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博
郭沫若之子、建筑设计师
郭博(1920年3月15日-2010年),四川乐山人,建筑设计师、摄影家,郭沫若之子。1941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建筑学系,获学士
1952年,郭博在日本自营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1955年2月9日,郭博离开日本回中国,被分配在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工作。1956年,郭博任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1958年起,郭博历任上海市第三届至第九届人大代表。1979年起,郭博多次参加外贸、设备引进、住宅建设、联合设计等代表团赴日本考察、谈判和审图,为改革开放作出很多贡献。郭博还曾先后赴日本、荷兰出席国际照明学会第十九届、第二十届年会。1983年,郭博还出席了全国归侨、侨眷、先进工作者、先进集体表彰大会。1984年,郭博被选为市科协第三届委员会委员。2008年11月,郭博将2万余张照片捐赠给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收藏。2009年3月15日,郭博的第十五次个人摄影展,由上海市市历史博物馆策划的“记忆中的上海——郭博先生捐赠摄影作品展”在上海图书馆开幕。2010年,郭博逝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20年3月15日,郭博出生于日本博多,其父郭沫若拿个“博”字给他作了名字。郭博自幼聪颖,博学多才。9岁的他以一幅跨海大桥水彩画,斩获全日本一等奖。绘画与摄影都是郭博的童心之爱。郭博中小学时代成绩优异,数次跳级,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出了有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京都大学,又以高材生的身份从建筑学系毕业。不久,他取得了一级设计师资格——日本建筑界的最高资格。
工作经历
1941年,郭博在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工学部建筑系毕业后,曾在东京日本喜久治建筑事务所任结构设计主任,在日本东京联军总司令部工程技术部任设计主任工程师。1952年,郭博在日本自营建筑设计事务所直至回国前夕。1955年2月9日,郭博遵照母亲的意愿,离开日本回国,被分配在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工作。1956年,郭博任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1958年起,郭博起历任上海市第三届至第九届人大代表。1978年以后,郭博自费拍摄了数千幅建筑照片,作为史料保存下来。1979年起,郭博多次参加外贸、设备引进、住宅建设、联合设计等代表团赴日本考察、谈判和审图,为改革开放作出很多贡献。1983年,郭博还出席了全国归侨、侨眷、先进工作者、先进集体表彰大会。1984年,郭博被选为市科协第三届委员会委员。郭博业余爱好广泛,尤其精于摄影,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自1983年起。郭博先后在上海市工人文化宫等九处举办个人摄影作品展览。2008年11月,郭博将2万余张照片捐赠给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收藏。2009年3月15日,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策划的“记忆中的上海——郭博先生捐赠摄影作品展”在上海图书馆开幕,这也是郭博的第十五次个人摄影展。展览分为老建筑、市井人生、消逝的民居、苏州河等版块,较为全面地反映了郭博的摄影理念和艺术成就。2010年,郭博逝世,享年90岁。
亲属关系
社会任职
主要成就
郭博为上海宾馆设计高层建筑水喷淋消防系统报警装置,填补国内空白;为上海民政局设计新式火化炉,使原来每具尸体焚烧120分钟缩短到40分钟,节约大量能源。此外,由郭博指导的“热管换热器”装置“冷冻润滑油再生机组”等科研项目,获得了市科技成果三等奖。他对灯光源也很有研究,在新光源的应用上解决过不少技术难题,曾先后赴日本荷兰出席国际照明学会第十九届、第二十届年会。
主要作品
以上参考资料
社会活动
1992年10月21日至24日,由四川省社联、中科院四川分院、四川郭研会,四川大学乐山市联合主办的“郭沫若与中国科学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四川乐山召开,郭博到会并发了言。
社会评价
郭博作为一名卓越的设计师,回国后担任了建筑公司总工程师,以艺术上的全面修养、深厚的造诣以及对建筑物卓越的悟性,本当大有发挥才能的天地,但在改革开放以前设计人才只能英雄无用武之地,他意识到他的建筑设计梦已然无望,这才痛下决心把工作转移到原本爱好的摄影上来。通过多年的努力,郭博竟然成为上海市颇有成就的建筑摄影家。郭博捕捉的手法,显然与当时的摄影家判若不同。审美的超前性、家人的素养积淀,汇聚到郭博审美和瞬间定格上。只要一拿起相机,他即刻物我两忘,天人合一。他学养深厚、视野广阔、秉性刚柔,揉和在一起赋予他作品的内涵和超前性。郭老的镜头表现最多的题材,乃老本行建筑。在他眼里,建筑即人,人即建筑他最爱表现的题材是以小见大,只带广阔场面和叙事,而叙事呢,偏又不以情节面貌出现;而情节通常又藏而不露。他的作品返璞归真、典雅朴素,往往同一个主题用不同侧面去表现。他用了一辈子的心血,求索寻觅,至今不曾停止。——王天平
郭博是一个性格极其耿直,不会转弯抹角的人,这气质与性格我觉得就如同他的照片。这直截了当的表现,可能会对讲究摄影艺术性的人来说缺乏味道。但,这样的照片或许更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他是建筑专业,在那个什么都停滞的年代,我相信他绝对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于是,他能做的,只能通过摄影来表达对建筑的执着了。凭着他独特的对时代的敏感性,他默默的孤独的开始通过摄影记录下上海市的即将发生巨变前的建筑。——郭允
参考资料
生平概述.郭沫若纪念馆(中国社会科学网).2023-12-26
上海相册II|①排练厅.百家号.2024-11-17
郭博.douban.2024-11-17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工作经历
亲属关系
社会任职
主要成就
主要作品
社会活动
社会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