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姬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对皇族女性的封号
宗姬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女性封号,起源于北宋时期。在北宋宋徽宗年间,由于蔡京的建议,朝廷仿效周代的“王姬”称呼,将皇帝的女儿称为“宋朝公主”。
历史沿革
北宋徽宗时期,为了模仿周代的“王姬”称谓,蔡京提议并得到采纳,自政和三年(1113年)开始,皇帝女儿被统称为“帝姬”。此外,皇帝的姐姐被称为“长帝姬”,而皇帝的姑母则被称为“大长帝姬”。这些封号均加上两个或四个字的美名作为区别。这种制度一直持续到南宋初期,随后逐渐恢复了原有的“公主”称号。
文献记载
《宋史·礼志十八》记载了这一变化的过程,指出在熙宁初年,曾经有过一次对公主、郡主、县主等封号的更改尝试,但由于群臣未能执行,最终未果。后来经过研究古代典籍,发现周代称女子为“王姬”,因此决定采用这一称呼体系。于是,公主改为帝姬,郡主改为宗姬,县主改为族姬。对于那些带有“大长”前缀的封号,则相应地改为大长帝姬,并且用两个或四个字的美名来代替原来的国号。《公主传》中还提到了一些具体的人物及其封号的变化,比如燕国长公主,在赵匡胤即位后被封为燕国长公主,之后又被追封为大长公主。到了政和四年,她的封号再次更改为恭懿大长帝姬。另一位人物顺淑帝姬,最初被封为顺庆公主,去世后被追封为益国公主。当帝姬的封号改变时,她也被追封为顺淑帝姬。
参考资料
唐六典.国学导航.2024-08-1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文献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