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彩吸蜜鹦鹉(学名:Trichoglossus haematodus)共有21个
亚种,体长25-30厘米,羽色鲜艳。体重120-130克。嘴为桔红色,脚为蓝灰色。头顶、下颌及脸颊部为深蓝色。枕部和颈上部有紫褐色和黄绿色的环带。背部、翅膀和尾羽为绿色。胸部为红色,并具有黑色的带状块斑,腹部、两胁为暗绿色,并有红色横斑,尾下覆羽为黄色。
鸟喙比一般鹦鹉的长、更特别的是细长的舌头上有刷状的毛,称为刷状舌,方便该鹦鹉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
常成群啁啾尖叫,叫声嘈杂。栖息在低地森林、开阔林地和公园中,以花粉和花蜜为食,也吃种子、果实和昆虫。 成对或集群活动。活泼好动,从一个树丛飞到另一个树丛。飞行呈直线,速度快。分布于
澳大利亚,
印度尼西亚,
巴布亚新几内亚和
所罗门群岛。
彩虹吸蜜鹦鹉(Rainbow
吸蜜鹦鹉)身上的羽色宛如彩虹般炫丽夺目,是Trichoglossus属中颜色最鲜豔亮丽的种类。他们也是吸蜜家族中最庞大的族群,其下高达21种
亚种,每种都身披灿烂耀眼的羽色。由於他们的颈部是鲜豔的黄绿色,因此又被称为绿颈吸蜜(Green Naped Lory)。在国内他们是相当受欢迎和普遍的吸蜜鹦鹉,也就是俗称为「
青海省」的吸蜜鹦鹉。彩虹吸蜜生性非常活泼爱玩,不仅需要比较宽广的空间,一成不变缺乏刺激的生活也会让他们觉得索然无味,因此饲主最好准备一个足够的空间,在摆上许多他们喜欢的玩具(例如铃铛),让好动的他们不至於感觉无聊;他们非常聪明,学习能力相当强,很容易就能够学会许多小把戏或是小技巧,他们的语言能力不错,很快便能够学习些字汇和句子,也能够了解饲主的指令,是非常灵巧聪慧的
宠物鸟;
彩虹吸蜜对饲主相当忠诚,收养的幼鸟个性相当温驯友善,会接纳家庭中的任何成员,即使是陌生人也可以和他们互动得很好,成年的鸟大部分都会有仅认一位饲主的倾向,因此在幼鸟时期多让他们接触不同的家族成员,学习社会化便相当重要。
鸟体为绿色,额头、头顶、脸颊附近、
鸟喙和眼睛之间、下巴为蓝色,延伸到头部後方、胸部上方、脸颊後方渐渐变为棕黑色;颈部弯曲的地方为黄绿色;胸部红色,每片羽毛均带有宽约2公分的蓝黑色滚边;腹部深绿色;大腿、尾巴内侧覆羽均为黄绿色,并且带有深绿色滚边;翅膀内侧覆羽为
橙色,内侧飞行羽分布著很宽的黄色带状;尾巴内侧
橄榄黄;鸟喙
柑橘;虹膜
红棕色。幼鸟的鸟喙为棕黑色,虹膜深色。
虹彩吸蜜鹦鹉在野外将巢筑在高高的空心树干里,每年12月份开始发情、求偶。每窝产卵2-3枚。卵为纯白色,孵化以
雌鸟为主。孵化期为25天。
对于人工繁殖的彩虹吸蜜鹦鹉来说,一旦开始繁殖,即十分多产且稳定地持续繁殖,一般而言,雄鸟约在18-20月大时成熟,雌鸟则需两年它们是多产且全年皆可繁殖种类,当然也有可能很早即开始繁殖,但还是建议在完全性成熟后始给予繁殖机会比较理想,一窝约产2枚卵,孵化期23-26天,7-8个星期羽毛长成,不宜太晚将幼鸟移出,如果
亲鸟又开始准备繁殖下一窝时幼鸟如尚未离巢可能会遭亲鸟攻击。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
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虹彩吸蜜鹦鹉饲养较为困难。它们的嘴较为尖硬,喜欢啃咬,善于攀缘。饲养笼具应选用金属笼,笼具大小为长80厘米、宽40厘米、高50厘米。也可用金属栖架饲养,栖杠宜用硬木或金属杆制作,食水罐用瓷制品或金属制品为宜。要特别注意卫生,食罐、水罐每天要清洗,笼子的沙土每周更换1~2次,室内和笼具要经常消毒。
冬季应注意保暖,室内温度不低于16℃。夏季温度在30℃以上,应加强通风。食物可用
玉蜀黍属、稻子、花生、小
麻籽、葵花籽、粉料以
玉米面或混合面料蒸制窝头,并供给少量的水果和蔬菜。繁殖期和冬季应增加花生、小麻籽的比例。夏季多喂些水果。
可用大的树干掏一个直径14厘米的洞代替巢,巢的大小为长30厘米、宽14厘米、高14厘米,开口在巢洞的上部。在发情期,雄鸟追逐
雌鸟,形影不离,依偎在栖杠上互相点头,交嘴漱食,雄鸟把吃进的食物吐出喂给雌鸟。在孵化期间,
亲鸟表现很警觉,对有异常情况表现精神不安,来回跳动。因此,在繁殖期间,应有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防止惊扰,保证亲鸟顺利孵蛋。
育雏期间应增喂
鸡蛋黄、
玉米面或混合面的窝头,并添加
牡蛎科粉或骨粉,以增加钙质和
无机盐,使幼鸟能正常发育,以免幼鸟出现软骨病。初生
早成雏全身裸露,为粉红色,只有稀疏的金黄色的纤毛。几天后全身长出灰白色绒羽。40日龄时,绒羽脱落,全身羽色近似成鸟。幼鸟70天左右离巢,活动、觅食。此时亲鸟继续给幼鸟喂食。可根据幼鸟体质情况和
亲鸟分笼饲养,以使亲鸟继续产蛋,进行下一窝的孵蛋工作,有利于提高亲鸟的繁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