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德宾
中国编剧
包德宾,男,汉族,1949年7月13日出生,四川宜宾南溪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是中国著名编剧,以其谐剧作品《零点七》和小品《接妻》而闻名,这两部作品分别在1986年和1988年的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他创作有谐剧、清音、扬琴、小品、方言喜剧等作品一百多篇,包括谐剧《幸福和尚》《宝贝,对不起》《粱山一百零九将》等;曲艺瑞安鼓词《亲家》《山村鸡叫》《姊妹花》《成都的传说》《您的深爱》《霸王别姬》等;方言喜剧《爹妈有喜》《仔妹有喜》《好好活》等;电影《奇婚怪事》;电视剧《兰贵龙离婚》等。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成功,而且在社会上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人物经历
包德宾是国家一级编剧、四川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津贴,著有谐剧、清音、扬琴相声、小品、唱词、戏曲等艺术形式作品200余篇(部)。他曾为成都市市政工程公司石工,1972年起从事业余曲艺、戏剧创作,1978年调入四川省曲艺团任编剧。1980年,他写出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谐剧作品《这孩子像谁》,这部作品让包德宾收到不少赞誉,并在全国优秀曲艺观摩演出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1986年,他创作的谐剧《零点七》(原名《演出之前》)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由沈伐表演。包德宾的创作理念是不断挑战自己,他对自己的作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的座右铭是“踮起脚尖走路”,这成为了他的创作动力。
包德宾的作品与时代紧密相连,他通过作品展现了对时代的思考和对人性、品德、价值观的理解。他的创作需要亲身接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他曾到全省有名的乡镇观察生活和人。1988年,四川省四家单位联合主办了“谐剧作家包德宾作品展览演出”引起轰动,之后的包德宾谐剧作品研讨会,名家云集。
包德宾专注于谐剧创作,每年构思数百个作品,但真正落笔的只有三四个。他的写作已经成熟,写出来的作品几乎没有废稿。他将作家的创作状态比作练气功,需要专注和灵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包德宾感到超越自己变得困难,于是转向方言电影和喜剧的创作。1990年,他的方言电影《奇婚怪事》和电视剧《兰贵龙离婚》都是成都广播电视台拍摄的作品。
古稀之年,包德宾开始学习川剧创作,并创作了戏曲女性三部曲:《传说陈麻婆》《金缕鞋》和《玉石调羹》。他的川剧作品融合了新元素,如“money”“装修”等词汇,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
包德宾认为写作最重要的是“感悟”,他总结了20多个造包袱的技术性手段,并强调了想象力和人物形象的重要性。他在创作中寻找古今中外的“交汇点”,以服务于个人的创作。除了创作,包德宾还致力于培养新人,他有两个弟子徐崧和秦渊,他们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包德宾的作品不仅让沈伐等演员成名,也让他自己成为了知名的谐剧作家。他的作品研讨会吸引了众多名家参与。尽管年轻时面临认可困难,但他的作品以其个性和表现力赢得了文化部、曲协领导的关注。
人物作品
1980年,包德宾带着出生的儿子回家过程中,周围邻居纷纷上前,围着他讨论孩子像谁,这让包德宾灵感迸发。一个月之后,他写出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谐剧作品《这孩子像谁》,由此来讽刺人云亦云没有主见的人。《这孩子像谁》的成功让包德宾声名鹊起,吸引了国内外的曲艺爱好者和学者前来学习谐剧。他的作品受到了电视台、广播台和报纸的广泛报道。
1986年,他创作的谐剧《零点七》(原名《演出之前》)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由沈伐表演,引起了观众的捧腹大笑。这部作品的灵感来源于一次全省艺术市场调研,包德宾希望通过作品表达艺术家对艺术的真诚和敬畏。
1988年,包德宾的谐剧《兰贵龙接妻》被改编为方言小品《接妻》,并在央视春晚中由沈伐和岳红表演。这部作品反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民生活的影响,以及政策对人性和价值观的改变。《接妻》中的台词如“一,二,二点五”、“像麻将牌里的幺鸡”等成为了流行语。
1990年,包德宾写了方言电影《奇婚怪事》《兰贵龙离婚》,成为成都广播电视台拍摄的第一个电视剧。
1992年,包德宾写了《宝贝,对不起》,并开始转而写方言电影、方言喜剧。
2009年,包德宾出版了《包德宾作品精选》,收录了53篇剧本,是包德宾从事创作46年来的经典篇目。除了耳熟能详的作品,还有《小黑蚂蚁旅行记》《爱的“含蓄美”》、中江表妹系列、《红楼笑梦》系列谐剧,以及小品、相声瑞安鼓词、曲剧等。
2011年,他开始着手自己的第一部川剧作品《传说陈麻婆》,这部作品讲述川菜麻婆豆腐创始人陈麻婆的爱情故事和创业人生,“为普通小女人树碑立传”。为了写好陈麻婆豆腐的戏,包德宾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收集关于陈麻婆的资料。2015年《传说陈麻婆》就被搬上了川剧舞台。
此外,包德宾的作品还有:谐剧《小黑蚂蚁旅行记》《爱的“含蓄美”》《零点八》《王熙凤招商》《贾宝玉跳舞》等;小品《青春之宝》《语言问题》《选妈》《蜀汉移山》;四川省清音《姊妹花》、四川扬琴《亲家》、车灯盘子《幺姑娘出嫁》、金钱板《红公鸡》;方言喜剧《爹妈有喜》《仔妹有喜》等,电影《奇婚怪事》,戏曲《金缕鞋》《玉石调羹》等。
参考资料
作品评价
著名文艺理论家王朝闻评价包德宾《这孩子像谁》这一作品具有“峨眉山的猴气”,而调演组专家则认为它是“新时期曲艺创作的里程碑式作品”。
人物评价
包德宾的谐剧创作在新时期的四川曲艺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的作品与时代的变革、观众的口味贴得更紧,让作家的审美趣味和社会的审美趣味能够形成更高的和谐。他的创作站在了时代的交汇点上,既继承传统,又面向古今中外。
奖项及荣誉
包德宾的作品曾获文化部创作一等奖中国曲艺牡丹奖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入选奖、巴蜀文艺评选一等奖、四川省小品大赛创作一等奖等奖项三十多个。谐剧《零点七》、《兰贵龙接妻》分别入选1986、1988两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出。1988年由中国《曲艺》杂志社、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曲艺家协会、四川省曲艺团联合举办“谐剧作家包德宾作品展览演出”、“包德宾作品研讨会”。1990年,包德宾荣获“四川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担任职务
四川省曲艺家协会顾问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人物作品
作品评价
人物评价
奖项及荣誉
担任职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