠、硬化乡村道路,开展乡村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全乡农村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2008年,
西固区河口乡先后完成河口、青杨、岗镇、石圈、张家台、大滩六个村人饮工程建设,解决了全乡8000余人吃水难问题。河口乡投资172万元,建成河口乡安全人饮供水站,解决了河口、青杨、岗镇、石圈四个村饮用水困难,并成立了河口乡安全用水管理协会。
青杨、石圈运行正常;岗镇、河口因村级自用管线严重老化,待管网更新后可立即投入使用。投资49万元,完成了大滩村安全人饮净化水入户工程;投资10万元,维修和更换人饮管道,保证了张家台村人饮用水。同时,为确保安全用水,投资1.8万余元,对各村蓄水池井盖进行了水泥加筑,加强了饮用水安全防范。
2008年入夏以来,
西固区出现了恶劣天气,对西固区部分乡镇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河口乡是西固区遭受恶劣天气较为严重的一个乡,为了减少恶劣天气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河口乡一方面进行广泛宣传,做好预防,定期召开会议,精心部署,合理安排预防工作,组织乡村干部深入村舍,积极宣传恶劣天气的危害性,提醒村民及早预防,特别防止洪水,洪涝冲毁耕地、淹没农作物的危害。另一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结合乡情,把握全局,进行研究,从组织领导、资金投入、应急措施等方面着手,认真制定了应急预案,以免给农业生产带来更大的损失。另外,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提高生产补救能力,对已经造成损失的乡村积极入户,调查了解,摸底上报,同时对困难群众给予一定的经济救助,尽量减少农业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