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楼镇,隶属于
保定市莲池区,地处莲池区东北部,东与
清苑区为邻,南与
东金庄乡接壤,西与
韩庄乡相连,北与
徐水区毗邻。乡人民政府驻西百楼村民裕西路37号。辖区东西最大距离6.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5.26千米,总面积27.0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6739人(2020年)。
历史沿革
1953年,建百楼乡。
1958年,属大阳公社。
1959年,属臧村公社。
1961年,析出,置百楼公社。
1984年,复置百楼乡。
2018年末,
莲池区撤销百楼乡,设立百楼镇,以原百楼乡的行政区域为百楼镇的行政区域。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8年,
徐水区漕河镇杨指挥营、路家寺、杨村3个村和
留村镇太保营、南常保2个村划入;北高庄村划归莲池区
韩庄乡;北阎庄、
中阎庄、西阎庄、王庄、高庄、侯郎庄、国公营、梁庄、大吕庄、
钟家营、小吕庄、前营12个村划出设立
清苑区阎庄乡。
区划详情
截至2013年末,百楼镇辖头台、柴楼、西百楼、东百楼、后营、东大夫庄、西大夫庄、蔡庄、杨指挥营、路家寺、北张庄、太保营、南常保13个村民委员会。
截至2019年,百楼镇辖13个村委会,乡人民政府驻西百楼村民裕西路37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百楼镇地处
莲池区东北部,东与清苑区为邻,南与
东金庄乡接壤,西与
韩庄乡相连,北与
徐水区毗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6.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5.26千米,总面积27.07平方千米,总人口25201人。
地形地貌
百楼镇自西向东北略有倾斜,西部地势较低。
水文
百楼镇有黄花沟防洪堤流经,过头台村后进入
韩庄乡域内。
人口
截至2013年末,原百楼乡总人口21732人。另有流动人口664人。总人口中以
汉族为主,达20584人,占94.7%;少数民族有
满族,
回族、
壮族等.1148人,占总人口的5.3%。2013年人口出生率12.92‰,人口死亡率4.15‰,人口自然增长率8.77‰。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860人。
截至2017年末,原百楼乡常住总人口25050人。
截至2018年末,原百楼乡户籍总人口25201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百楼镇常住人口56739人。
经济
综述
2013年,原百楼乡农业产值142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0元;工业产值31.45亿元;商品零售额1.9亿元。
2017年,原百楼乡企业个数共341个,企业从业人数2166人,其中工业企业30个。
2018年,百楼镇工业企业57个。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5个。
第一产业
截至2013年末,原百楼乡耕地面积37500亩,主要以粮食和蔬菜
种植业为主,总播种面积36253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1882亩,蔬菜种植面积3016亩,油料种植面积1355亩,粮食总产量13541吨,蔬菜产量15000吨,油料产量330吨,建有以南常保为中心的5000亩“百禄”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畜牧业以饲养
奶牛为主,存栏5000余头,原
北市区第五、第八、第九奶牛基地分别建在百楼乡头台、杨指挥营、路家寺3个村。
第二产业
截至2013年末,原百楼乡工业企业摊点数57个,主要从事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家具制造、印刷业、金属制品、通用设备制造业,从业人数1025人。
第三产业
截至2013年末,原百楼乡商业网点数500个、集贸市场数5个,集贸市场成交额2亿元。
2018年,百楼镇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5个。
社会
教育
截至2013年末,原百楼乡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08人,教师7人;小学5所,在校学生1450人,教师95人;中学1所,在校生240人,教师5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9%、小升初升学率99.9%、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99.9%。
文艺
截至2013年末,原百楼乡有13个村有活动广场、农村书屋。西百楼村民间文艺队,以“哈哈腔”为主,另有
大鼓队,腰鼓队、秧歌队等。每周三、六会在村中心广场组织活动。南常保村锣鼓队,每逢节假日在村内广场举行活动。
医疗
截至2013年末,原百楼乡有卫生院1所,床位20张,固定资产30万元,专业人员18人,卫生室20所,98%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社会保障
截至2013年末,原百楼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90户,人数312人,支出608万元,月人均162元,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62人,支出33.48万元。电信网点2个,固定电话用户2000户,移动电话14000户,宽带接入用户1000户。
交通
百楼镇西部有纵贯的
京广铁路,
北京—香港公路纵穿镇内,东靠
京珠北高速,其进出口位于镇区东北部,南部七一东路横穿直至京珠高速路口。通往各村全部为平坦的硬面路。
文化
名称来历
百楼镇因乡政府驻西百楼村而得名。
哈哈腔
哈哈腔,又称喝喝腔、呵呵腔、柳子调,由民间秧歌发展而成,形成于明末清初。清
乾隆,哈哈腔流传到
保定市。清末民初达到鼎盛。
新中国成立以后,
清苑区建有专业的哈哈腔剧团。哈哈腔又称柳子调、喝喝腔,2006年5月20日,哈哈腔(河北清苑和
青县)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