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学院
意大利画家拉斐尔创作的湿壁画
《雅典学院》(Scuola di Atene),别名《雅典学派》,是意大利画家拉斐尔·桑西于1509~1511年创作的一幅湿壁画,壁画长6.172m,宽2.794m。现收藏于意大利梵蒂冈博物馆签字厅。
画作取材于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举办雅典学院的逸事,通过追忆那个高度理想的古代黄金时代,借以表现文艺复兴时期与它的渊源关系和对它的崇尚之情。画作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中心,周围环绕着古希腊以来的七种自由学术领域的11组57个学者名人。多种多样的人物活动统一在一个为探求科学真理而自由争辩的主题之中。
《雅典学院》是拉斐尔·桑西的代表作,是他的人文主义思想集中典型的反映;也是文艺复兴时期古典精神的体现。
画作内容
画作概况
画作借助拱形圆屋顶为背景,营造出自由辩论的热烈气氛,场面宏大。画作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中心,柏拉图右手指天、亚里士多德右手指地,周围环绕着古希腊以来的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等七种自由学术领域的11组57个学者名人。画面上有来自不同时期、地域、学派的学者,如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修辞学家圣诺克利特斯、几何学欧几里得、天文学家克罗狄斯·托勒密、犬儒学派利奥六世第欧根尼琐罗亚斯德教创始人琐罗亚斯德等。人物都处于各自全神贯注的活动中,多种多样的人物活动统一在一个为探求科学真理而自由争辩的主题之中。
画作人物
创作背景
1509年,罗马教皇尤利乌斯二世聘请拉斐尔·桑西给自己的梵蒂冈宫作装饰壁画。梵蒂冈宫签字厅有拉斐尔·桑西绘制的四幅壁画,分别代表哲学、法学、神学、诗学。这些作品虽然是罗马教廷的任务,带着教皇巩固教廷权力的意图,但对拉斐尔·桑西来说,只是想借题发挥,来表现自己所憧憬的人文主义理想。其中《雅典学院》代表哲学,也是最广为人知的壁画。《雅典学院》创作于1509-1511年间,也就是拉斐尔·桑西的26岁到28岁之间。
拉斐尔·桑西是与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同一个时代的画家,受到两者影响较大,为表达对两者的友爱和敬意,拉斐尔将两人的原型画入《雅典学院》。从构图上拉斐尔·桑西吸收了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的优点,在叙事的宏大性和气势上可能受到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当时正在创作的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创世纪》的启发。
画作取材于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举办雅典学院的逸事,通过追忆那个理想的古代黄金时代,借以表现文艺复兴时期与它的渊源关系和对它的崇尚之情。
艺术鉴赏
主题
画作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创建的雅典学院为题,以古代七种自由艺术为基础——即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借以描绘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通过对历史上黄金时代的追忆,来寄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体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理想和对希腊精神的崇拜。画作预示着从古希腊、古罗马土壤中孕育出来的理性精神的复苏,也是拉斐尔·桑西对人类中追求智慧和真理者的集中赞扬。
在向纵深展开的以拱门为远景的背景前,拉斐尔将把不同时代、地域和学派的著名学者聚集一堂,把历史人物和现世人物合为一体,让他们展开自由热烈的讨论,有如举行盛大的节日庆典,颇有百家争鸣的气象。
人物描写
拉斐尔对每个人物进行了精心的思考,一方面使这些伟大人物都处于全神贯注的活动之中,另一方面又让进行着不同学科研究的人们和谐地聚在一起,组成探讨、争论和交流的场面。拉斐尔·桑西对每个人物的神情和动作也都作了精细的思考和细致的安排,使他们符合各自的身份、性格特征、精神面貌和学术特点。各种不同的形象性格,各种隔行扫描纵横的内在联系,表现得浑然一体。多种多样的人物活动都统一在一个为探求科学真理而自由争辩的主题之中。
画作中的柏拉图是以列奥纳多·达·芬奇为原型,赫拉克利特是以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为原型,拉斐尔·桑西本人则在画作的角落里,既表达了对两者的崇敬之情,也表达了自己面对古圣先贤时的谦逊。
构图
拉斐尔·桑西巧妙地利用半圆形墙壁安排了构图, 使建筑物的外框正好成了壁画的画框,由于空间构成手法的运用,使人感到画中的人物仿佛活动在真实的空间之中,是美术史上壁画与建筑结合的一个范例。地面的纹样拱顶内壁的纹样互相呼应,建筑物真实的装饰和画面内部虚构的装饰合而为一,甚至连两边壁中的大理石雕像,都在构图上起着均衡作用。画上明亮宏伟的大厅,是根据当时建筑师布拉曼特设计的彼得伯勒大教堂为范本绘制的,是拉斐尔·桑西根据构图需要而设计的。整个画面的建筑根据中心视点,像层层凯旋门一样向纵深推演,厅后巨大的拱顶直通天际,并借着宽阔的走廊和石阶扩展了空间,使画面显得宏大深远。两侧壁龛中分别饰以智慧女神雅典娜和音乐之神阿波罗的大理石雕像,显得更加庄丽崇高。将群贤毕至的盛况放置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上,凸显主题。
画作采用了中心对称的构图,聚焦点在中间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身上。构图上吸取了列奥纳多·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的优点,画面上人物都朝向画面中心。人物主要被分成两部分,虽然并不对称,却巧妙地互相平衡着。画作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中心,周围环绕着11组57个古希腊学者名人。柏拉图右手指向天空,表示一切存在的东西都源于理念世界,而亚里士多德右手掌心向下,朝向大地,表示只有在此岸人间世界里面能够直接经验的东西才是真实可靠的。这既表达了两位利奥六世的思想分歧,更是用艺术形象表现了西方哲学史上对立了将近两千五百年的思想。柏拉图的哲学是抽象的、形而上的,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则是凭借经验、实践和常识,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们普遍认为两者是一种互补,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可以进行沟通。拉斐尔·桑西也接受了这种观点,他在这幅画中让两位哲学家聚集在一起,其它人围绕着他们,他们两边的哲学家们似乎也分成了唯心主义经验主义两大阵营。在两人旁边围绕着注视倾听的人群。其他人物则按着七种自由艺术分类,自然地形成几个小组向左右两翼和前景展开,以伊壁鸠鲁为中心的小组代表语法,圣诺克利特斯代表修辞,以毕达哥拉斯为中心的小组代表数学,以欧几里德为中心的小组代表几何,以克罗狄斯·托勒密为中心的小组代表天文。左上方靠柏拉图一侧,有个老者正浸沉在个人思考中,而苏格拉底正在向围听的人剖析一种论据,亚历山大大帝背后的一人,在招呼着走来的两个青年。右上方靠亚里士多德一侧,有两个若有所思的青年和一个离群孤立的穿红袍的埃利亚的芝诺,他们正好同左侧的一组形成情态动静上的对比。画中的第欧根尼在构图上明显地起到使台阶与前景人物缩短距离的重要作用,以他为起点,通过两个走上台阶的青年,到画面前沉思的学者赫拉克里特,正好形成一个圆形的旋律。台阶上的人物是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物理学和数学曾被看作是哲学的分支,所以被安排在低一级的位置。
画作运用透视法,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和远近感,将二维平面呈现出三维空间的纵深效果,给人亲临现场的感觉,透视法准确到几乎可以用数学来测量。
色彩
画作色彩处理协调,背景是乳黄色的大理石建筑,人物的衣饰有红、白、黄、紫、等色,用来突出人物。建筑背景上,由亮到暗进行过渡和变化,亮面以乳白色为主,暗面以栗色为主,中间色是以橙色为主。 人物皮肤是由高光到暗部的变化,与建筑背景的颜色一致,都是以黄色为主,再到细微的变化。
影响与价值
《雅典学院》是拉斐尔·桑西的代表作,是他少有的场面宏大的作品,是他的人文主义思想集中典型的反映;也是文艺复兴时期古典精神的体现。
拉斐尔·桑西的《雅典学院》和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的《最后的审判》被誉为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三大杰作,是纪念碑式的现实主义典范作品,也正是这部作品让拉斐尔·桑西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三杰之一。
《雅典学院》是艺术价值较高的作品,是举世闻名的艺术遗产,使后人能有更多的资料研究、学习与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现状、思想潮流和人物风貌。
拉斐尔·桑西凭借着《雅典学院》《草地上的圣母》等作品中的人文性以及对中世纪宗教艺术的批判,推动了文艺复兴的进程,并影响到了之后古典主义绘画的发展,推动了古典主义的开启和巴洛克艺术的形成。
重要展览
2020年,为纪念这位文艺复兴大师逝世500周年,以其祖国意大利为首的多个西方国家举办了各类展览和活动,其中在北京市嘉德艺术中心以投影方式展示了《雅典学院》。
2021年,深圳市南山博物馆举办“拉斐尔·桑西与古典准则——意大利圣路加国家美术学院珍品大展”,其中包含《雅典学院》的数字媒体解析。
2022年4月,英国国家美术馆推出伦敦拉斐尔·桑西特展,其中包含《雅典学院》。
参考资料
..2022-12-09
..2022-12-10
..2022-12-10
..2022-12-10
..2022-12-10
..2022-12-10
..2022-12-10
..2022-12-23
..2022-12-20
目录
概述
画作内容
画作概况
画作人物
创作背景
艺术鉴赏
主题
人物描写
构图
色彩
影响与价值
重要展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