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华
江苏省大丰麋鹿保护区副主任
丁玉华,1955年生于江苏大丰,是一位高级畜牧师和麋鹿研究专家。他目前担任江苏省大丰麋鹿保护区副主任,并担任大丰野生(鹿米)鹿研究会理事长。丁玉华还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生态学会、中国兽类学会、中国自然保护区研究会的会员。
人物经历
1955年生,江苏大丰人。高级畜牧师,麋鹿研究专家。1977年毕业于盐城农大畜牧兽医系。1985年到东北林业大学进修野生动物管理,1987—1988年在中国林业科学院进修,1990年赴美国斯密桑尼科学院进修,交流野生动物管理与研究。1994年破格晋升为高级畜牧师。现任江苏省大丰麋鹿保护区副主任。为大丰野生麋鹿研究会理事长。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生态学会、中国哺乳纲学会、中国自然保护区研究会会员。1978年起从事畜牧业生产的研究,培养了一批畜牧生产技术人才。1986年参与建立大丰麋鹿保护区的工作。1987年与WWF及中国林科院等单位合作,进行“大丰麋鹿群对环境的适应、利用、栖息地变化趋势及管理(麋鹿野生放养)专题研究,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大丰麋鹿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栖息地生态环境影响作用的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承担的“麋鹿在大丰区野生放养”项目获得初步成功,使江苏省大丰麋鹿保护区成为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保护区,麋鹿繁殖速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还成功地掌握了麋鹿取茸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并对麋鹿茸、角、血进行化学成份分析研究,先后研制成功麋鹿血酒、麋鹿茸酒、麋鹿茸、角粉胶囊等。先后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麋鹿归来过“五关”》、《麋鹿公鹿在发情期.的行为研究》、《麋鹿采食植物的研究》、《生麋鹿的现状与发展》和《麋鹿茸化学成份的测定》等论文35篇,成果有一定国际影响,多次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
主要成就
在他的带领下,麋鹿繁衍扩群的成功得到国内外众多权威机构和专家的认可,保护区的面积由建区时的1000公顷扩大成现在的7.8万公顷。由于充分发挥保护区的功能作用以及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保护区的生物量逐年增多,生物圈也在逐年扩大,为国家生态安全和维护生态平衡作出了贡献。
保护区生态系统的日趋完整,使周边的农业生态得益非浅。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从保护区飞往附近乡村田间捕捉害虫的鸟类达10多万只,捕捉害虫约50-60亿只。周边农村每年递减农药用量,节约了农业成本,降低了环境污染程度,减少了人畜的危害,使农业社区的生态进入良性循环发展之路。
丁玉华编写了《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建立了湿地GIS数据库,得到了联合国湿地保护组织的高度赞誉。2002年1月11日,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丁玉华主持并参加科研课题16项,其中有2项为国家重点攻关课题项目,有5项课题分别获得部、省、市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专业刊物发表研究论文52篇。取得科研成果50多个,其中4个成果填补了世界麋鹿研究史上的空白。所撰论文《麋鹿公鹿发情期的行为及时间分配》被美国国家科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研究中心收藏。
主要贡献
大丰麋鹿保护区自1985年建立以来,丁玉华和保护区科研技术人员常年潜心研究,不断开拓进取,实施科技创新,从引进阶段到半散养阶段再到恢复野生种群阶段,使建区以来的39头麋鹿发展到今年的1317头,麋鹿数量占世界麋鹿总数的三分之一,其繁殖率、存活率、年递增率均居世界之首,比世界平均水平的5.9%高出约17.1个百分点。并且拥有世界上唯一的麋鹿野生种群118头,在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道路上树立了麋鹿回归大自然、麋鹿走出濒危和恢复野生种群的三个里程碑,创下了世界最大的麋鹿自然保护区、世界最大的麋鹿种群和世界最大的麋鹿基因库的三个世界之最。保护区现已成为世界麋鹿研究的主要基地,在国际自然保护事业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并被中原地区科协命名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
获得荣誉
麋鹿专家丁玉华潜心研究麋鹿、拯救麋鹿20余年,在国内外专业刊物发表研究论文42篇,取得成果40多项,丁玉华在麋鹿保护和麋鹿文化生态旅游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主要成就
主要贡献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