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韵
空韵
空韵,亦称零韵母,是汉语中一些音节只有声母而没有韵母的现象。这些音节在传统汉语界里被认为是零韵母音节,例如“哼”(hm、hng)。相应的声母可称为“零韵母声母”,包括h、m、n、ng四个。书面上,零韵母声母能独立对字注音,通常前面无其他附带部分,因此“零韵母”常被视为“无形”的。
空韵与音节辅音
一般人可能认为汉语官话中“zhi(ㄓ)、chi(ㄔ)、shi(ㄕ)、ri(ㄖ)、zi(ㄗ)、ci(ㄘ)、si(ㄙ)”后面的i(ㄭ)是空韵。然而,汉语学界普遍认为这些音节是有韵母的,其中zhi、chi、shi、ri的韵母被认为是舌尖后不圆唇元音[ʅ],而zi、ci、si的韵母是舌尖前不圆唇元音[ɿ]。尽管如此,这一观点并未获得国际语音学学会的接受。语音学界提出了多种新的解释,其中包括将这些音节视为音节化的辅音,但有很弱的摩擦。例如,将“zhi(ㄓ)、chi(ㄔ)、shi(ㄕ)、ri(ㄖ)”的韵母写作[ʐ̩],将“zi(ㄗ)、ci(ㄘ)、si(ㄙ)”的韵母写作[z̩]。
发音描述
传统的语言学者描述上述音节有“buzzing声”。现代的语言学者则认为它们是音节化的辅音,但有很弱的摩擦。例如,“si、shi、ri”相应地写作[sz̩˥]、[ʂʐ̩˥]、[ʐʐ̩˥]。UCL的John Wells使用了更详细的转写,将前者写作[ɻᶤ](如“shi”写作[ʂɻᶤ])、后者写作[z̞ᵚ](如“si”写作[sz̞ᵚ]),以上标符号表示元音化的特征,并在/z/下面加上低降符号表示发音时舌头足够放松以除阻。Sang-Im Lee-Kim则把前者定为音节性的卷舌近音/ɻ̩/,后者定为音节性的齿龈近音/ɹ̩/。另有学者建议将前者定为闭央不圆唇元音/ɨ/(如“shi”写作/ʂ͡ɨ/),后者定为闭后不圆唇元音/ɯ/(如“si”写作/s͡ɯ/),以表示擦音的发音机制会衍生为元音。还有更宽松的发音方式,牙齿放松并明显压低舌头,使shi、ri、si读作[ʂɯ˥]、[ʐɯ˥]、[sɯ˥],带有相同的元音[ɯ]且没有儿化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空韵与音节辅音
发音描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