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子升(1894-1976),字旭东,后改名萧瑜,为留洋教师萧岳英之子,是著名诗人萧三的哥哥,湖南湘乡人。他是湖南省立一师的高材生,与毛泽东、蔡和森同为杨昌济老师的得意弟子,人称“湘江三友”。
1915年萧子升组织哲学研究小组,1918年4月,成立新民学会并担任总干事。次年赴法国勤工俭学,获巴黎大学博士。1924年萧子升回国,任国民党
北平市市党务指导委员、《
民报》总编辑、中法大学教授等职。1952年他跟随
李石曾去南美乌拉圭,从事文化教育事业。1976年11月21日,萧子升在
乌拉圭去世,终年82岁。
萧子升是湖南湘乡人,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萧岳英为湘乡著名教育家。萧子升与萧三先后以优异成绩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又一起在创新、革命新思想的环境中长大成人。1907年,萧子升随其父亲萧岳英到东山学堂上学,1915年,萧子升与毛泽东、熊光楚、萧三等组织哲学研究小组,请老师杨昌济指导,对哲学和伦理问题进行定期讨论。同年在袁世凯称帝期间,萧子升和毛泽东等一起汇编了《
梁启超等先生论时局的主张》反对帝制,并在“洪宪皇帝”登基庆祝大会上将“圣喻”掉包成梁启超的时文汇编,搅乱了此次大会。1915年到1917年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人决定成立一个组织,也就是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的新民学会,1917年暑期,在楚怡小学教书的萧子升与毛泽东相约外出游学。1918年4月,由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陈书农等一帮志同道合的青年组成的新民学会正式宣告成立,同时萧子升被选举为总干事。萧子升1919年赴
法国勤工俭学,获巴黎大学博士。同时抱持无政府主义思想,萧子升是民国初年湖南青年参加赴法勤工俭学的主要策动者之一。
1924年萧子升回国,追随
李石曾,任国民党北平市党务指导委员、《民报》总编辑、中法大学教授等职。抗战期间,萧子升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与
蔡元培交往频繁,经常去看他。1934年担任
北平市农事试验场长,同年萧子升与
易培基等人身陷“故宫盗宝舞弊案”,于12月21日,他在《
申报》上发表《萧瑜启事》正式为自己辩白,随后开始逐渐退出国内政坛。1938年7月8日,萧子升和王代之在香港到蔡元培寓所拜访。1949年,萧子升随国民党政府去台湾,后又到法国、
瑞士,与在法侨居的李石曾和
法国人雷托,共创
日内瓦中国国际图书馆,并且担任馆长一职,1952年他跟随李石曾去南美
乌拉圭,从事文化教育事业。1946年,国民党政府又聘他为中国同志会代表团首席代表,出席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会议等,任教科文组织巴黎办公处亚洲新闻组组长,后又任联合国同志会全球联合协会副会长,协助李石曾维持日内瓦中国国际图书馆。晚年则在乌拉圭从事文化传播、教育教学等工作。
1928年6月,“
二次北伐”结束,
南京国民政府统辖北平。同年6月18日,国民政府任命
易培基为“接收北平
故宫博物院委员”。此后不久,易培基被任命为故宫博物院院长,萧子升任该院的秘书长。1932年8月29日,有人控告易培基侵占、盗卖古物。
1933年1月9日,易培基向国民政府提出申辩,于1933年10月18日正式提出反诉。同年10月22日,易培基再次呈行政院、司法行政部,请依法罢免郑职,归案讯办。次年10月13日,江宁地方法院以“侵占、伪造、背信、妨碍公务”等罪名对易培基、萧子升等9人提起公诉。1934年12月21日,萧子升在《申报》上发表《萧瑜启事》正式为自己辩白。1957年8月,萧子升在晚年立下遗嘱,希望“
故宫盗宝案”能够沉冤得雪。
1999年11月29日《
光明日报》报道:“解放后人民政府对上述盗宝案作了甄别,并已确认是一场冤案。”
萧子升在东山小学读书时,有位新科
举人来校督学找学生谈话。老师把他叫来介绍说,这个小学生是我们全校鹤立鸡群的一只鹤。那位举人督学听后,便当面让他联对。他命上联:“鹤立鸡群。”萧子升对下联:“牛随骥尾。”举人问:何故对此句?萧子升回答说:老师常自称是“认途老马”,我是笨牛追随之意。因而赢得大家一片喝彩。
萧子升的整个
思想体系处处透露明显的
中华文化的痕迹,其中道德伦理思想、国家民族观、政治理念等儒学倾向更强烈。(尹智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