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兰曾师从京韵大鼓名家
良小楼学习京韵大鼓,后来又师从著名弦师白凤霖学习梅花大鼓,白凤霖向王玉兰系统传授了金派梅花大鼓的理论知识和演唱技巧。
对于梅花大鼓的现状和将来的传承,王玉兰希望传统的风格、流派可以得到更多的尊重和保留。毕竟,艺术大花园是百花齐放的。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对梅花大鼓的板式节奏、表演风格以及曲目,做了很多改革和创新,让梅花大鼓这棵古树不断开出新的花朵。王玉兰说,自己很喜欢
花五宝的弟子、梅花大鼓表演艺术家
籍薇的创新,她在演唱《黛玉葬花》时加入了
越剧元素。
梅花大鼓又称梅花调,脱胎于清末流传在北京北城一带的清口大鼓,上世纪初以来主要流传于京、津两地。在
爱新觉罗·旻宁年间,八旗子弟玉瑞常常在
八角鼓票房中演唱这种曲调,由于他雅号“梅花馆主”,梅花大鼓也因此得名。梅花大鼓传统曲目保留下来的共有33段,大都为清末梅花大鼓艺人王文瑞提供,经单弦艺人
德寿山修改后交给
金万昌演唱流传下来的。在众多北方曲种中,梅花大鼓以清新雅致、富于音乐性而独具魅力。2014年11月,梅花大鼓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