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云龙县漕涧镇是一个拥有2000年历史的古镇。汉元封二年(前109年)
刘彻在
云南省设郡县,漕涧镇即是当时唐县所在地。
刘庄永平十年(67年)置
益州西部
都尉治嶲唐,十二年(69年)设
永昌郡,仍治嶲唐。
云南省云龙县漕涧镇位于
大理白族自治州、
保山市、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三个地州分接处,海拔2100多米,居住着白、苗、彝、
傈僳族、
阿昌族等少数民族,是一个边疆多民族高寒山区集镇。
自古以来,漕涧镇素有温泉之乡的美誉,境内分布着三处温泉,依其地理位置而名为上、中、下澡塘。其中,上、中澡塘两个温泉地处漕涧镇东山巨大的天然氧吧——大森林中,而下澡塘温泉则是其中最为著名的温泉,位于漕涧东南山麓,距漕涧镇政府驻地9千米处,三面临山一面临溪,绿树成荫风景秀丽,拥有世界上较为罕见的温泉瀑布和众多的温泉泉眼景观。
历史沿革
漕涧镇有悠久的历史,曾有
新石器时代文物和汉代青铜器出土,据专家考证,漕涧地区曾是西汉时 唐县的治所。漕涧古称“早竹”村,明朝
洪武十五年在今仁山村设漕涧土千总。
清代改为荣里,民国初改不第四区,并设立县佐,民国十九年改为第五区,到民国二十五年裁撤,民国二十八年又改为永丰乡,1949年改漕涧区,1955年3月划归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当年11月份归回
云龙县,1984年改为漕涧镇,一直沿袭至今。
行政区划
漕涧镇辖7个村民委员会,200个村民小组,156个自然村,2007年末全镇总人口34311人,其中
白族25624人,
汉族4853人,
彝族805人、
阿昌族2415人,
苗族538人,其它民族76人。
漕涧村:3727户,40个村民小组,11个自然村,11501人 仁德村:1235户,28个村民小组,17个自然村,4423人 仁山村:1284户,20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村,4964人 铁厂村:1199户,38个村民小组,33个自然村,4348人
大坪村:846户,30个村民小组,35个自然村,3355人
鹿山村:753户,25个村民小组,25个自然村,3310人 新胜村:589户,19个村民小组,26个自然村,2410人
经济发展
2007年共种植
泡核桃3863亩,全镇泡核桃已达7.2万多亩,优质泡核桃基地规模基本形成。三是畜牧业发展形势良好。全镇大小牲畜存栏73289头(匹、只),出栏53400头(匹、只),同比增长6%,全镇共有养殖专业户30户,建成牛养殖示范小区3个,黑山养殖示范小区1个,活畜流通专业户20户,畜产品加工7户。
文化教育
有一所县级中学——云龙二中,现有教职工104人,
高中专任教师60人,初中专任教师27人,上学年在校高中生717人;有 2所镇级初级中学,现有教职工77人,上学年三所中学在校初中生1884人;有10所村级完小,2个
初级小学,20个村小学校点,上学年在校小学生2900人。全镇教师编制275人,其中初中教师77 人,小学教师198人,中小学教师中,大学本科学历14人,
专科学历139人,中师学历60人。
政务公开
为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进我乡政务公开工作,根据中央、省、州、县《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有关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民主权利,进一步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推进廉政勤政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义务人和权利人
镇人民政府是实施政务公开行为的义务人,应按照规定程序方式公开和提供镇规范性文件、行政措施、
行政决定等政务信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作为政务公开权利人,享有要求政务公开、获取政务信息的权利。
公开原则
政务公开应当遵循合法规范、完整统一、真实有效、及时准确的原则。
公开内容
除涉及国家机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法规禁止公开的事项之外,下列事项应按照规定方式向社会公开:
(一)行政决策方面 1、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及其他政策性规定; 2、本行政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发展计划、重大决策、工作目标及实施情况; 3、本镇发展规划、财政预决算报告; 4、本级政府向社会承诺为公众办实事的事项及完成情况; 5、重大决策或重大管理事项失误及责任追究情况。
(二)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事项方面 1、疫情、灾情或者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报、发生和处置情况; 2、扶贫、优抚、教育、
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方面的资源、分配、使用情况及依据; 3、社会捐赠及其分配、使用情况; 4、乡镇企业的设立、重组、改制、产权交易情况; 5、本行政区域内公益事业的投资、建设、使用情况; 6、违反承诺或违纪行为的投诉的处理办法和结果,行政救济的途径。
(三)行政主体及
行政执行方面 1、组织机构设置、设定依据,法定职能、职责,工作纪律、办事规则,工作人员的姓名、职责分工、办公地址、联系方式等; 2、政府组成人员任免、公务员招录以及公开选任干部等情况; 3、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采购限额标准、采购结果及其监督情况; 4、重要专项基金、资金的分配、使用情况和重要物资招投标、采购情况; 5、税费征收和减免政策执行情况; 6、征地拆迁、土地供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房地产市场情况; 7、重大基本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招投标和建设情况; 8、行政机关行政许可项目、非行政许可项目、其他公共服务项目和收费项目及其设定依据、办事条件、办事程序、办事期限、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办理结果等情况。
(四)其他方面 1、在本机关范围内公开事项:领导干部在政务活动中廉洁自律情况;内部
财务收支情况;工作人员的任免、奖惩及其他人事管理情况;工作人员福利待遇及生活救济情况等; 2、依照有关规定应当公开的其他事项。
公开方式和要求
(一)政务公开应建立固定场所和载体,形式应体现直观性、多样性、行业性、地域性和发展性,内容应经常更新,准确及时,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政府网站; 2、政务公开栏。
(二)政务公开事项属于日常性工作的,应当定期公开;属于阶段性工作的,应当逐段公开;属于临时性工作的,应当随时公开。对事关全局、涉及公众切身利益及公众普遍关心的重要事项,实行决策前公开、实施过程中动态公开和
决策实施结果公开。
(三)政务公开的政务信息自政务公开义务人做出公开决定之日起,须在7个工作日内进行公开,其内容发生变更、撤销、终止的,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更新公布并做出说明,保证政务公开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避免误导误传。
(四)政务公开义务人未按本实施方案第三条规定,政务应公开而未公开的,政务公开权利人可以通过口头、书面、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要求政务公开义务人履行,义务人在接到权利人要求公开申请之日起,在7个工作日内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答复。政务公开权利人申请公开的内容已经公开的,政务公开义务人应当给予指引。
(五)对于尚未确定是否属于国家秘密范围的政务信息,应当暂缓公开,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的规定对其性质予以认定,再决定保密或公开。
(六)政务公开权利人查阅公开的政务信息时,有权取得查阅证明或相关文件、资料的复印件。
政务公开义务人根据本规定提供政务公开信息,只能向政务公开权利人收取预先确定标准的检索、复印、邮寄等成本费用,不得收取其他费用。
成本费用的收取标准,由物价部门核准。
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政务公开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镇政府要把政务公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议程,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镇政府成立以镇长为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政务公开工作领导责任。党政办为政务公开工作办事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政务公开工作。
(二)狠抓落实 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政务公开工作,明确政务公开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把政务公开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二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建立政务公开投诉受理制度、定期监督检查和通报制度、政务公开内容备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使已开展的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同时要根据新形势和新的发展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扩大政务公开范围,满足群众的知政要求,做到应当公开的必须全面公开,内容必须详实,责任必须明确,把政务公开工作作为服务社会的有效载体和联系群众的桥梁。 (
三)强化监督 要健全监督网络,通过设立投诉信箱、公布监督投诉电话、从社会各界聘请政务公开监督员等多种形式,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政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每半年要对政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一次自查、总结,并将工作总结报县政务公开领导组办公室。
(四)责任追究 违反本实施方案规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向乡政府或乡纪委投诉。受理机关接到投诉后,应及时调查处理,并给予书面答复。对违反政务公开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1、未向上级人民政府政务公开工作领导机构报告政务公开工作的; 2、未将应当公开的事项及时公开的; 3、政务公开的内容不真实的; 4、不按规定方式公开应当公开的事项的; 5、不按规定要求为有关单位和个人查询复制有关资料提供协助的; 6、对于监督检查机关责令整改的问题,拒不整改的; 7、泄露党和国家秘密及个人隐私的; 8、对投诉、调查人员打击报复的; 9、其他违反政务公开规定应给予行政纪律处分的。
文化旅游
从文献名帮---
大理白族自治州往西行程3小时,您将到达堪称温泉之乡的
云龙县漕涧坝子。当您进入坝子西边的下澡潭,犹如踏入仙境,这里有世界上十分罕见的温泉瀑布,瀑布源头泉眼水温高达86oC,水流量大,水质好,瀑布之下的泉水汇成一条宽3米,长3000多米的热水河,汇入滔滔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间称之为下澡潭的温泉群,含温泉瀑布、热水河、叠水岩澡潭、官澡潭、柏素澡潭(又名鸳鸯澡潭)、内宫澡潭、圣水井和烫羊池等十几处泉眼,属高热单纯硫磺泉,内含十六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有疗疾健肤之神效。人们扶老携幼、安营扎寨,一住十天半月,利用天赐温泉疗疾治病已有悠久的历史。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妇科疾病、眼疾、胃
十二指肠溃疡、风湿痛等等患友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饮疗、蒸疗、浴疗、康体健身,裕达而归,根据不同人群的喜好,在露天游泳池和泡池里浸泡温泉可沐浴阳光、仰望蓝天白云、观看头顶上飞过的
益鸟、聆听温泉林里的蝉鸣、嗅闻泉边野花之香,仰卧泡池边的天然石岩上,流动的泡池之水拍打着您的裸身,您可酣甜入睡。很有几分山野的情趣。在露天泡池和游泳池里,休闲度假的游人都喜欢男男女女泡在一起,大家脱去正装,只穿泳衣,还原了人的自然本色,相互间比平时看得更加透彻,没有了职业和名份的区别。而在别墅式的官澡潭就不同了,历代官吏独霸着官澡潭洗浴,久而久之习以为常,有名份的人才能进官澡潭浸泡,而在官澡潭浸泡过的达官贵族,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升迁,真是巧而合之。方圆的名人都争先恐后的慕名到官澡潭泡泉涤身,内心祈求升迁。漕涧下澡潭是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这里山体绵延,流水潺潺,林木葱茂。在这里泡温泉、清心涤身、品味圣水井的泉液、观云海起伏、身置幽静的山林中,一种原始的神秘感便会从您的心底油然升起,真是一个休闲度假、疗疾康体的圣地。好客热情的白、苗、彝、
阿昌族等族的乡友们盼望您的到来,共享天籁神韵!
农村经济
一是稳步抓实粮食生产。二是
泡核桃种植稳步推进,逐步形成规模。
漕涧镇地处三江并流的交界地,是典型的高山冷凉气候,有天然温泉(上、中、下)三个澡塘,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漕涧的天然气候使面临濒危植物——
红豆杉,在本地长势良好,镇党委政府根据地区优势,通过项目带动,将红豆杉产业作为本地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来抓,截止2007年,漕涧镇已种红豆杉上千亩,同时漕涧镇地处大理、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保山市三地州结合部,区位优势强,是发展各种现代工业型企业的首选之地。漕涧镇历来是商家的一片热土,镇党委、政府热忱欢迎广大商家前来我镇投资办厂。
人口卫生
漕涧镇辖7个村民委员会,200个村民小组,156个自然村,2006年末全镇总人口34338人,其中
白族25679人,
汉族4892人,
彝族781人、
阿昌族2374人,
苗族534人,其它民族78人。医疗卫生实行一体化管理,新增了一百多万元的医疗设备,1500㎡的卫生院综合大楼已经开工建设,医疗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全面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80%以上并逐年提高,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文化教育
教育基本情况 漕涧镇是
云龙县经济中心,
大理白族自治州经济强镇,
云南省经济重镇。全镇国土面积393.65平方千米,总人口34338人,有汉、白、彝、
阿昌族等12个民族,辖7个村民委员会156个自然村。学校基础设施情况:二中校园占地面积13833.5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6659平方米,铁厂初级中学校园占地面积12527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2460平方米,漕涧中学校园占地面积6533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4872平方米。全镇小学校占地面积62727.7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19643平方米。漕涧镇仁山村阿昌族教育发展情况:阿昌族是我省七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在
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
云龙县漕涧镇仁山村是唯一的聚居地。解放前由于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等原因,
阿昌族不敢承认自己的族属,自称“
汉族”。解放后,随着党的民族政策的深入落实,阿昌族人民强烈要求恢复原来的族别,经过各级民族事务委员会的反复调查,大理州民族事务委员会于1988年正式批准承认居住在漕涧镇仁山村的315户、1576人为阿昌族。阿昌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
缅甸语族阿昌语支。历史上由于与汉族和
白族长期杂居,漕涧镇仁山村的阿昌族已多部分讲汉语,大部分人通晓白语,阿昌族语仅保留个别词汇和一些地名。阿昌族人聪明能干,豪放爽朗,勇敢善良,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2003年,省委、省人民政府把漕涧镇仁山阿昌族村列为“四通五有”示范村,作为西部少数民族开放的重点村之一进行建设;2006年,又实施了《云南省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6—2010年)》,为本地区的各方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与平台。历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
云龙县漕涧镇仁山村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援保障。
漕涧林场
云龙县漕涧林场:云龙县林业局漕涧林场始建于1962年,位于云龙县西部东经98°58′~99°15′,北纬25°29′~26°04′之间,地处
大理白族自治州、
保山市、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三地州结合部,气候冷凉,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在1500—2000mm之间,海拔在2300—3605米之间,年均温14℃。经营面积27018公顷,管辖范围分凤凰山片、志奔山、白草坡山及山崇山一带,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5540.3公顷,占总面积的94.53%,森林覆盖率74.4%。场部设在漕涧镇以北3千米处,下设老场部营护组、固东坪营护组和漕涧营护组后勤保障组。林场现有干部职工36人,其中中职4人,初职19人,技术工人13人;本科3 人,大专17人,中专10人,初高中6人。漕涧林场担负着后备
森林资源培育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双重任务,为公益型林场,属
云龙县的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建场45年来,林场充分发挥了其试验、示范和推广带动作用,为我县林业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有多项科研成果获省州奖励,在绿化造林方面,早在1965年就开始着力于
华山松百日苗人工造林,现有成熟的华山松人工林3万多亩,1991年
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绿化先进单位”和云南省绿化委员会授予“绿化先进单位”荣誉称号。1993年开始研究
红豆杉人工插育苗,2000试验成功,荣获“云南省红豆杉原料林营造技术开发星火科技奖”和“
大理白族自治州科学技术进步奖”,年产红豆杉扦插苗80万株。林场在搞好森林“三防”,即保护好
森林资源、加强森林抚育、促进森林生长发育的同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后续产业和特色经济,2000年投入运营的红豆杉大酒店年收入 万元;2004年实施的
天麻种植项目进入成本回收期;2007年底力争红豆杉温室大棚及
核桃苗合作苗圃顺利完工,2008年预计出圃红豆杉扦插苗80万株、嫁接
泡核桃苗30万株。漕涧林场是
云龙县西部的一道绿色屏障,对美化云龙、保持云龙生态平衡和云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是
横断山脉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场长——杨永高同志带领领导班子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兴林,深化改革,携全场干部职工努力构建和谐林场,在建设美好家园、绿化祖国的征途上奋勇前进。
人文地理
有悠久的历史。
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全面实施“11·22·33·44·55”系统工程,着力抓实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素质的提高、产业结构调整、新产业的培植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工作,2007年我镇重点突出抓好仁山丹梯村和大坪拉马讲小组两个示范点建设,同时成立了拉马讲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完成了投资120万元的仁山村人畜饮水工程,使99%以上的农户喝上了自来水,修通了6.1千米主干道和4.5千米支干道,修筑了2015m卫生路面。两个示范点的相关项目正在加紧实施中。二是铁厂“千村推进”项目已接近尾声,08年整村推进项目工程将在仁德村全面实施.
特色产业
云南红豆杉产业发展走出新步伐。云龙三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漕涧投资建设万亩红豆杉基地已基本形成,海嘉生物公司
紫杉醇加工生产线已经建成,获得了紫杉醇加工生产许可证并试生产成功。红豆杉产业成为漕涧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其次,漕涧有丰富地热温泉资源,有上、中、下澡塘,素有天然温泉之乡的美誉。
扶贫开发
几年来,漕涧镇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借西部大开发、“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等政策契机,加大漕涧镇的扶贫工作开发力度,集中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大力争取国家的扶贫资金倾斜,在安居、道路、饮水等方面为群众办了一批好事、实事。 1、固东平
彝族1组易地移民搬迁项目工程,共争取投入国债资金78万元,工程包括安居、饮水、道路、农灌沟、通电工程等子项目,工程于2004年2月开工,2005年12月25日竣工。 2、完成了新胜、大坪、鹿山3个重点村和新胜坪子寨、鹿山硝水塘、漕涧老街下段3个温饱村建设,共争取投入了国家扶贫资金235万元。工程包括道路、安居、种植、养殖等子项目工程。 3、2007年争取了铁厂村整村推进项目,安居、人饮等项目工程正在施工当中,预计投入资金132.4万元。 4、仁山
阿昌族特少民族发展项目工程,从1999年粮食自给工程,2003年的片区开发,到2006年特少民族道路、安居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共计约投入扶贫资金100多万元,这些项目有的已经完工通过验收,有的还在实施当中。 5、仁山土地整理等国家扶持项目共争取投入了扶贫资金300多万元。在以上扶贫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始终做到以下几个坚持:一是坚持走开发式扶贫的道路,变救济式扶贫为开发式扶贫,始终把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改善基本生产条件和发展种养业作为重点。二是坚持长远的发展观,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 重视改善农村卫生、医疗条件,促进贫困地区社会全面进步。三是坚持扶贫开发与
计划生育、残疾人工作相结合。为有效的控制
贫困地区人口过快增长、减轻人口增长给脱贫带来的压力,漕涧镇始终把扶贫工作与计划生育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同时关注弱势群众的生产生活,在贫困资金的安排上适当向弱势群体倾斜。四是坚持扶贫工作与群众工作相结合,实行政府主导,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捐款捐物、投工投劳,形成了全社会参与扶贫济困的生态局面。三、漕涧镇面临的扶贫工作现状 几年来,漕涧镇党委、政府争取投入的扶贫资金共计约800多万元,此外镇级投入40多万元,群众自筹405万元。通过这些项目工程的实施,对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从而减少地区贫困人口数量,把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对农村农民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广大的贫困农村,让更多的人深切的体会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对整个镇的发展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与国家发展建设步伐相比较,由于历史、自然、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整个镇呈现出地区与地区之间、户与户之间的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较大、发展仍然非常缓慢等突出表现。 1、漕涧老街面积2.1平方千米,辖区居民1750户7210人,居民生产生活条件非常困难,居住环境十分恶劣。从2002年开始,镇党委、政府向上争取项目,并通过多种渠道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先后于2004、2005两年实施了老街一、二期工程,共建成水泥路面1560米,排水沟1900米,危房改造68户6500多平方米,同时还实施了养畜工程、林果种植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虽对改善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老街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所注入的资金对于彻底改善整个老街的面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质量仍是杯水车薪。漕涧老街原是
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驿站,云龙食盐外销,漕涧处于南线与西线的交叉地,地域开阔、住户集中,自然成了繁华的盐商集散地。过去的老街,街两边店铺林立、户户铺台、清泉流淌。可进入90年代,随着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商贸活动逐渐东移,政府建设的重心放在新区的开发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老街损毁严重,道路坑塘密布,住房拥挤不堪。漕涧气候冷凉,粮食不丰产,加之人均拥有耕地面积少,以及80年代初期开始的矿山开发等原因,进一步拉大了贫富差距,一部分经济富裕的住户搬到了新村居住,大部分则因无力购买宅基地仍然居住在老街,老街的现状是三代
五代十国三家五家同住一个院是普遍现象,住房拥挤且危房率高,加之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巷道狭窄,垃圾、人畜粪便到处堆放。老街的维修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2、漕涧镇2004年实施的固东坪
彝族移民搬移工程,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南地区彝民的生产生活困难,而以北地区的彝族同胞至今仍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固东坪以北地区的彝族同胞共88户366人,这些彝族同胞是从四川小梁山迁入的,大部份没有承包耕地,少部分还没有户口,生活原始落后,虽然和集镇区域仅只10千米之隔,却还过着刀耕火种、半原始状态的生活。对于这部分群众,在总结前期移民搬迁工作的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努力争取下一步的移民搬迁,并要在下步的移民搬迁工作中,妥善做好安置工作。搬迁扶贫的根本目的是帮助贫困群众解决温饱,脱贫致富。要做到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使搬迁工作发挥真实的效益和作用。 3、鹿山村位于漕涧镇的西南方,距镇政府所在地18千米。东与仁德接壤、西与
保山市瓦马相邻、北与新胜村交接,国土面积39平方千米,境内民族以
白族、
苗族为主,境内有全镇海拔最低的热水河一带,是典型的集贫困、民族、边远三位一体的贫困村,境内的小丫口、树皮房等苗族群众至今仍居住在茅草房、杈杈房中,电未通、路未通,苗族群众曾多次到镇上迫切要求解决通电问题,但因资金等原因至今未能得到落实。深入分析鹿山村贫困的原因,除了自然环境、气候、区位等因素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是一个最关键的原因,而其中交通又是制约发展的最主要瓶颈。整个鹿山村除了从镇政府到村委会有一条公路及老寿山、白沙井、下水井有几条乡村毛路外,其余的20个村民小组均还处于人背马驮的半原始状态,群众生活十分艰苦,生存环境非常恶劣,且由于缺乏后续维护资金,已通的公路经常处于晴通雨阻的状况。交通落后严重的制约着鹿山村的经济发展、影响着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使鹿山彻底改变贫困面貌,必须优先解决交通状况,这已是镇、村两级达成的一致共识。而新胜、鹿山两村山水相连,新胜村的红岩脚、水菜地和鹿山村接壤,以红岩脚为起点,以鹿山村的小丫口为终点开通一条中线公路,可以辐射12个村民小组。这样既可以解决
鹿山村的交通状况,又可以使鹿山、新胜两个村交通一路贯通,对两个村经济的发展及群众出行往来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4、新胜村位于漕涧镇西部山区,东与仁德交界、南与鹿山村接壤,西与
民建乡的
坡脚村、
保山市瓦马乡相邻,国土面积30.4平方千米,距镇政府所在地14千米。境内最高海拔2480米,最低海拔1350米,就新胜村的气候来说,半山腰一带最适宜发展以
泡核桃为主的林果产业,而以仰丹山、澡塘、固故坪、河边、到旱谷地为主的一带最适宜发展
甘蔗、红薯、甘桔、西瓜或者蔬菜、冬早
玉米棒等
热带经济作用。几年来,当地党委、政府及村两委也高度重视,曾在故固坪、下澡塘一带种植过甘蔗、红薯、冬早包谷,获得成功,但由于资金、交通、市场销路缺乏保障以及群众观念认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致使新胜村的气候优势至今未能充分发挥。 5、
大坪村位于漕涧镇的东南方,是一个山高谷深、大山小山纵横交错的典型的山区村。境内居住着汉、白等民族。境内气候湿润,适宜种植泡核桃、头等经济林果和经济作物,但由于交通滞后,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优势的发挥。虽然金六
二级公路从山脚穿境而过,但由于大多数群众居住在海拔较高的半山腰或山顶,致使公路对群众的辐射减弱,全村除拉马讲、禾木树、大坪子少数几个村民小组拥有乡村公路以外,大多数村民小组仍靠人背马驮的原始方法进行运输。漕涧镇党委、政府通过深入调研,认为挖一条以拉马讲为起点、以松子树为终点的公路,可以辐射11个村民小组,对彻底改变群众农副产品往外运靠人背马驮的历史,对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全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6、农村饮水困难问题突出。全镇还有2800多户13000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特别是
漕涧村居住集中,还有1128户5076人饮水还十分困难,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7、铁厂村的整体情况是随着锡资源的开发枯竭,人民群众返贫率高,形势非常严峻。 8、全镇尚有600至700户的安居房急需解决,最近两年,随着部分安居工程的实施,住房困难的问题暴露非常明显,经常有农户到镇政府要求解决住房困难的种种问题,而且反应情况现实。 9、漕涧村风水岭以北地区的毛务之等户至今3代人居住在20平方米左右的油毛毡房中,且户主残疾,帮扶形势严峻;新胜村坪子寨李联东一家三代,在温饱村建设过程中虽对其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措施,但脱贫的形势仍十分严峻;鹿山白草坡赵何林户,夫妻双方均系残疾,虽有国家的扶持,但离真正脱贫致富仍十分遥远,诸如类似的情况,在全镇还有一定的比例。四、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对扶贫开发工作的几点建议 1、扶贫开发受到市场和资源的双重约束。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由于物价猛涨,水泥、
生石灰、水管等建材价格大幅上升,而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扶持资金并没有随着提升,加之贫困地区交通不便、技术落后、信息不灵、人才缺乏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扶贫项目的实施费用提高、难度加大。 2、扶贫项目的市场竞争能力还比较差。当前农产品供过于求,普遍卖难、价格下跌,靠一般的发展种养业增加农民收入,难度越来越大;没有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公司+农户”的模式,产品销路缺乏有效保障,
农业投资风险大、效益小,严重影响着农民群众的积极性。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重视贫困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广开就业和增收门路,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要适应市场供求变化,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和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在政策导向、资金投放、项目安排上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 2、充分发挥扶贫工作的“造血功能”,加强科技、文化、教育、卫生工作的协调发展,坚持开发式扶贫,在巩固温饱成果,提高低收入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同时,争取贫因地区人口综合素质的提高、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 3、进一步改善贫困乡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贫困地区通电、通水、通路,改善交通、能源环境,为发挥扶贫工作的“造血功能”创造条件。 4、通过采取对农产品加工、销售农户或企业的扶持,搞活
农产品流通,带动贫困农户进入市场,实现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切实搞好对农民的信息、技术、销售服务,降低
农业投资的风险。 5、进行生态式扶贫开发,加大扶贫工作中生态环境方面的投资,使贫困地区形成一个建设与发展良性循环的局面。总之,纵观漕涧镇的贫困现状,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原因复杂,造成这种情况,有历史的、现实的种种原因,而要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并不是一朝一夕,仅靠一个村委会或一级政府的努力就能完成的,而是要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广泛动员才能逐步实现的。
招商引资
按照“大政策覆盖、大项目带动、大企业发展、大产业培植”的工业发展战略部署,进一步完善和推进工业小区建设,统筹发展规划,依据形成的在集镇上游分水岭地区发展以红豆杉为主的生物科技园区,在仁山、仁德和大坪建设以水泥为主的建材工业园区,在铁厂发展矿冶工业园区,在新胜、鹿山发展泡核桃生产和小水电工业园区的总体部署,大招商、招大商,引进大企业建设大项目推进工业化发展。努力建设
云龙县经济中心,努力建成
大理白族自治州乃至
云南省的经济重镇。
资源环境
按照城镇经营理念,突出特色,以文化为内涵,打造亮点、打造品牌,定位是生态长廊、文化长廊、休闲长廊,根据我镇集镇建设总体规划修编(2005—2025)布局,逐步抓好10平方千米规划面积的开发利用。依托“金六”公路至漕涧镇连接线建设,筹资230万元抓好漕涧公园建设,抓好24米大道建设工作,适时启动城区三轮100亩土地开发,严格按照规划,提高城镇品位,抓好绿化亮化美化、道路、供排水、环境卫生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城镇管理机制,塑造整洁、优美、有序、文明的漕涧形象。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吸引民间和外来资本推进城镇建设,提高城镇管理的社会化程度和经营管理水平
2007年上半年,我镇境内的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出现,给灾区和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困难。正值夏荒期间,部分村有不同程度存在缺粮问题。对此,州、县党委政府十分关心灾区和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县民政局及时安排给我镇夏荒救济粮10000公斤,经镇人民政府研究,现将2007年夏荒粮安排及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各村夏荒粮(大米)安排:
漕涧村:2000公斤 仁德村:1500公斤 鹿山村:1300公斤 铁厂村:1500公斤 仁山村:1500公斤 大坪村:1200公斤 新胜村:1000公斤 二、救济粮重点用于灾民、五保户、特困户及贫困户。三、救济粮不得平均分配和优亲厚友,更不得挪作他用。要切实把党委、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心落到实处,绝不允许非正常情况出现。四、救济粮的安排要严格把关,并将安排情况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五、各村安排到户的数量,统一以公斤为计量单位,要 求于2008年8月15日前安排到户,并将发放到户花名册一式二份报镇民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