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方正著的《继承与叛逆》讨论了中国与西方科学发展的分野,并总结了现代科学出现于西方文明的基本原因。并从西方科学史中,探索中国与西方科学发展的分野,及中国文化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这是一部出色当行的西方科学与科学思想发展史。作者从四五百种古今文献中钩玄提要,建构出一部简明流畅的历史叙事,达到了深入浅出、举重若轻的境界。但本书的成就和价值远不止此。因为作者不仅仅整理出一部西方科学史,而且要以此为阶梯,去探索一个更重大的历史和文化问题,即“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但要澄清这一问题,研讨的范围必须从科学史推广到西方思想史与文化史的整体。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本书在科学史叙事的后面衬托着一层西方哲学史,而且还隐现着一套西方文化史。但本书的深度尚不尽于此。作者笔下写的是西方科学史,心中关怀的却是科学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全书的设计和论辩方式也有意无意地针对着“
李约瑟问题”而发,作者对于李约瑟的《
中国科学技术史》及其它相关论著有着深入理解而且评论得非常中肯。
今日人人都知道科学重要,对社会影响巨大,但大多数人对于科学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却知之甚少,因而难以真正了解世界大变局之根源。现代科学的本质是什么?它和社会、文化有怎样的关系?在过去数干年间是如何演化的?“李约瑟问题”背后的意义又何在?对于这些问题,本书为我们提供了详细解说和崭新视角。
西方科学历经转折,但自古迄今仍然形成一个前后接续的大传统,它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这一传统本身。因此,“为何中国科学发展落后于西方”的问题必须以对此传统的了解为基础。本书所提供的正是这样一个基础,即西方科学的起源、发展与蜕变,包括此传统与哲学、宗教以及时代背景的关系。此外,本书还讨论了中国与西方科学发展的分野,并总结了现代科学出现于西方文明的基本原因。
这是一部出色当行的西方科学与科学思想的发展史。作者从感受西方科学的冲击到超越“李约瑟问题”说起,溯源自公元前600年开始的希腊文明,历经公元2世纪亚历山大城的阿拉伯文明、5世纪至10世纪间的
欧洲黑暗时期的停滞、启蒙时期自东向西回流,直至16世纪的日新说的发展经过,最后在中古时期科学和宗教从结合到激烈对抗最终分道扬的历史;同时考察了引领一时风骚的哲学家和宗教派别的思想精华;早期
文艺复兴和大学与经院
神学的兴起、专业科学家的出现、炼金术的发现、赫墨斯的复兴、学园的重建、
约翰尼斯·开普勒与数学神秘主义、牛顿与
罗伯特·波义耳的炼金术等等。
陈方正,广西岑溪人,1939年出生于
重庆市,1949年随家人迁港,中学毕业后,1958年赴美深造,先后在
哈佛大学(Harward University)及拔兰大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分别获得物理学学士及物理学博士学位。1966年返港,任教于当时新成立之
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并从事理论物理及高分子物理学研究;2004年聘请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竺可桢科学史讲席教授。学术工作包括现代化历程之比较研究、科技与现代化关系之探讨、民族主义理论、科学哲学、科学发展比较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