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文·林奇 Kevin Lynch ,1918年出生在
美国芝加哥一个富裕家庭,父母是来自美国的第二代
爱尔兰居民。林奇曾就读于美国当时一流的学校——法兰西斯·派克中学。1984年去世,是美国杰出的
城市规划专家。
生平
1918年出生在芝加哥一个富裕家庭,父母是来自美国的第二代爱尔兰居民。林奇曾就读于美国当时一流的学校——法兰西斯.派克中学。
凯文·林奇(1918-1984)曾在
耶鲁大学师从一代建筑宗师弗兰克·L·赖特(Frank Lloyd Wright),并最终成为
麻省理工学院(MIT)的规划教授。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院三十年之久,他帮助建立了城市规划系,并将之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学院之一。1988年,他的家人,朋友,同事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义设立了凯文·林奇奖学金,用以奖掖后进和资助建筑学院的图书馆。
在20世纪的
美国,他被称为杰出的人本主义
城市规划理论家。他的理论开拓了研究城市设计理论的一块新天地,影响了现代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建筑、
风景园林等各个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于1990年被美国规划协会授予“国家规划先驱奖”。
代表著作
他花费了5年时间研究人们在穿梭于城市中时,如何对城市空间信息进行解读和组织,从而于1960年出版了他对现代规划最有影响的著作《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
概要
城市意象理论认为,人们对城市的认识并形成的意象,是通过对城市的环境形体的观察来实现的。城市形体的各种标志是供人们识别城市的符号,人们通过对这些符号的观察而形成感觉,从而逐步认识城市本质。城市环境的符号、结构越清楚,人们也越能识别城市,从而带来心理的安定。
城市意象理论根据易为观察者了解城市的原则,界定了城市形态的概念。该理论认为,城市形态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城市形体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上。空间设计就是安排和组织城市各要素,使之形成能引起观察者更大的视觉兴奋的总体形态。这些形体环境要素主要包括以下五点: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
城市意象的局限性
首先,林奇将人对城市环境的理解仅仅看做是对物质形态的知觉认识,这与分析动物在迷津中的行为极为相似,即觅路和适应环境。更进一步说,仅从感觉经验出发研究人的认识问题,实际上只是从人的自然生存出发。人对某一环境的回忆首先是在环境中做了什么,比如具体是在哪里最后才会回忆环境的外观如具体的物质形态和建筑的细是在哪里,最后才会回忆环境的外观,如具体的物质形态和建筑的细部等。更进一步说,人们似乎更容易通过文字形式而不是建筑形态和细部的图解来记住环境中的物体。
其次,由于林奇城市五要素的方法对于形成局部的区域概念特别有效,其次于林奇城市要素的方法对于形成局部的域概特别有效而且易于操作,因此被广泛运用于城市设计当中。这实际上是在城市结构上契入各种想象的秩序形式,并因此而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同时这种方法还形成了对城市空间的进一步划分,如设立边界性的门窗、绿篱等。领域性的加强虽然对防止犯罪有帮助,但识别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常常使城市空间被分化得更为零碎和隔绝。这不仅与城市的整体性相悖,而且极易产生新的空间障碍,无法在居民与陌生人之间形成一种交流的界面,从而滋生新的社会问题。
2《城市形态》,1981
林奇也意识到《城市意象》的研究缺陷,因此在1981年出版的《城市形态》(Good City Form)一书中,他不再强调可识别性,而是将“感觉”作为城市行为的唯一尺度,而将可识感觉作为城市行为的唯尺度而将可识别性看做是感觉的一种。他承认自己在60年代关于居民对城市的理解过于静态化和简单化,忽略了对城市意义的关注,并认为:对于大多数居民来说,觅路实际上是次要的问题,而且对秩序的强调会忽略城市形态的模糊性、神秘性和惊奇性。
概要
主要论述了城市形态的形成原因,以及什么样的城市形态是好的,在此基础上提出“标准理论”概念。这一概念是他提出的城市形态三个分支理论(规划决策理论、功能理论、一般理论)的综合。标准理论的特点在于将人的价值观融进对城市形态的探讨中,是“对恰当的城市形态及其原因的一套想法”。
通过比较分析城市空间形态政策与城市空间形态建成实际状况适合程度,寻找成实状况程度寻找建成空间背后支持政策的种种目的和动机——价值标准及其划分。他认为,决定城市空间形态的价值标准存在,并将其划分为五种类型。随后他进一步指出,在五种价值标准中,“具有强大作用的价值标准”与“隐性价值的价值标准与隐性价值标准”共同组成城市形态政策制定的核心目的——核心价值标准。
设计思想评价
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给我们最大的冲击,就是让我们认识到了城市环境与人类主观感受的关系。在此之前,规划师关注的仅仅是城市自身和消费效率,对以往几十年的逻辑工程式思想形式和专业训练提出质疑。他不是一个那个年代传统意义上的城市规划师。他理解生活,懂得心理学,注重城市中一切巨大而敏感的细节。正是城市中的这些小细节都如此重要和复杂使我们晓得:
城市规划的完全专业化是不够的,优质城市绝不是经过描画图纸设计出来的,而是经过察看和剖析规划出来的。
参考资料
1.凯文·林奇,《
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1960
2.凯文·林奇,《城市形态》(Good City Form),1981
3.张乐,凯文·林奇生平及其思想,山西建筑,2008
4.陈倩,对凯文·林奇城市意象的分析,山西建筑,2009
5.汪原,凯文·林奇《城市意象》之批判,新建筑,2003
6.潘斌,验证凯文·林奇“形态核心价值标准理论”——以上海江湾—五角场地区为例,国际城市规划,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