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允斌(1924年--1967年11月21日),原名刘保华,又名克里姆允斌,出生于江西萍乡安源煤矿,
湖南省宁乡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刘少奇与
何宝珍的儿子。中国核化学专家。
1939年,刘允斌由组织派往
苏联,并被安排在国际儿童院学习。1945年,高中毕业并加入苏联共产党。同年考入莫斯科钢铁学院冶金系,后转入化学系学习。1951年考入莫斯科大学化学系研究生班。1954年,研究生毕业,获副博士学位。此后作为中国代表团工作人员留在苏联工作,并继续进修原子能专业。1956年,刘允斌舍去化学方面的研究,转到苏联地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研究所,开始向原子能尖端科学领域进军。1957年10月,刘允斌回国。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刘允斌负责筹建原子能所103工程。1962年3月,刘允斌首次从辐照过的研究堆燃料中提取出人造放射性元素--,满足了当时的科研需要。同年被调入202厂,参加轻材料的科研攻关工作,后担任轻化工研究室(即第三研究室)室主任。在他的领导下,三室先后攻下同位素分离的理论计算方法等一系列重大技术难关,建立起从原料到成品的化学、光谱、质谱等分析方法,并写出科研成果报告100多篇,为轻材料的生产线顺利投产做出了贡献。1967年11月21日晚,刘允斌离家外出,第二天早上,他的尸体在铁路上被人发现。
刘允斌在研制核燃料元件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15年4月15日,刘允斌获得由俄罗斯联邦总统
弗拉基米尔·普京颁发的“
苏德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奖章。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24年秋,刘允斌出生于
江西省萍乡市安源煤矿。同年12月,被父亲刘少奇托付给二
伯父刘云庭带回老家抚养。小学毕业后辍学在家务农。1938年。二伯父将他送到中共中央所在地
延安市,同年秋,进入
延安保育小学(后改为
北京育才学校),直接上四年级。
留学莫斯科
1939年,刘允斌由组织派往
苏联,并被安排在国际儿童院学习。1941年,刘允斌担任儿童院共青团组织和学生会的负责人。在中学时,他的功课成绩优秀,曾获得学校颁发的金质奖章。1945年,刘允斌高中毕业,同时加入苏联共产党。同年考入莫斯科钢铁学院冶金系,后转入化学系学习。1947年下半年,刘允斌担任中国流苏大学生组织团(中国学生同乡会)会长。1949年5月,经院方推荐转入
莫斯科大学化学系,并于1951年考入研究生班。1954年,他研究生毕业,获副博士学位。此后作为中国代表团工作人员留在
苏联工作,并继续进修原子能专业。1956年,刘允斌听从党的召唤,舍去化学方面的研究,转到苏联地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研究所,担任高级研究员,开始向原子能尖端科学领域进军。1957年10月,刘允斌回国。20世纪50年代末期,他因为在热核材料方面贡献突出而被授予副研究员职称。
献身祖国建设
1960年,中苏关系紧张,苏联单方面撕毁向中国提供
原子弹样品资料的协议并撤走全部苏联专家,给中国的原子能的研究和原子武器的制造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刘允斌与
冯锡璋、赵仲兴一起负责筹建原子能所103工程,并同为三人领导小组成员。
1962年3月,刘允斌带领科研人员,在极为简陋的条件下,首次从辐照过的研究堆燃料中提取出人造放射性元素--钚,满足了当时的科研需要。同年刘允斌被调入202厂,参加轻材料的科研攻关工作。同年5月,担任轻化工研究室(即第三研究室)室主任。
1965年6月,二机部决定由其领导下的第三研究室承担干法生产
四氟化铀新工艺的研究任务。1966年,他们顺利完成在中型卧式搅拌床中干法生产四化的试验任务。
人物去世
文化大革命初期,刘允斌怀着对政治的热情参加运动,不久,父亲刘少奇被打倒,妹妹刘爱琴被审查,弟弟
刘允若被捕入狱。1967年9月,刘允斌受到冲击,他不仅要承受恶语攻击,还要承受游街示众,挨打等迫害。
1967年11月21日晚,刘允斌离家外出,第二天早上,他的尸体在铁路上被人发现。
平反
1978年,刘允斌在去世11年后被平反。恢复其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和核化学专家的名誉。1979年2月,刘允斌的骨灰安放仪式在北京
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个人生活
1923年,
何宝珍与刘少奇结婚。1934年,何宝珍牺牲于南京雨花台。两人育有二子一女:长子刘允斌、次子
刘允若、长女
刘爱琴。
刘允若,1931年出生文革中坐牢8年,1974年出狱,1977年去世。刘爱琴,1927年出生,曾任北京公安学院外语系副教授,著有《儿女的情怀》。
1950年,25岁的刘允斌经父母同意,与
莫斯科国立大学同学玛拉.费多托娃结婚,生有一对儿女,分别取名索妮娅、阿寥沙。后因两地分居,文化背景不同等原因两人离婚。刘允斌的第二任妻子名叫李妙秀,上海人。两人育有两个孩子,大儿子维泽出生于1963年,小儿子名叫维东,出生于1965年。
主要成果
刘允斌组织领导工作人员全面开展科研攻关。在他的领导下,三室先后攻下同位素分离的理论计算方法等一系列重大技术难关,建立起从原料到成品的
化学、光谱、质谱等分析方法,并写出科研成果报告100多篇,为轻材料的生产线顺利投产做出了贡献。1964年,刘允斌及其团队成果颇丰:4月,904研究成功,8月,41#工程总联动试车,得到合格产品,同年10月,041--2历经艰辛研制成功。1964年10月16日,
小行星3789第一颗代号为596的原子弹爆炸成功。刘允斌在研制核燃料元件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刘允斌还带领研究团队开展了流化床氢氟化工艺的研究、
六氟化铀火焰炉
氢还原转换新工艺研究和流化床一步法脱硝还原新工艺研究,研究成果达到国外同类型工艺技术水平,并获得1978年
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
获得荣誉
2015年4月15日,刘允斌获得由
俄罗斯联邦总统
弗拉基米尔·普京颁发的“
苏德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奖章奖章。
社会任职
1947年下半年,刘允斌担任中国流苏大学生组织团(中国学生同乡会)会长。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刘允斌与冯锡璋、赵仲兴一起负责筹建原子能所103工程,并同为三人领导小组成员。1962年5月,担任轻化工研究室(即第三研究室)室主任。
人物评价
哥哥是父亲最称心的孩子,也是一个很有修养的好党员。工作积极认真,兢兢业业,充满责任心和献身精神。(刘允斌妹妹 刘爱琴 评)
刘允斌是刘家很有出息的后代,是少奇同志的骄傲。(王光美 评)
很多人都还记着他,不仅仅因为他是两任国家主席刘少奇的长子,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所代表的那一代人是我们这个共和国的一辈长子。为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过的那一代人,都会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找到自己熟悉的东西。(《共和国之子--刘少奇长子刘允斌的一生》作者 徐彬 评)
和刘允斌多年的接触中。给我留下更深印象的不仅仅是刘允斌作为国家主席之子的艰苦奋斗、忘我牺牲的精神。更有他在科研业务上的前瞻性和超强的工作能力。我们很多人都用“帅才”,来称呼他,可以说他是我们技术上难得的好领导。(中国钚化学专家 张文青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