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鲈鲤(学名:Percocypris retrodorslis Cui et Chu,1990)是
鲤科鲈鲤属的一种
家鱼,特有于中国
云南省西部的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
澜沧江流域。这种鱼在游泳能力和
捕食技巧方面略胜其他鱼类,常在敞水区追食小型鱼类、
甲壳亚门、昆虫及其
美国白灯蛾。体长可达350mm,最大个体重达15kg。后背鲈鲤肉可入药,有祛痰、止血、镇静的功效。2021年2月1日,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仅限野外
种群。
后背鲈鲤体长可达350mm,最大个体重达15kg。体侧扁,头后背部隆起。头较长,吻钝。下颌突出于上颌。须2对,上颌须稍短,口角须后伸末端可达眼后缘之垂直下方。鳃裂大。背鳍弱刺,后缘具细齿。体鳞较小,胸腹鳞片更小。体背青黑,腹侧银白;体侧及头部均散布有许多黑色斑纹或斑点。
测量标本3尾,体长149—212mm,采自云南六库、
下关镇、
剑湖。背鳍iv-8;臀鳍iii-5;
胸鳍i-16—17;腹鳍ii-8—9。侧线鳞,背鳍前鳞32—35,围尾柄鳞16—19。第一鳃弓外鳃耙10。下咽齿3行,2·3·5—5·3·2。 体长为体高的3.9—4.3倍,为头长的3.4—3.6倍,为尾柄长的5.9—6.2倍,为尾柄高的9.2—9.9倍。头长为吻长的3.2—3.4倍,为眼径的5.9—6.5倍,为眼间距的3.2—3.7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5—1.7倍。 体延长,侧扁,头后背部稍隆起,背腹缘稍呈弧形。头长,吻稍宽扁,吻长小于眼后头长。吻皮止于上唇基部,与上唇分离,在前眶骨前缘无明显缺刻。唇较肥厚,包在颌外表,上唇两侧扩大;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唇后沟较深,前伸至颏部中断。口亚上位,成一斜裂,下颌稍突出,上颌末端伸达眼前缘的下方,上下颌内侧有细密的角质颗粒。须2对,发达,口角须稍长于吻须,后伸超过眼后缘。鼻孔在眼的前上角,近眼前缘。眼侧上位,眶间平坦,眼间距较宽。鳃孔较大,鳃盖膜于眼后缘与前鳃盖骨后缘之间的下方与峡部相连,间隙甚狭小,峡部裂沟较深,前伸达两上颌末端连线的中点。鳞较小,胸腹部及背部鳞片更小,埋于皮下,无裸露区。侧线完全,人后和缓下弯至腹鳍基上方后平直地伸入
尾鳍基中央。
背鳍基具鳞鞘,腹鳍基具腋鳞。背鳍外缘平截微凹,末根不分枝鳍条基部较粗,后缘具锯齿,末端柔软分节;背鳍起点距尾鳍基小于或等于距眼后缘。
胸鳍末端稍圆,远不达腹鳍起点。腹鳍起点在背鳍起点之前下方,其末端至臀鳍起点的距离小于吻长。臀鳍后伸不达尾鳍基。尾鳍叉形,最长鳍条接近中央最短鳍条的2倍。肛门紧靠臀鳍起点。鳃耙短小而尖,排列稀疏。下咽齿稍侧扁,末端尖而弯曲。浸制标本背侧灰褐色,腹部灰白色,体侧有零散不规则黑褐色斑点,不成条纹。头背及头侧斑点较大,色较深。背鳍及
尾鳍微黑,其它各鳍灰白。
后背鲈鲤于2021年2月1日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仅限野外
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