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秋潭(1746—1807年),名淑,号方山居士,
土家族,今土湖北
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家族人。土家族,长阳县人,出身于书香门第,父兄皆能诗。清高宗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
举人。任江西吉水、
瑞昌市、
崇仁县、
弋阳县、
瑞金市知县。擅长诗词。彭秋潭于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中举,直到41岁才步入仕途。他一生虽走仕途,但在文艺方面颇有修养和成就,成为
清代长阳土家族著名诗人,有《秋潭诗集》、《秋潭外集》行世。彭秋潭作品中最具特色者当首推竹枝词,被称为《长阳竹枝词》。
彭秋潭(1746—1807年),名淑,号方山居士,
土家族,今湖北
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清高宗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
举人。任江西吉水、
瑞昌市、
崇仁县、
弋阳县、
瑞金市知县。升同知。死于任。擅长诗词。
彭秋潭采取地方格言、俗语、警句、
民俗音乐素材入诗,融写物、抒情、言志、讽喻为一体,用暗喻、明喻、白描、写实等比兴修辞方法创作,使之富有竹枝词传统的情调韵味。彭秋潭是一位积极的功利主义者,他发现民间流传的竹枝词“义专谐笑”,而他要用这种民间普及的形式来“敷陈土风,布告勤苦……微寓劝戒… …风气日上,衣冠代兴”。显然,他是要将有利教化的内容赋予这种形式。他所写的竹枝词,“大都陈风俗之淳朴,表土物之纤薄,概习尚之变移;语从质实,意存规劝,有风诗忠厚之遗,兼美人香草之意”(彭淦《竹枝词序》)。
2010年11月18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出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文艺创作扶持和文艺精品奖励(“彭秋潭文艺奖”)实施细则》,并设立专项的文艺创作扶持和文艺精品奖励基金。这是该县鼓励多出精品力作、多出文艺人才、全面建设湖北文化强县的又一重大举措。据了解,以歌颂长阳创新发展为主题的重大题材作品的创作和出版,均可申报文艺创作扶持基金,每年均可申报和评选,成功申报者将获1至2万元的创作资金扶持并颁发证书。文艺精品奖励主要对在省以上刊物正式发表和在市以上获得重要奖项的文学艺术作品进行奖励,分为文学、广播影视、戏剧
曲艺、音乐、舞蹈、美术书法和
摄影等7个门类,每3年申报评选一次,获奖者将由县政府颁发证书并奖励。
竹枝词,本为流行
重庆市一带的古代民俗歌。作为
民俗音乐的竹枝,本来是有领有和、有歌有舞的,很可能是手执竹枝而舞,以脚踏地为节而歌。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地处鄂西川东的
清江流域,是
土家族先人的一部分——巴人居住的地方。“巴之风俗……男女皆唱竹枝词。”(《太平寰宇记·达州》)历代诗人对民间竹枝词多有描述和赞美。
白居易有一首《竹枝词》写道“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歌又闻,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全唐诗》卷41)
顾况《竹枝曲》写道:“帝子苍梧不复归,
洞庭湖叶下楚云飞,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全唐诗》卷267)明代
王叔承《竹枝词》:“月出江头半掩门,待郎不至又黄昏。深夜忽听
重庆市曲,起剔残灯酒尚温。”这些,都说明在巴这个地方人们历来喜唱竹枝词。竹枝词作为一种民间歌舞,有它自身的发展过程,但被人们所注意,被人们所传颂,则是
唐朝大诗人
刘禹锡、
白居易在巴渝一带居住或为官时,听竹枝、爱竹枝,然后仿竹枝而创作自己的竹枝词之后的事。所以这种由诗人文士所创作的
民俗音乐体的竹枝,又称之为文士竹枝词。唐人
顾况说:竹枝本出巴渝,唐贞之中,刘禹锡在、湘,以俚歌鄙陋,乃依骚人九歌,作竹枝新辞九章,教里中儿歌之。”(《
全唐诗》卷28)
自唐宋以来,各地都有了竹枝词的创作,历史上流传的过程中,分别称之为北京竹枝词、江南竹枝词等,以示地域的区别。而
土家族地区作为竹枝词的故乡,创作数量之多,流传之久远,是其他任何地方都难以相比的。唐、宋、元、明、
清代代有作品传世,尤以明清时期留下的作品最为丰富。
长阳知县杨于果评价说:“此《长阳竹枝词》即可作长阳《乘》、《梼》观也。 ”(意可作历史看)彭秋潭兄彭淦说:“语从质实,意存规劝,有风诗忠厚之遗,兼美人香草之意。”(《竹枝词序》)说长阳竹枝词有《
诗经》里《
国风》的“忠厚”风格,有《离 骚》的旨意,这说明了五十首竹枝词的内蕴。