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烈士纪念塔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的建筑物
苏军烈士纪念塔位于长春市
简介
苏军烈士纪念塔,亦称飞机塔,位于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城市中心广场正中央。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当时的苏联政府对日本宣战,随即出兵东北地区,打击这里的关东军。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年秋天,为了纪念在反对日本法西斯战争中牺牲的苏联红军烈士,驻长苏军在大同广场(今人民广场)修建了这座纪念塔,于1945年11月7日落成揭幕。
建筑构造
纪念塔由塔基、塔座、塔身三部分组成。设计造型别致,花岗石条石贴面,边角成直线,和谐匀称、巍峨,充分体现了苏式纪念性建筑的风格。塔基呈圆形,直径30米,高0.1米,内铺花岗岩板块。塔座三层,第一层直径20米,高1米,外缘筑长度相当之6堵短墙、6个通道口,墙高0.8米,第二层直径1米,高0.5米,周围筑石墩4个;第三层紧连塔身,直径与塔身方形对角线相同(8米,高0.42米)。塔身为方形,共分五层,1-4层层高5米,第五层高6米,通高27.5米。塔底层边长5.7米,其它各层体积递次缩小,最上一层边长2米。顶部装一铁铸苏式轰炸机模型,作向北展翼翱翔状。
碑刻铭文
纪念塔的底层四面均镌有俄文或中文文字。北面上部刻有“苏联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中文大字,落款为“长春市各界人士”;下部所刻的俄文,是“为苏联的荣誉的胜利在战斗中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第二层和第四层处嵌着苏联国徵图案及中国工农红军浮雕,西面中下部用俄文刻有14名苏军军官烈士的姓名和军衔;名单上部竖一方石,四角为卷云浮雕,中部革命战争铸铁苏式轰炸机侧视模型,似向北穿云飞行。东面中下部则以俄文刻有9名苏军准慰和军士的姓名及军衔等级,上部嵌有飞机铸型和卷云浮雕。南面中下部刻的俄文是“这时埋葬着为苏联荣誉和胜利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的后贝加尔湖方面军的飞行员”;上面刻着“中苏友谊万古长青”八个中文大字;东面和西面,上方分别垒砌一块方解石,嵌着一架铁铸绿色苏制轰炸飞机模型,呈向北方穿云飞行姿态。南面二、三、四层中部留15厘米凹槽将塔身一分为二。整个纪念塔被拥簇于苍松翠柏,白桦、玫瑰、西香等绿树鲜花丛中,使其显得格外秀丽。为长春市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
历史背景
根据1945年在“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上与美英盟国达成的协议,苏联在结束欧洲战役之后,立即加紧了对日本作战的准备工作。1945年5月,苏联从西线调动大批军队开赴俄罗斯远东地区。在兵力和装备等各个方面,苏联红军都拥有绝对的优势。
1945年8月8日下午5时,苏联外交部长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召见日本驻莫斯科大使佐藤尚武,下达苏联对日宣战通告,并当面宣布:从8月9日起苏联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 8月9日零点钟声过后,苏联红军兵分4路,越过中苏边界,对关东军发起全线攻击。第1路苏军会同蒙古国武装部队,取道满洲里市,越过大兴安岭,突入东北中部平原,直插长春市沈阳市,切断关东军与华北日军的联系;第2路苏蒙联军向承德市张家口市锦州市方向进军;第3路苏联红军从东面突入东北中部平原,进击牡丹江敦化市地区,随后进攻吉林省、长春、哈尔滨市;第4路苏军从北部强渡黑龙江省乌苏里江后向齐齐哈尔市、哈尔滨进军。在几路苏军迅猛凌厉的攻势下,日本关东军措手不及,仓促应战,不到一周,便被轻易击溃。8月14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天皇氏广播投降诏书。关东军全线抵抗顷刻瓦解。8月18日,关东军司令山田乙三命令东北地区日军停止作战、向苏军投降。8月19日,苏军进占齐齐哈尔。8月20日,苏联红军开进长春市沈阳市、哈尔滨、佳木斯市等城市;8月22日,苏军先头部队进抵旅顺、大连市;23日和24日,苏坦克部队乘火车进驻旅顺、大连。
至此,前后3周多的苏联对日作战胜利结束。在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配合下,苏军一举打垮了日本关东军和驻朝鲜日军,加速了日本的投降,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远东战役中,苏军共击毙日军83737人,俘虏日军59.4万人,缴获坦克686辆、飞机861架、大炮迫击炮4300门。
相关资料
长春规划  http://www.ccghj.gov.cn/news/20081203/200812031312541193HTML
铁血军事网  http://bbs.tiexue.net/post2_1019496_1.html
参考资料
长春苏军烈士纪念塔.长春市人民政府.2023-11-20
目录
概述
简介
建筑构造
碑刻铭文
历史背景
相关资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